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3927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11
本申请公开一种装配式墙板,包括轻钢骨架、轻质混凝土和多个榫头部。所述轻钢骨架围合形成空腔,所述轻质混凝土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各所述榫头部均设置于所述框架一侧的长度边上,各所述榫头部沿所述轻钢骨架的纵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榫头部具有沿纵向延伸的通孔。本申请的装配式墙板为预制墙板,墙板在工厂内加工,施工现场通过榫头部的连接,即可轻松实现预制墙板的转角连接,不但施工操作简单,而且因榫头部与墙板一体,不同墙板的榫头部之间通过竖向钢筋及自密实混凝土连接,转角节点连接可靠、结构整体性好。结构整体性好。结构整体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墙板


[0001]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墙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墙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装配式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中,墙板的L形、T形和十字形节点的连接是现场装配的难点,若转角位置采用墙板与墙板直接连接,需要将该节点各墙肢内的轻钢龙骨相互对应才能进行有效连接,会导致各预制墙板内轻钢龙骨的位置和规格无法实现标准化,操作复杂且存在连接不可靠的风险,不利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000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墙板。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申请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墙板,包括:
[0007]轻钢骨架,所述轻钢骨架围合形成空腔;
[0008]轻质混凝土,所述轻质混凝土设置于所述空腔内;
[0009]多个榫头部,各所述榫头部均设置于所述轻钢骨架一侧的长度边上,各所述榫头部沿所述轻钢骨架的纵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榫头部具有沿纵向延伸的通孔。
[0010]可选地,所述轻钢骨架具有两个端部立柱,所述轻质混凝土位于两个所述端部立柱之间,各所述榫头部均设置于一所述端部立柱上,且各所述榫头部沿所述端部立柱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0011]可选地,所述榫头部具有两个侧板和连接两个侧板的端板;
[0012]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端部立柱。
[0013]可选地,所述端部立柱具有第一腹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腹板两侧的第一翼缘,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贴合连接于相应的第一翼缘上。
[0014]可选地,两个所述端部立柱凹陷侧相向设置。
[0015]可选地,还包括中部立柱,所述中部立柱设置于两个所述端部立柱之间;
[0016]所述中部立柱上设置有透孔。
[0017]可选地,所述中部立柱具有第二腹板和设置于第二腹板两侧的第二翼缘;
[0018]所述第二腹板上设置有多个透孔,各所述透孔沿所述中部立柱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0019]可选地,所述轻钢骨架还包括多个水平拉条,各所述水平拉条分设于所述轻钢骨架沿厚度方向的两侧,所述水平拉条分别连接各所述端部立柱和中部立柱。
[0020]可选地,所述轻钢骨架还包括顶导梁和底导梁,所述顶导梁和底导梁间隔且平行设置;
[0021]各所述端部立柱和中部立柱均设置于所述顶导梁和底导梁之间,各所述端部立柱
和中部立柱沿所述顶导梁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所述端部立柱和中部立柱均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顶导梁和底导梁。
[0022]可选地,所述顶导梁和底导梁横截面均为U形,所述顶导梁和所述底导梁的凹陷侧相向设置。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本申请的装配式墙板为预制墙板,墙板在工厂内加工,施工现场通过榫头部的连接,即可轻松实现预制墙板的转角连接,不但施工操作简单,而且因榫头部与墙板一体,不同墙板的榫头部之间通过竖向钢筋及自密实混凝土连接,转角节点连接可靠、结构整体性好。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26]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0027]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装配式墙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装配式墙板转角“T”型连接时局部俯视剖视图;
[0029]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装配式墙板的四种不同榫头部不同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装配式墙板转角“T”型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装配式墙板转角“十”型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装配式墙板1、榫头部11、侧板111、端板112、端部立柱121、第一腹板1211、第一翼缘1212、中部立柱122、透孔1221、第二腹板1222、第二翼缘1223、水平拉条123、轻质混凝土13、空腔14、顶导梁16、底导梁17、砂浆层19、自密实混凝土2、钢筋4。
[0033]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7]参见图1

5所示,本实施提供一种装配式墙板,包括轻钢骨架12、轻质混凝土13和多个榫头部11。所述轻钢骨架12围合形成空腔14,所述轻质混凝土13设置于所述空腔14内。各所述榫头部11均设置于所述轻钢骨架一侧的长度边上,各所述榫头部11沿所述轻钢骨架12的纵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榫头部11具有沿纵向延伸的通孔。本申请的装配式墙板为预制转角处墙板,墙板在工厂内加工,施工现场通过榫头部11的连接,即可轻松实现预制墙板的转角连接,不但施工操作简单,而且因榫头部11与墙板一体,不同墙板的榫头部之间通过竖向钢筋及自密实混凝土连接,转角节点连接可靠、结构整体性好。
[0038]其中,轻质混凝土13采用聚苯颗粒混凝土或泡沫混凝土。
[003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轻钢骨架12具有两个端部立柱121,所述轻质混凝土13位于两个所述端部立柱121之间,各所述榫头部11均设置于一所述端部立柱121上,且各所述榫头部11沿所述端部立柱12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因转角处的墙板直接连接是通过榫头部11进行连接,因此,榫头部11连接在端部立柱121上更稳固,保证墙板之间连接时使转角节点连接可靠。
[004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榫头部11具有两个侧板111和连接两个侧板111的端板112。两个所述侧板111分别连接于所述端部立柱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轻钢骨架,所述轻钢骨架围合形成空腔;轻质混凝土,所述轻质混凝土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多个榫头部,各所述榫头部均设置于所述轻钢骨架一侧的长度边上,各所述榫头部沿所述轻钢骨架的纵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榫头部具有沿纵向延伸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钢骨架具有两个端部立柱,所述轻质混凝土位于两个所述端部立柱之间,各所述榫头部均设置于一所述端部立柱上,且各所述榫头部沿所述端部立柱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部具有两个侧板和连接两个侧板的端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端部立柱。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立柱具有第一腹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腹板两侧的第一翼缘,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贴合连接于相应的第一翼缘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端部立柱凹陷侧相向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琳牟墩立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天工绿能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