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内埋管道快速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334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内埋管道快速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壳体,壳体开设有供穿线管放置的卡腔,壳体还开设有活动空间,活动空间和卡腔相连通,活动空间内转动连接有压杆,压杆对称设置在卡腔两侧;壳体内还滑动连接有竖直方向设置的上顶压杆,上顶压杆上端穿出壳体,上顶压杆下端设置在活动空间内,上顶压杆通过弹簧与壳体相连,上顶压杆用于驱动压杆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方便,可实现穿线管埋设在沟槽后的快速固定工作,固定效果好,有效简化了整体的施工流程,提高施工的效率。提高施工的效率。提高施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内埋管道快速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内埋管道快速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中,经常需要在墙体上开设沟槽,开槽的主要作用是埋设线管,线管埋设好了之后再穿设线缆,这样的安装方式,方便后期对线缆进行更换,给后期工作带来方便。
[0003]但是在线管埋设中,线管通常采用绑扎的方式固定在沟槽内,但是这会使得线管的固定不牢靠。且线管是塑料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在覆盖混凝土的时候,由于线管的晃动,导致线管的后端与沟槽之间始终无法有效的填充混凝土。这就使得混凝土干结之后,形成一定的空洞,在后期使用一定年限后,会出现线管位置处的墙体开裂,影响使用,且所存在的间隙处也容易进入老鼠,蟑螂等害虫,因此,亟需一种建筑内埋管道快速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建筑内埋管道快速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内埋管道快速固定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供穿线管放置的卡腔,所述壳体还开设有活动空间,所述活动空间和所述卡腔相连通,所述活动空间内转动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对称设置在所述卡腔两侧;所述壳体内还滑动连接有竖直方向设置的上顶压杆,所述上顶压杆上端穿出所述壳体,所述上顶压杆下端设置在所述活动空间内,所述上顶压杆通过弹簧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上顶压杆用于驱动所述压杆转动。r/>[0007]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开设有水平方向设置的滑道,所述滑道内滑动连接有侧顶杆,所述侧顶杆一侧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压杆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一齿条相啮合。
[0008]优选的,所述活动空间内设置有与壳体转动连接的连杆,所述连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摆杆,所述连杆下端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侧顶杆一端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内活动设置有滑轴。
[0009]优选的,所述活动空间内还设置有与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上顶压杆一侧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啮合。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拨叉,每组拨叉之间留有空隙,所述摆杆上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空隙内。
[0011]优选的,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活动空间内,初始状态下,弹簧与上顶压杆连接点高
于弹簧与壳体连接点。
[0012]优选的,所述上顶压杆一侧连接有第一导向块,所述壳体一侧连接有第二导向块,所述弹簧套设在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上,所述弹簧一端和所述上顶压杆相连,所述弹簧另一端和所述壳体相连。
[0013]优选的,所述上顶压杆固定有起限位作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活动空间内,初始状态下,在弹簧的作用下,所述限位块和所述壳体相接触。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建筑内埋管道快速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采用上述的一种建筑内埋管道快速固定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将壳体放置在墙体开设的埋管沟槽内,然后将穿线管放置在卡腔内,通过穿线管向内推动壳体;
[0016]S2:随着持续推动穿线管,上顶压杆和埋管沟槽接触后,带动上顶压杆向靠近的方向移动,上顶压杆通过第二齿条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通过拨叉带动摆杆摆动,摆杆通过连杆带动侧顶杆向两侧移动,侧顶杆带动压杆转动;
[0017]S3:随着继续推动穿线管,当弹簧与上顶压杆连接点低于弹簧与壳体连接点时,弹簧推动上顶压杆继续移动,使侧顶杆穿出壳体后和埋管沟槽相接触,压杆继续转动从而实现对穿线管的夹持。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专利技术中设置有上顶压杆,首先将壳体放置在埋管沟槽内,然后将穿线管放置在卡腔内,通过穿线管可带动壳体向埋管沟槽内移动,从而可带动上顶压杆向壳体内移动,上顶压杆可通过第二齿轮带动拨叉转动,进而通过摆杆带动连杆转动,连杆可带动侧顶杆向两侧移动,侧顶杆移出壳体后,侧顶杆和埋管沟槽相接触,可实现壳体的相对固定工作,同时侧顶杆可带动压杆转动,压杆可实现穿线管的相对固定工作,操作方便,可实现穿线管埋设在沟槽后的快速固定工作,固定效果好,有效简化了整体的施工流程,提高施工的效率。
[0020]2.本专利技术中设置有弹簧,初始状态下,由于弹簧与上顶压杆连接点高于弹簧与壳体连接点,此时弹簧可带动上顶压杆上端穿出壳体,侧顶杆位于壳体内,随着上顶压杆向壳体内移动,当弹簧与上顶压杆连接点低于弹簧与壳体连接点时,弹簧可推动上顶压杆继续向下移动,从而使侧顶杆和埋管沟槽相接触,压杆和穿线管相接触,实现壳体和穿线管的相对固定,且固定效果佳,弹簧可提供持续的作用力。
附图说明
[0021]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主视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整体主视图(工作状态下)。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压杆;2壳体;3第一齿轮;4侧顶杆;5第一齿条;6连杆;7拨叉;8第二齿轮;9上顶压杆;10第二齿条;11摆杆;12弹簧;13埋管沟槽;14穿线管;15滑道;16第一滑槽;17第二滑槽;18滑轴;19第一导向块;20第二导向块;21活动空间;22卡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7]参考附图1

2,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建筑内埋管道快速固定装置,包括壳体2,壳体2开设有供穿线管14放置的卡腔22,壳体2还开设有活动空间21,活动空间21和卡腔22相连通。
[0028]卡腔22设置在壳体的中间偏下部分,活动空间21设置在卡腔22的两侧,卡腔22为上方闭合下端开口结构,卡腔22下端开口部分和活动空间21相连通,卡腔22和穿线管14相适配,卡腔22的下端开口略大于穿线管14的直径,穿线管14通过卡腔22下方的开口部分可卡设在卡腔22内。
[0029]活动空间21内转动连接有压杆1,压杆1对称设置在卡腔22两侧,当压杆1转动时,两个压杆1相互配合,从而可实现穿线管14下端的支撑工作,压杆1和卡腔22相互配合,可实现穿线管14的相对固定工作。
[0030]壳体2内还滑动连接有竖直方向设置的上顶压杆9,上顶压杆9上端穿出壳体2,上顶压杆9下端设置在活动空间21内,上顶压杆9通过弹簧12与壳体2相连,上顶压杆9用于驱动压杆1转动,弹簧12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0031]上顶压杆9一侧连接有第一导向块19,壳体2一侧连接有第二导向块20,弹簧12套设在第一导向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内埋管道快速固定装置,包括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开设有供穿线管(14)放置的卡腔(22),所述壳体(2)还开设有活动空间(21),所述活动空间(21)和所述卡腔(22)相连通,所述活动空间(21)内转动连接有压杆(1),所述压杆(1)对称设置在所述卡腔(22)两侧;所述壳体(2)内还滑动连接有竖直方向设置的上顶压杆(9),所述上顶压杆(9)上端穿出所述壳体(2),所述上顶压杆(9)下端设置在所述活动空间(21)内,所述上顶压杆(9)通过弹簧(12)与所述壳体(2)相连,所述上顶压杆(9)用于驱动所述压杆(1)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内埋管道快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内开设有水平方向设置的滑道(15),所述滑道(15)内滑动连接有侧顶杆(4),所述侧顶杆(4)一侧设置有第一齿条(5);所述壳体(2)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压杆(1)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3),所述第一齿轮(3)和所述第一齿条(5)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内埋管道快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空间(21)内设置有与壳体(2)转动连接的连杆(6),所述连杆(6)上端固定连接有摆杆(11),所述连杆(6)下端开设有第一滑槽(16),所述侧顶杆(4)一端开设有第二滑槽(17),所述第一滑槽(16)和所述第二滑槽(17)内活动设置有滑轴(1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内埋管道快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空间(21)内还设置有与壳体(2)转动连接的第二齿轮(8),所述上顶压杆(9)一侧设置有第二齿条(10),所述第二齿轮(8)与所述第二齿条(10)相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内埋管道快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8)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拨叉(7),每组拨叉(7)之间留有空隙,所述摆杆(11)上端滑动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昊林昊卞庆磊彭丽迪张岳山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