一种凡尔球及球座打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534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凡尔球及球座打捞装置,涉及井下打捞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上接头、打捞筒和回球筒,打捞筒为开窗打捞筒,其筒身上设有多个开窗;回球筒的下端设有引鞋,引鞋为回球筒下端倾斜的断面,回球筒上设有竖向的导引槽,导引槽的下端开口并贯穿引鞋的最高点,导引槽的上端连接有横向的卡槽;导引槽和卡槽的宽度均略大于凡尔球的直径,卡槽下方的回球筒内壁上呈圆周阵列设有若干竖向的弹性定中件,相邻弹性定中件的间距小于凡尔球的直径;当弹性定中件不受压时,其中部向内隆起;本装置适用于打捞凡尔球及球座,同时也可用于打捞顶部具有台阶的管状、柱状落物。柱状落物。柱状落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凡尔球及球座打捞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井下打捞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凡尔球及球座打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油气井含水量的上升,下入井内的生产管柱和工具被不断腐蚀、磨损,生产管柱及工具落井的情况经常发生,这给修井作业带来极大的挑战并且严重缩短了油气井的使用年限。
[0003]在井下打捞作业中,最为困难的是打捞抽油泵中掉落在油套环空内的凡尔球。由于抽油泵中的固定凡尔因长期工作和锈蚀而断裂,使位于其中的凡尔球掉落在油套环空中,在打捞过程中必须先把凡尔球捞出或者把凡尔球回位到阀座中以后,才能进入下一步的正常打捞工序。
[0004]目前,国内外油田现场针对球管双鱼顶等比较特殊的不易打捞的落鱼鱼顶的打捞工具基本没有,只能采用一些简单工具试着打捞或者干脆采用磨铣的方法慢慢地一点点地将落物磨掉,打捞工具及打捞工艺尚无新的发展。
[0005]因此,急需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成功率高的凡尔球及球座打捞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凡尔球及球座打捞装置。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凡尔球及球座打捞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上接头、打捞筒和回球筒,所述打捞筒为开窗打捞筒,其筒身上设有多个开窗;所述回球筒的下端设有引鞋,所述引鞋为回球筒下端倾斜的断面,所述回球筒上设有竖向的导引槽,所述导引槽的下端开口并贯穿引鞋的最高点,导引槽的上端连接有横向的卡槽;所述卡槽下方的回球筒内壁上呈圆周阵列设有若干竖向的弹性定中件,相邻弹性定中件的间距小于凡尔球的直径;当所述弹性定中件不受压时,其中部向内隆起。
[0008]优选的,所述打捞筒的筒身上呈圆周阵列设有四个开窗。
[0009]优选的,所述弹性定中件为弧形弹簧扶正片,其上端为自由端,其下端固定在回球筒的内壁上。
[0010]优选的,所述弹性定中件包括上撑臂和下撑臂,所述上撑臂的下端和下撑臂的上端铰接,二者的铰接处设有扭簧,下撑臂的下端铰接在回球筒的内壁上,上撑臂的上端上下滑动安装在回球筒的内壁上。
[0011]优选的,所述回球筒的内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弹性定中件的凹槽。
[0012]优选的,所述导引槽和卡槽的宽度均略大于凡尔球的直径。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0014]本装置结构简洁,实用性强,有效地提高了打捞效率,缩短了打捞周期;本装置适用于打捞凡尔球及球座,同时也可用于打捞顶部具有台阶的管状、柱状落物;本装置操作简
便,可重复利用,一次下井即可完成打捞作业,可有效延长油气井的使用年限。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回球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实施例二中弹性定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上接头,2、打捞筒,201、开窗,3、回球筒,301、导引槽,302、卡槽,303、凹槽,4、引鞋,5、弹性定中件,6、上撑臂,7、下撑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实施例一
[0021]参照图1

2所示,一种凡尔球及球座打捞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上接头1、打捞筒2和回球筒3,打捞筒2为开窗201打捞筒2,其筒身上设有多个开窗201;回球筒3的下端设有引鞋4,引鞋4为回球筒3下端倾斜的断面,回球筒3上设有竖向的导引槽301,导引槽301的下端开口并贯穿引鞋4的最高点,导引槽301的上端连接有横向的卡槽302;导引槽301和卡槽302的宽度均略大于凡尔球的直径,卡槽302下方的回球筒3内壁上呈圆周阵列设有若干竖向的弹性定中件5,相邻弹性定中件5的间距小于凡尔球的直径;当弹性定中件5不受压时,其中部向内隆起。
[0022]更为详细的,本实施例的弹性定中件5为弧形弹簧扶正片,其上端为自由端,其下端固定在回球筒3的内壁上。
[0023]使用时,将本打捞装置通过上接头1连接在打捞管柱的下端,下入井内;当打捞装置接近鱼顶时,开泵洗井,并慢慢转动下放,使回球筒3探入到球座与套管环空内,多片弹簧扶正片在球座的挤压下贴合到回球筒3的内壁上;随后引鞋4与凡尔球接触,在打捞装置转动过程中,凡尔球沿着引鞋4斜面进入导引槽301内,并沿导引槽301到达其上端;在凡尔球的阻挡下,打捞管柱无法继续下放,此时打捞管柱继续转动,使凡尔球进入横向的卡槽302内;随后缓慢上提打捞管柱,卡槽302带动凡尔球上行,当弹簧扶正片脱离球座后,其恢复原形,凡尔球在多片弹簧扶正片的定中扶正下滑落回球座中;
[0024]再次转动下放本打捞装置,使打捞筒2开窗201的窗舌卡入到球座的台阶上,最后起钻就会将凡尔球和球座一起带出井筒。
[0025]本装置结构简洁,实用性强,有效地提高了打捞效率,缩短了打捞周期;本装置适用于打捞凡尔球及球座,同时也可用于打捞顶部具有台阶的管状、柱状落物;本装置操作简便,可重复利用,一次下井即可完成打捞作业,可有效延长油气井的使用年限。
[0026]实施例二
[0027]作为本技术的一项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弹性定中件5的结构,具体为:
[002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弹性定中件5包括上撑臂6和下撑臂7,上撑臂6的下端和下撑臂7的上端铰接,二者的铰接处设有扭簧,下撑臂7的下端铰接在回球筒3的内壁上,上撑臂6的上端上下滑动安装在回球筒3的内壁上。
[0029]当本弹性定中件5不受压时,在扭簧的作用下,其中部会向内隆起;当回球筒3探入到球座与套管环空内时,上撑臂6和下撑臂7在球座的挤压下会贴合到回球筒3的内壁上。
[0030]实施例三
[0031]作为本技术的一项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打捞筒2和回球筒3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具体为:
[0032]在本实施例中,打捞筒2的筒身上呈圆周阵列设有四个开窗201。
[0033]此外,回球筒3的内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弹性定中件5的凹槽303;在弹性定中件5受压时,其会进入凹槽303内,此设置可减小回球筒3此处的壁厚,有利于本打捞装置的下放。
[0034]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变化后的内容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凡尔球及球座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上接头、打捞筒和回球筒,所述打捞筒为开窗打捞筒,其筒身上设有多个开窗;所述回球筒的下端设有引鞋,所述引鞋为回球筒下端倾斜的断面,所述回球筒上设有竖向的导引槽,所述导引槽的下端开口并贯穿引鞋的最高点,导引槽的上端连接有横向的卡槽;所述卡槽下方的回球筒内壁上呈圆周阵列设有若干竖向的弹性定中件,相邻弹性定中件的间距小于凡尔球的直径;当所述弹性定中件不受压时,其中部向内隆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凡尔球及球座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筒的筒身上呈圆周阵列设有四个开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波段金龙邓卫海李尚雨姜振
申请(专利权)人:胜利油田东方实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