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形态的转运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3367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形态的转运机构,包括转运床主体,转运床主体包括底座和床板,床板顶端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有凸座,床板上搭置有活动担架,活动担架包括担杆和若干承托结构,担杆由第一弯杆和第二弯杆组合而成,承托结构包括胶板、一对固定套柱以及锁止板,锁止板的底端设有若干插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活动担架,使得将活动担架进行拆分后,担杆可在患者身体外侧进行组装,此时并推动胶板从患者的身体下穿过并将胶板的末端进行固定后通过向上抬起担杆即可使患者被活动担架抬起,可在无需直接搬运患者身体的同时使用活动担架将患者转运到转运床主体上,减少患者肢体的移动,达到在转运患者时保护患者的目的。到在转运患者时保护患者的目的。到在转运患者时保护患者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形态的转运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转运床
,具体为一种多形态的转运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转运机构是指用于将物体进行转移的装置,在医院中,转运床是主要的转运机构,转运床是一种用于病人进行床与床之间的转运,以及将病人从手术台转运到病房和从救护车转运的专用医用床。
[0003]申请号为CN202122191293.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升降旋转转运床,包括升降板,升降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通过滑块与支撑板滑动卡接的床板,升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的底部设置有螺纹管。该专利通过升降板、支撑板、床板、螺纹管、螺纹杆、伺服电机之间的配合,不仅实现了便于调整患者的高度,并且可以快速的调整患者的头部方向,方便转运的操作,便于将患者在病床与转运床之间进行转换,操作十分便利,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通过限位杆和限位管之间的配合,可以保证升降板和床板的水平状态,提高该自动升降旋转转运床的整体稳定性;申请号为CN201921298280.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儿童转运床,包括底架,底架上设有前升降气泵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形态的转运机构,包括转运床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床主体(1)包括能够沿地面移动的底座(11)和设置在所述底座(11)顶部的床板(12),所述床板(12)顶端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有凸座(121),所述床板(12)的顶端搭置有活动担架(2),所述活动担架(2)包括担杆(21)和安装在所述担杆(21)上的若干承托结构(22),所述担杆(21)由第一弯杆(211)和第二弯杆(212)组合而成,所述承托结构(22)包括胶板(221)、固定在所述担杆(21)上的一对固定套柱(222)以及锁止板(223),在每个所述承托结构(22)中,所述胶板(221)从左往右依次将两个所述固定套柱(222)的底部贯穿,所述胶板(221)首端的顶底两侧表面上固定有一对夹板(2211),所述锁止板(223)的底端设有若干插块(2231),所述插块(2231)在所述胶板(221)的末端将所述胶板(221)贯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形态的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底端的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111),所述底座(11)的顶端与所述活动担架(2)之间安装有若干电动升降座(11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形态的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座(121)的顶端均开设有嵌槽(122),四个所述凸座(121)上的所述嵌槽(122)的位置分别和所述担杆(21)的四个拐角处相对应,所述担杆(21)的拐角能够放入到所述嵌槽(122)内,所述床板(12)顶端的左右两侧边缘处均开设有侧槽(123),所述固定套柱(222)的底端搭接在所述侧槽(123)上,所述床板(12)的前后两侧端面上均开设有避空槽(124),两个所述避空槽(124)的位置分别和所述担杆(21)前后两端的位置相对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形态的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杆(211)和所述第二弯杆(212)均呈U形状的空心杆状结构,所述第一弯杆(211)的首末两端内均套设并固定有插柱(2111),所述插柱(2111)末端的外侧表面上开设有凹槽(2112),所述插柱(2111)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世锋王耀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