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圣平专利>正文

一种蓝牙电视接收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3189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蓝牙电视接收装置,包括电视接收单元101、蓝牙通信单元102和控制单元103,其中:电视接收单元101用于接收广播系统的射频电视信号,解调解复用得到电视节目信号;蓝牙通信单元102负责和其他蓝牙设备进行连接认证并发送从电视接收单元收到的电视节目信号;控制单元103用于配置电视接收单元和蓝牙通信单元的工作参数和上层协议的处理。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蓝牙电视接收装置可以结合蓝牙手机等蓝牙设备收看电视节目,不需要更新手机等就可以收看电视节目,降低用户使用电视节目的成本,从而促进手机电视和多媒体广播网络的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手机电视和蓝牙
,特别涉及蓝牙电视接收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蓝牙技术定义了便携式设备之间无线通信的物理媒介和通信协议。蓝牙 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无线连接,而是一整套关于在特定范围内,不同便携式 设备之间互联并识别的协议。国际蓝牙组织于1999年7月26日推出了蓝牙技术规范1.0版本。蓝牙 技术的系统结构分为三大部分底层硬件模块、中间协议层和高层应用。底 层硬件部分包括无线跳频、基带和链路管理。无线跳频层通过2.4GHz无需 授权的ISM频段的微波,实现数据位流的过滤和传输,本层协议主要定义 了蓝牙收发器在此频带正常工作所需要满足的条件。基带负责跳频以及蓝牙 数据和信息帧的传输。链路管理负责连接、建立和拆除链路并进行安全控制。蓝牙技术结合了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特点,可以进行异步数据通信, 可以支持多达3个同时进行的同步话音信道,还可以使用 一个信道同时传送 异步数据和同步话音。每个话音信道支持64kb/秒的同步话音链路。异步信 道可以支持一端最大速率为721kb/秒、另一端速率为57.6kb/秒的不对称连 接,也可以支持43.2kb/秒的对称连接。中间协议层包括逻辑链路控制和适应协议、服务发现协议、串口仿真协 议和电话通信协议。逻辑链路控制和适应协议具有完成数据拆装、控制服务 质量和复用协议的功能,该层协议是其它各层协议实现的基础。服务发现协 议层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一种机制来发现网络中可用的服务及其特性。串口 仿真协议层具有仿真9针RS232串口的功能。电话通信协议层则提供蓝牙 设备间话音和数据的呼叫控制指令。主机控制接口层(HCI)是蓝牙协议中软硬件之间的接口,它提供了一 个调用基带、链路管理、状态和控制寄存器等硬件的统一命令接口。蓝牙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时,HCI以上的协议软件实体在主机上运行,而HCI以下 的功能由蓝牙设备来完成,二者之间通过一个对两端透明的传输层进行交 互。在蓝牙协议栈的最上部是各种高层应用框架。其中较典型的有拨号网 络、耳机、局域网访问、文件传输等,它们分别对应一种应用模式。各种应 用程序可以通过各自对应的应用模式实现无线通信。拨号网络应用可通过仿 真串口访问微微网(piconet),数据设备也可由此接入传统的局域网;用户 可以通过协议栈中的音频(Audio)层在手机和耳塞中实现音频流的无线传 输;多台个人电脑PC或笔记本电脑之间不需要任何连线,就能快速、灵活 地进行文件传输和共享信息,多台设备也可由此实现同步操作。整个蓝牙协议结构简单,使用重传机制来保证链路的可靠性,在基带、 链路管理和应用层中还可实行分级的多种安全机制,并且通过跳频技术可以 消除网络环境中来自其它无线设备的干扰。蓝牙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可以广泛应用于局域网络中各类数据及 语音设备,如PC、拨号网络、笔记本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数码相机、 移动电话和高品质耳机等,蓝牙的无线通讯方式将上述设备连成一个微微网 (Piconet),多个微微网之间也可以进行互连接,从而实现各类设备之间随 时随地进行通信。应用蓝牙技术的典型环境有无线办公环境、汽车工业、信 息家电、医疗设备以及学校教育和工厂自动控制等。同样手机电视技术也是目前最热门的媒体技术,通过手机终端,在高速 移动的情况下,可以观看电视节目。手机电视被很多人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多 媒体业务之一。国外的一项预测显示,到2010年全世界将有1. 2亿手机电 视用户,我国的用户数也将接近4000万。毫无疑问手机电视将成为新兴的 传播媒体,由于其终端的特殊性,既可以播放音视频,又可以显示文本信息; 既可以实时播放,又可以有一定的存储功能,并且具备交互的功能。可以说, 它集成了迄今为止所有媒体的特征。更重要的是终端轻巧可以移动,不论何时何地,用户都可以方便地获得服务。手机电视的实现技术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 )基于移动网络的实现技术 通过移动网络传送电视节目最初是采用移动流i某体的方式实现的。例如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已分别基于其GPRS网络和CDMA IX网络以及 3G实验网,利用移动流媒体技术推出了手机电视业务。事实上,两者都是 将其作为一种移动数据业务推出来的,其实现的方式也大体相同。这种通 过传统移动流媒体方式实现的手机电视业务虽然在 一定程度上很好地满足 了人们的需求,但还有很多方面不尽如人意,例如网络带宽受限、导致 播放效果不很稳定、并发用户数有限、收费较高等。 (2)基于多媒体广播网的实现技术此类实现技术主要是针对多媒体广播电视产生的,使用的频率一般为 广播电视频段。为适应移动终端的特点,开发成为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 典型的技术包括欧洲的手机电视技术DVB - H、美国高通的手机电视技术 MediaFLO、韩国的手机电视技术T - DMB、日本的手机电视技术ISDB - T、 中国的手机电视技术CMMB和TMMB等。 (3)基于卫星的实现技术这一类技术的本质就是通过卫星提供下行传输,实现广播方式的手机 电视业务,而用户通过在手机终端上集成直接接收卫星信号的模块,就可 以实现多媒体数据的接收。典型的技术包括欧洲的手机电视技术S-DVB 和曰韩的手机电视技术S - DMB等。但是对于手机用户,无论采用上述的哪种类型技术来实现手机电视的 广播,用户想通过手机收看电视节目都需要换新的手机,也就是要买手机 电视终端才能享受手机电视业务,才能使用手机随时随地的接收电视节目。 对于大多数的手机用户换机的成本非常高,将导致手机电视的运营商难以 发展用户,不能产生规模效益,无法保证良好的运营收益,韩国的手机电 视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运营商由于用户数量发展緩慢,在2007年亏损 巨大,走入破产的边缘。因此需要一种装置能够让手机用户使用现有的手 机就可以收看电视,而这种装置的成本相对比较低,本专利技术的蓝牙电视接 收装置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让蓝牙手机用户利用现有的蓝牙手机收看手机电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使用户不需要换新的手机就 可以收看手机电视,大大降低使用成本,方便手机电视运营商发展手机电视 用户,促进手机电视网络运营的健康稳定发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蓝牙电视接收装置,包括电视接收单元、蓝牙通信单元 和控制单元。电视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广播网络的射频信号,进行解调解复用处理得到电视节目信号并将其发送给蓝牙通信单元;蓝牙通信单元负责和蓝 牙手机等其他蓝牙设备进行连接认证并发送从电视接收单元收到的电视节 目信号;控制单元用于配置电视接收单元和蓝牙通信单元的工作模式及参数 和上层协议的处理。进一步地,电视接收单元接收各种技术类型的手机电视广播系统发射的 射频信号,手机电视广播系统包括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手机电视广播系统、 基于多媒体广播网络的手机电视广播系统、基于卫星的手机电视广播系统。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手机电视广播系统包括2G/2.5G/3G移动通信网络 下的手机电视广播,特别是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MBMS (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基于多媒体广播网络的手机电视广播系统包括欧洲标准的手机电视系 统DVB-H、美国高通主导的手机电视广播系统MediaFLO、韩国的手机电 视系统T-DMB、日本的手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蓝牙电视接收装置,包括电视接收单元和蓝牙通信单元,电视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广播系统的射频信号,进行解调解复用处理得到电视节目信号并将其发送给蓝牙通信单元;蓝牙通信单元负责和其他蓝牙设备进行连接认证等蓝牙通信,并通过蓝牙发送从电视接收单元收到的电视节目信号给其他蓝牙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蓝牙电视接收装置,包括电视接收单元和蓝牙通信单元,电视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广播系统的射频信号,进行解调解复用处理得到电视节目信号并将其发送给蓝牙通信单元;蓝牙通信单元负责和其他蓝牙设备进行连接认证等蓝牙通信,并通过蓝牙发送从电视接收单元收到的电视节目信号给其他蓝牙设备。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用 于控制电视接收单元和蓝牙通信单元的工作模式及参数等,控制单元可以包 含在电视接收单元或者蓝牙通信单元中,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功能使用电视 接收单元或者蓝牙通信单元的处理器完成;控制单元也可以独立存在。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频道切换单元, 用于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视接收单元接 收广播系统的射频信号,所述的广播系统包括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手机电视 广播系统、基于多媒体广播网络的手机电视广播系统、基于卫星的手机电视 广播系统。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和所述的装置进行蓝 牙通信的其他蓝牙设备包括蓝牙手机、蓝牙个人设备PDA、蓝牙笔记本电脑、 蓝牙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圣平
申请(专利权)人:刘圣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