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双发动机的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燃料电池
,具体涉及基于双发动机的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氢能是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热电联供技术是一种接近用户的高效供能技术,可以同时满足供热和供电的需求,可以用做备用电源。基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开发热电联供系统,相比于传统的内燃机可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改善环境。但现有的现有基于单发动机的热电联供系统,基于氢燃料电池的热电联供方案输出功率低,并且没有具体的实现装置及控制方案,不能满足实际的应用场景,不能依靠自动控制同时精准的满足用电和用热需求。本专利解决了供热和供电相互协调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双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大功率热电联供系统,解决了两个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协同控制问题,为继续开发更大功率的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提供了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双发动机的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供电和供热装置控制方法及相互协调控制方法。
[0004]第一方面,基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双发动机的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装置、供热装置;所述供电装置设置有市电、STS、输出线路、交流用电器、隔离变压器、储能变流器DC/AC、锂电池、24VDCDC、蓄电池、燃料电池;所述市电输出端设置有所述STS,STS分别电连接所述交流用电器、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STS与用电器之间设置有所述输出线路,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储能变流器DC/AC的交流端,储能变流器DC/AC的直流端分别电连接所述锂电池、燃料电池,锂电池和燃料电池之间设置有串联电连接的所述24VDCDC、蓄电池;锂电池和燃料电池之间设置有直接电连接的线路;所述燃料电池设置有供热装置,所述供热装置设置有主散热子系统及自来水换热子系统、换热路出口、换热路进口;所述换热路出口、换热路进口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燃料电池连接所述主散热子系统及自来水换热子系统,主散热子系统及自来水换热子系统分别通过所述换热路出口、换热路进口连接用户用热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发动机的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设置有两套并联的供电装置和供热装置,所述供电装置设置有电锅炉、用电设备、变流器、锂电池、DCDC、集成空压机控制器、燃料电池发动机,所述变流器、锂电池分别电连接所述电锅炉、用电设备,变流器、锂电池也依次电连接所述DCDC、集成空压机控制器、燃料电池发动机,燃料电池发动机设置有供热装置,所述供热装置设置有主散热子系统及自来水换热子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双发动机的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散热子系统及自来水换热子系统设置有排气管路、冷却液补水路、主水箱、去离子罐、液位传感器、第一电子节温器、第二电子节温器、热交换器、换热路出口管路、换热路进口管路、主散热器、主散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所述主散热器设置有进口、出口、排气口、风扇,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第一出口、第二出口;所述主水箱具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排液口;所述排气管路连接所述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排气口,所述主水箱的第一进气口连接排气管路,主水箱的排液口通过冷却液补水路连接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冷却液补水进口,主水箱设置有所述液位传感器,主水箱的第二进气口通过所述去离子罐连接所述主散热器的排气口;燃料电池发动机设置有依次相连的冷却液出口、第一电子节温器、热交换器、第二电子节温器、主散热器、主散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冷却液进口,所述热交换器第二进口通过所述换热路进口管路连接换热路进口,热交换器第二出口通过换热路出口管路连接换热路出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双发动机的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节温器、第二电子节温器分别具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出口,第一电子节温器、第二电子节温器的第二进口分别连接所述主散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的出口,所述燃料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强,李飞强,李孝辉,张松,王楠,蒋帅,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