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用翅片结构体及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505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却用翅片结构体及马达。冷却用翅片结构体以包围马达的外周的方式安装,并放出来自马达的热量,所述冷却用翅片结构体的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散热翅片,其相对于马达的轴呈放射状突出,且相对于马达的轴平行地延伸,在内部具有封入有制冷剂的中空部;多个连接部,其在多个散热翅片的基端部设置在各散热翅片之间,将多个散热翅片连接成圆筒状;多个盖体部,其以分别覆盖各散热翅片的马达的轴向两侧的端部的方式设置,并密封中空部;以及粘接带,其设置在各端部与各盖体部之间,将各盖体部固定于各端部。各盖体部固定于各端部。各盖体部固定于各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用翅片结构体及马达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用翅片结构体及具备冷却用翅片结构体的马达。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使用散热片来冷却马达的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马达的壳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翅片组件的结构。
[0003]该翅片组件具有多个中空翅片、形成有封闭翅片下侧的开口的多个脚部的下侧盖部件、以及形成有封闭翅片上侧的开口的多个脚部的上侧盖部件。在中空翅片的内部填充有冷却介质,通过转子的旋转来搅拌冷却介质,使冷却介质循环,由此有效地冷却定子。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

057994号公报
[0006]在专利文献1的翅片组件中,各中空翅片的下侧端部通过插入下侧盖部件的各脚部的槽部而被封闭,各中空翅片的上侧端部通过插入上侧盖部件的各脚部的槽部(即,通过各中空翅片的端部与各脚部嵌合)而被封闭,将冷却介质密封在中空翅片的内部。
[0007]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的情况下,为了使中空散热片的内部的冷却介质不漏出,需要将各中空翅片的端部和各脚部水密(或气密)地密封,因此存在要求对各中空翅片的端部和各脚部进行精密加工这样的问题。
[0008]另外,由于多个脚部分别一体地形成在下侧盖部件和上侧盖部件上,因此将各脚部的槽部插入各中空翅片的端部的作业非常麻烦,还存在需要时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作业性良好、能够可靠地密封中空翅片的端部的冷却用翅片结构体以及具备这种冷却用翅片结构体的马达。
[0010]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用翅片结构体的一个方式是一种以包围马达的外周的方式安装,并放出来自马达的热量的冷却用翅片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散热片,其相对于马达的轴呈放射状突出,且相对于马达的轴平行地延伸,在内部具有封入有制冷剂的中空部;多个连接部,其在多个散热片的基端部设置在各散热片之间,将多个散热片连接成圆筒状;多个盖体部,其以分别覆盖各散热片的马达的轴向两侧的端部的方式设置,并密封中空部;以及粘接带,其设置在各端部与各盖体部之间,将各盖体部固定于各端部。
[0011]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马达的一个方式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冷却用翅片结构体。
[0012]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组装作业性良好、能够可靠地密封中空翅片的端部的冷却用翅片结构体。另外,能够实现具备这样的冷却用翅片结构体的马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用翅片结构体的马达的立体图。
[0015]图2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用翅片结构体的结构的图。
[0016]图3是说明图2的盖体部的结构的图。
[0017]图4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用翅片结构体的结构的图。
[0018]图5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用翅片结构体的结构的图。
[0019]图6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用翅片结构体的结构的图。
[0020]图7是示出图6的盖体部的变形例的图。
[0021]图中:1—马达,10—壳体,20—转子,30—定子,40—冷却用翅片结构体,40A—冷却用翅片结构体,40B—冷却用翅片结构体,40C—冷却用翅片结构体,50—翅片主体部,50A—翅片主体部,51—散热片,51A—散热片,52—连接部,52A—连接部,53A—延长部,54A—延长部,55A—延长部,56A—狭缝,57A—狭缝,60—盖体部,60A—盖体部,60B—盖体部,60C—盖体部,61C—盖主体,62—槽,62C—突出部,64—壁部,64A—壁部,66—平面部,66A—平面部,70—粘接带,72—粘接带,80—板,81—框架,82—舌片部,90—板,91—框架,92—舌片部,100—框架部件,101—框架,103—突出部,103a—贯穿孔,105—卡合面,110—框架部件,111—框架,113—突出部,130—连接部件,131—螺钉,13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用翅片结构体。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相互正交的三个轴设定为X轴、Y轴及Z轴。作为一个例子,包含X轴和Y轴的XY平面为水平,Z轴为铅垂。另外,将图1、图2及图4~图7中的上侧称为“上(或上方)”,将下侧称为“下(或下方)”。
[0023](第一实施方式)
[0024]图1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用翅片结构体的马达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例如是搭载在无人飞行器上的马达,如图1所示,其具备壳体10、转子20、定子30、以及冷却用翅片结构体40。
[0025]壳体10是在内部收纳转子20、定子30的金属制的筒状的壳体,在壳体1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冷却用翅片结构体4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马达1的中心轴线J侧依次同心状地配置有转子20、定子30、以及冷却用翅片结构体40,但转子20和定子30的位置关系也可以颠倒。
[0026]定子30具备具有导电性的线圈(未图示),通过使线圈成为通电状态,从而使转子20在定子30内旋转。线圈通过通电而发热,但通过冷却用翅片结构体40来放出来自线圈的热。
[0027]冷却用翅片结构体40具有:形成有中空的多个散热片51的圆筒状的翅片主体部50;以覆盖各散热片51的马达1的轴向两侧的端部的方式设置的盖体部60;以及粘接带70。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散热片51的内部空间(中空部)与配置有定子30的空间相连,配置有定子30的空间还与配置有转子20的空间相连,在这些连续的空间内填充有液体制冷剂。并且,当向马达1提供电力且转子20旋转时,制冷剂在空间内循环。因此,由定子30的线圈产生的热经由制冷剂传导到散热片51,从散热片51的表面向外部空气散热。这样,通过冷却用翅片结构体40,能够高效地冷却定子30。
[0028]图2是说明冷却用翅片结构体40的结构的图,图2(a)是冷却用翅片结构体40的局
部放大立体图,图2(b)是盖体部60部分(即散热片51的Z轴方向两端部)的剖视图。另外,图3是说明盖体部60的结构的图,图3(a)是盖体部60的表面的立体图,图3(b)是盖体部60的背面的立体图。
[0029]翅片主体部50具有:多个散热片51,其相对于马达1的中心轴J呈放射状突出,且相对于马达的中心轴J(Z轴方向)平行地延伸;以及连接部52,其将各散热片51的基端部与相邻的散热片51的基端部连接,翅片主体部50整体呈圆筒状的形状(图1)。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散热片51及多个连接部52例如能够通过将热传导性优异的金属(铝等)的一张板材反复折叠而形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各散热片51的XY平面的剖面为大致矩形,散热片51的内部为中空。另外,各散热片51的Z轴方向两端部分别开口。
[0030]盖体部60是以分别覆盖各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用翅片结构体,其以包围马达的外周的方式安装,并放出来自所述马达的热量,所述冷却用翅片结构体的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散热片,其相对于所述马达的轴呈放射状突出,且相对于所述马达的轴平行地延伸,在内部具有封入有制冷剂的中空部;多个连接部,其在所述多个散热片的基端部设置在各所述散热片之间,将所述多个散热片连接成圆筒状;多个盖体部,其以分别覆盖各所述散热片的所述马达的轴向两侧的端部的方式设置,并密封所述中空部;以及粘接带,其设置在各所述端部与各所述盖体部之间,将各所述盖体部固定于各所述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用翅片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散热片的各所述端部开口,各所述盖体部在内部具有收纳各所述端部的端面的槽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用翅片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散热片的各所述端部开口,所述冷却用翅片结构体还具备:第一板,其由板状的多个第一舌片部和圆环状的第一框架构成,所述多个第一舌片部以堵塞各所述散热片的一个端部侧的所述开口的方式与各所述盖体部对置配置,所述圆环状的第一框架连接所述多个第一舌片部;以及第二板,其由板状的多个第二舌片部和圆环状的第二框架构成,所述多个第二舌片部以堵塞各所述散热片的另一个端部侧的所述开口的方式与各所述盖体部对置配置,所述圆环状的第二框架连接所述多个第二舌片部,所述粘接带设置在各所述第一舌片部与各所述盖体部之间、以及各所述第二舌片部与各所述盖体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用翅片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圆环状的第一框架,其在各所述散热片的一个端部侧以按压所述多个盖体部的基端部的方式配置;以及圆环状的第二框架,其在各所述散热片的另一个端部侧以按压所述多个盖体部的基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茂福田碧衣松山卓矢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