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装部件、壳体以及钟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5008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外装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纤维强化树脂体,其层叠有多个第一纤维强化树脂片;以及第二纤维强化树脂体,其层叠有多个第二纤维强化树脂片,所述第一纤维强化树脂体的所述第一纤维强化树脂片相对于所述第二纤维强化树脂体的所述第二纤维强化树脂片倾斜地层叠。脂片倾斜地层叠。脂片倾斜地层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装部件、壳体以及钟表


[0001]本专利技术的
涉及手表、便携信息终端等电子设备中使用的外装部件、具备该外装部件的壳体以及具备它们的钟表。

技术介绍

[0002]在手表的外装部件中,如日本特开2005

114495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如下结构:使用碳纤维作为强化材料,使该碳纤维在表背面方向上层叠而形成碳纤维强化树脂片,在该碳纤维强化树脂片的表背面设置热固性树脂。
[0003]在这样的手表的外装部件中,由于是在使碳纤维在表背面方向上层叠而成的碳纤维强化树脂片的表背面设置热固性树脂的结构,因此即使能够实现轻量化,也存在无法得到充分的强度,无法确保耐冲击性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强度并提高耐冲击性的外装部件、具备该外装部件的壳体以及具备它们的钟表。
[0005]该方式之一是一种外装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纤维强化树脂体,其层叠有多个第一纤维强化树脂片;以及第二纤维强化树脂体,其层叠有多个第二纤维强化树脂片,所述第一纤维强化树脂体的所述第一纤维强化树脂片相对于所述第二纤维强化树脂体的所述第二纤维强化树脂片倾斜地层叠。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表示手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放大立体图。
[0007]图2是图1所示的手表的A

A向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0008]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手表的外装部件中的第二外装部件的放大立体图。
[0009]图4是将图3所示的第二外装部件沿B

B向视剖开表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0010]图5是表示图3所示的第二外装部件的第一纤维强化树脂体中的玻璃纤维层的花纹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参照图1至图5,对应用于手表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2]如图1所示,该手表具备手表壳体1。在该手表外壳1的12点侧和6点侧,分别设置有安装表带(未图示)的带安装部2。
[0013]在该手表壳体1的2点侧、3点侧、4点侧、8点侧、以及10点侧,如图1所示,分别设置有开关按钮3。另外,如图2所示,在该手表壳体1的上侧开口部,经由衬垫4a安装有钟表玻璃4。在该手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钟表模块(未图示)。
[0014]如图1以及图2所示,该手表壳体1具备壳体主体5和外装部件6。壳体主体5具备外
侧壳体7和内侧壳体8。外侧壳体7由不锈钢等金属形成为大致环形状。在该外侧壳体7的12点侧和6点侧设置有带安装部2。内侧壳体8由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为具有相当于后盖的底部8a的大致圆筒形状。
[0015]在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内侧壳体8的外径形成为与外侧壳体7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大小,上下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外侧壳体7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长的长度。在该内侧壳体8的侧壁部设置有凸部8b。该凸部8b构成为,在内侧壳体8配置于外侧壳体7内时,通过插入并卡合于设置于外侧壳体7的内壁部的凹部7a,内侧壳体8不会向外侧壳体7的下侧脱出。
[0016]如图1和图2所示,外装部件6具备第一外装部件10和第二外装部件11。第一外装部件10由不锈钢等金属整体形成为大致环形状。该第一外装部件10具备:环状的板部10a,其横跨外侧壳体7的上端面和内侧壳体8的上端面地配置;以及筒状部10b,其设置于该板部10a的内周部,经由衬垫4a嵌入有钟表玻璃4。
[0017]在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在第一外装部件10的板部10a的下表面与内侧壳体8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防水环9。另外,在第一外装部件10的板部10a的内周端部设置有与内侧壳体8的内周面抵接的限制部10c。由此,第一外装部件10构成为,在板部10a隔着防水环9横跨外侧壳体7的上端面和内侧壳体8的上端面地配置时,限制部10c与内侧壳体8的内周面抵接而限制第一外装部件10的半径方向的位置。
[0018]如图1及图2所示,第二外装部件11构成为通过后述的纤维材料形成为大致环形状,并配置在第一外装部件10的板部10a上。即,该第二外装部件11的内径形成为与第一外装部件10的筒状部10b的外径相同的大小,第二外装部件11的外径形成为与第一外装部件10的板部10a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大小。
[0019]另外,如图2所示,该第二外装部件11其上下方向的长度(厚度)形成为比第一外装部件10的筒状部10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稍短(低)的长度。由此,第二外装部件11以其上表面比第一外装部件10的筒状部10b的上端部略低的状态配置于第一外装部件10的板部10a上。因此,第一外装部件10构成为,通过该筒状部10b的上端部承受来自上方的冲击,第二外装部件11的上表面不会受到来自上方的冲击。
[0020]如图2所示,该第二外装部件11构成为,以配置于第一外装部件10的板部10a上的状态,通过后述的作为紧固部件的多个螺纹部件12与第一外装部件10一起安装于壳体主体5。即,该手表壳体1构成为,在内侧壳体8配置于外侧壳体7内,第一外装部件10配置于外侧壳体7与内侧壳体8的各上表面的状态下,第二外装部件11通过多个螺纹部件12夹持第一外装部件10安装于外侧壳体7。
[0021]然而,如图1~图4所示,第二外装部件11的整体由第一纤维强化树脂体13和第二纤维强化树脂体14形成为大致环形状。第一纤维强化树脂体13是使多个第一纤维强化树脂片层叠而成的。该第一纤维强化树脂片是使用玻璃纤维作为强化材料的玻璃纤维强化树脂片即玻璃纤维层S1。
[0022]在该情况下,如图1~图4所示,第一纤维强化树脂体13是使作为第一纤维强化树脂片的玻璃纤维层S1在与作为第一纤维强化树脂体13的表背面方向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规定的倾斜角度θ倾斜地层叠而成的玻璃纤维强化树脂片体(GFRP)。该第一纤维强化树脂体13具有表面部13a和侧面部13b,剖面形状形成为大致檐形状(倒L形状)。
[0023]即,如图4及图5所示,第一纤维强化树脂体13形成为如下结构:使利用环氧树脂固
化玻璃纤维而成的玻璃纤维强化树脂片即玻璃纤维层S1在与作为第一纤维强化树脂体13的表背面方向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以规定的倾斜角度θ倾斜地层叠多个、即相对于后述的第二纤维强化树脂体14的第二纤维强化树脂片以规定的倾斜角度θ倾斜地层叠多个。在该情况下,作为第一纤维强化树脂体13的第一纤维强化树脂片的玻璃纤维层S1的倾斜向手表壳体1的3点、9点方向倾斜。
[0024]即,在手表壳体1的12点侧和6点侧设置有带安装部2,在这些带安装部2安装有表带(未图示)。因此,施加于手表壳体1的外力大多从3点侧以及9点侧受到。考虑到这点,构成为通过使玻璃纤维层S1在3点9点方向以规定的倾斜角度θ倾斜地层叠,从而提高强度。
[0025]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对第一纤维强化树脂体13的表背面方向施加外力时,施加使玻璃纤维层S1彼此剥离那样的剪切力,因此针对第一纤维强化树脂体13的表背面方向的外力的强度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装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纤维强化树脂体,其层叠有多个第一纤维强化树脂片;以及第二纤维强化树脂体,其层叠有多个第二纤维强化树脂片,所述第一纤维强化树脂体的所述第一纤维强化树脂片相对于所述第二纤维强化树脂体的所述第二纤维强化树脂片倾斜地层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强化树脂体的所述第一纤维强化树脂片在所述第一纤维强化树脂体的厚度方向上倾斜地层叠,所述第二纤维强化树脂体的所述第二纤维强化树脂片在所述第二纤维强化树脂体的厚度方向上层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强化树脂体的所述第一纤维强化树脂片是使用玻璃纤维作为强化材料的玻璃纤维强化树脂片,所述第二纤维强化树脂体的第二纤维强化树脂片是使用碳纤维作为强化材料的碳纤维强化树脂片。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强化树脂体的所述第一纤维强化树脂片是使用玻璃纤维作为强化材料的玻璃纤维强化树脂片和使用碳纤维作为强化材料的碳纤维强化树脂片,所述第二纤维强化树脂体的所述第二纤维强化树脂片是使用碳纤维作为强化材料的碳纤维强化树脂片。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外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强化树脂体层叠有使用树脂固化纤维而成的所述第一纤维强化树脂片,所述层叠的所述第一纤维强化树脂片被分别地着色。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外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纤维强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塚义树
申请(专利权)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