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园区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496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园区废水处理系统,具体涉及废水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包括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格栅调节池,第一格栅调节池通过提升机构连接有芬顿氧化池,芬顿氧化池的出水端与混凝沉淀池的污水进水端连接,混凝沉淀池的出水端与水解酸化池的进水端连接,水解酸化池的出水端与接触氧化池的进水端连接,接触氧化池的出水端与沉淀池的进水端连接,沉淀池的出水端与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输入端连接,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混凝沉淀池,混凝沉淀池的污泥输出端与污泥浓缩池的第一污泥输入端连接,沉淀池的第二污泥输出端与污泥浓缩池的第二污泥输入端连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输出端与压滤机的输入端连接。入端连接。入端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园区废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系统
,具体为一种检测园区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检测园区废水具有流量不稳定、污染物浓度变化大、污染物类型多样、较难处理的特点。现有处理系统大多采用简易沉降等预处理方式后将废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不稳定的流量及污染物容易对城市污水处理厂造成冲击,而影响污水处理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检测园区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检测园区废水处理系统。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检测园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格栅调节池,第一格栅调节池通过提升机构连接有芬顿氧化池,芬顿氧化池的出水端与混凝沉淀池的污水进水端连接,混凝沉淀池的出水端与水解酸化池的进水端连接,水解酸化池的出水端与接触氧化池的进水端连接,接触氧化池的出水端与沉淀池的进水端连接,沉淀池的出水端与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输入端连接,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混凝沉淀池,混凝沉淀池的污泥输出端与污泥浓缩池的第一污泥输入端连接,沉淀池的第二污泥输出端与污泥浓缩池的第二污泥输入端连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输出端与压滤机的输入端连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的污泥通过回流泵将污泥进行回流,分别打入接触氧化池和水解酸化池。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格栅调节池、芬顿氧化池和混凝沉淀池均设置有加药输入端。
[0007]进一步地,所述提升机构具体为第一提升泵,第二格栅调节池内设置有第二提升泵,沉淀池设置有提升泵。
[0008]进一步地,所述芬顿氧化池设置为分格形式并设置有搅拌器。
[0009]进一步地,所述混凝沉淀池分格设置,包括中和池、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中和池、混凝池和絮凝池中设置搅拌器,沉淀池中设置有斜板。
[0010]进一步地,所述水解酸化池中设置有填料和搅拌器。
[0011]进一步地,所述接触氧化池中设置有曝气盘和填料,并有空气系统,为接触氧化池提供氧气。
[0012]进一步地,所述压滤机前设置有气动隔膜泵及空气压缩机。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4]该装置可根据处理水量设置为一体化装置或非一体化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根据设备运行情况采取不同的运行方式。可有效减少降低废水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冲击。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处理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17]实施例:
[0018]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检测园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格栅调节池,第一格栅调节池通过提升机构连接有芬顿氧化池,芬顿氧化池的出水端与混凝沉淀池的污水进水端连接,混凝沉淀池的出水端与水解酸化池的进水端连接,水解酸化池的出水端与接触氧化池的进水端连接,接触氧化池的出水端与沉淀池的进水端连接,沉淀池的出水端与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输入端连接,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混凝沉淀池,混凝沉淀池的污泥输出端与污泥浓缩池的第一污泥输入端连接,沉淀池的第二污泥输出端与污泥浓缩池的第二污泥输入端连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输出端与压滤机的输入端连接;
[0019]沉淀池的污泥通过回流泵将污泥进行回流,分别打入接触氧化池和水解酸化池;
[0020]第一格栅调节池、芬顿氧化池和混凝沉淀池均设置有加药输入端;
[0021]各实验室废水经收集后进入第一格栅调节池,往第一格栅调节池的加药输入端加入酸、碱,此时由于废水的流动,废水进行充分混合和均质化。第一格栅调节池内的提升机构为第一提升泵,废水经第一提升泵提升后进入芬顿氧化池,芬顿氧化池设置为分格形式并设置有搅拌器与提升泵,在芬顿氧化池的加药输入端中依次加入酸、硫酸亚铁、过氧化氢对废水进行氧化处理,提高的废水的可生化性并去除一定的污染物。废水通过提升泵提升后进入混凝沉淀池,混凝沉淀池中也设置搅拌器,在混凝沉淀池中加药输入端中加入混凝絮凝剂,混凝絮凝剂为碱、硫酸亚铁、PAM试剂对废水进行混凝沉淀处理,沉淀的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上清液自流进入第二格栅调节池与生活污水充分混合后,混合后经第二提升泵提进入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中设置有填料和搅拌器。废水中的长链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等高分子有机物被细菌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进一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废水经水解酸化处理后进入接触氧化池,接触氧化池中设有曝气盘并有空气系统,为接触氧化池提供氧气。接触氧化池中还设有填料,水解酸化池废水自流进入沉淀池,其中一部分污泥通过离心泵再次回到接触氧化池和水解酸化池内处理,剩余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压滤机前设置有气动隔膜泵及空气压缩机,经压滤机处理制成泥饼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或者根据污泥量大小直接委托相关单位将污泥浓缩池内部的污泥拉走。沉淀池废水排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上述的填料由软性填料和半软性填料组合而成。其结构是将塑料圆片压扣改成双圈大塑料环,将醛化纤维或涤纶丝压在环的环圈上,使纤维束均匀分布;内圈是雪花状塑料枝条,既能挂膜,又能有效切割气泡,提高氧的转移速率和利用率。使水气生物膜得到充分交
换,使水中的有机物得到高效处理。
[002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园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格栅调节池,第一格栅调节池通过提升机构连接有芬顿氧化池,芬顿氧化池的出水端与混凝沉淀池的污水进水端连接,混凝沉淀池的出水端与水解酸化池的进水端连接,水解酸化池的出水端与接触氧化池的进水端连接,接触氧化池的出水端与沉淀池的进水端连接,沉淀池的出水端与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输入端连接,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混凝沉淀池,混凝沉淀池的污泥输出端与污泥浓缩池的第一污泥输入端连接,沉淀池的第二污泥输出端与污泥浓缩池的第二污泥输入端连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输出端与压滤机的输入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园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的污泥通过回流泵将污泥进行回流,分别打入接触氧化池和水解酸化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园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调节池、芬顿氧化池和混凝沉淀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晶华李江华樊爽
申请(专利权)人:易景检测服务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