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交流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3087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相交流连接器,包括插头模组;插座模组,所述插座模组与所述插头模组插接配合;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安装于所述插头模组并延伸至所述插座模组内;以及防水模组,所述防水模组安装于所述插座模组;所述插座模组包括安装座、自锁弹片及连接帽,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端子模组连接,所述自锁弹片套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连接帽与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端子组件、用于固定所述端子组件的端子座、及与所述端子座卡接的套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连接器的结构设计复杂,稳定性差,装卸复杂,安全性低等问题。安全性低等问题。安全性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相交流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三相交流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连接器是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其作用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
[0003]但是传统的连接器的结构设计复杂,稳定性差,且装卸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传统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三相交流连接器,该三相交流连接器的结构设计合理,便于安装与拆卸,稳定性好,徒手打不开,安全性能高。
[0005]一种三相交流连接器,包括:
[0006]插头模组;
[0007]插座模组,所述插座模组与所述插头模组插接配合;
[0008]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安装于所述插头模组并延伸至所述插座模组内;以及
[0009]防水模组,所述防水模组安装于所述插座模组;
[0010]所述插座模组包括安装座、自锁弹片及连接帽,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端子模组连接,所述自锁弹片套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连接帽与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端子组件、用于固定所述端子组件的端子座、及与所述端子座卡接的套芯,所述端子组件设置于所述插头模组内,所述端子座与所述套芯卡接;所述防水模组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插头模组与所述端子座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套芯与所述端子座之间。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外壁开设有弧形旋转槽,所述连接帽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弧形旋转槽配合的凸起,所述连接帽开设有凹槽,当所述连接帽相对所述安装座旋转自锁时,所述凸起卡入所述弧形旋转槽并沿所述弧形旋转槽方向滑动,直至所述自锁弹片与所述凹槽抵接。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头模组包括外壳体及与所述外壳体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帽。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开设有固定槽,所述端子座设置有卡接爪,所述卡接爪与所述固定槽卡接,所述卡接爪为弹性卡接爪。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模组包括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组件包括导电端子、插接部、连接部及安装部,所
述导电端子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插接部连接,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端子座底部,所述端子座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部配合的限位槽,所述导电端子的数量为五组。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座设置有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外壳体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配合的第一定位槽及与所述第二定位柱配合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柱的数量为两组。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芯设置有卡接块,所述端子座开设有与所述卡接块卡接的卡槽,所述卡接块的数量为四组。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槽为U型设置。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座模组包括第二螺纹帽、设置于所述第二螺纹帽内的套筒、及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二螺纹帽之间的垫块,所述端子组件延伸至所述套筒内,所述套筒的数量为五组。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本技术设置的三相交流连接器的结构设计合理,便于安装与拆卸,稳定性好,徒手打不开,安全性能高,插头模组与插座模组插接配合,实现连接器的接电配合,结构稳定,端子模组安装在插头模组并延伸至插座模组内,连接方式简单,插座模组的安装座与端子模组连接,自锁弹片套设于安装座,连接帽与安装座滑动连接用以实现自锁,自锁效果好,没有工具不能打开,安全性能高,端子组件设置于插头模组内,端子座分别与套芯卡接,防水模组安装在插座模组内,具体的,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插头模组与端子座之间,第二密封圈设置于套芯与端子座之间,防水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三相交流连接器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三相交流连接器的剖面图;
[0024]图3为图1的三相交流连接器的外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的三相交流连接器的端子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1的三相交流连接器的端子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插头模组10、外壳体11、固定槽11a、第一定位槽11b、第二定位槽11c、第一螺纹帽12、插座模组20、安装座21、弧形旋转槽21a、自锁弹片22、连接帽23、凸起23a、凹槽23b、第二螺纹帽24、套筒25、垫块26、端子模组30、端子组件31、导电端子31a、插接部31b、连接部31c、安装部31d、端子座32、卡接爪32a、限位槽32b、第一定位柱32c、第二定位柱32d、卡槽32e、套芯33、卡接块33a、防水模组40、第一密封圈41、第二密封圈42、第三密封圈43。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31]请参考图1至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三相交流连接器,该三相交流连接器的结构设计合理,便于安装与拆卸,稳定性好,徒手打不开,安全性能高。
[0032]在本实施例中,该三相交流连接器包括插头模组10;插座模组20,插座模组20与插头模组10插接配合;端子模组30,端子模组30安装于插头模组10并延伸至插座模组20内;以及防水模组40,防水模组40安装于插座模组20;插座模组20包括安装座21、自锁弹片22及连接帽23,安装座21与端子模组30连接,自锁弹片22套设于安装座21,连接帽23与安装座21滑动连接;端子模组30包括端子组件31、用于固定端子组件31的端子座32、及与端子座32卡接的套芯33,端子组件31设置于插头模组10内,端子座32与套芯33卡接;防水模组40包括第一密封圈41和第二密封圈42,第一密封圈41设置于插头模组10与端子座32之间,第二密封圈42设置于套芯33与端子座32之间;本实施例中,插头模组10与插座模组20插接配合,实现连接器的接电配合,结构稳定,端子模组30安装在插头模组10并延伸至插座模组20内,连接方式简单,插座模组20的安装座21与端子模组30连接,自锁弹片22套设于安装座21,连接帽23与安装座21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交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模组;插座模组,所述插座模组与所述插头模组插接配合;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安装于所述插头模组并延伸至所述插座模组内;以及防水模组,所述防水模组安装于所述插座模组;所述插座模组包括安装座、自锁弹片及连接帽,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端子模组连接,所述自锁弹片套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连接帽与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端子组件、用于固定所述端子组件的端子座、及与所述端子座卡接的套芯,所述端子组件设置于所述插头模组内,所述端子座与所述套芯卡接;所述防水模组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插头模组与所述端子座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套芯与所述端子座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交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外壁开设有弧形旋转槽,所述连接帽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弧形旋转槽配合的凸起,所述连接帽开设有凹槽,当所述连接帽相对所述安装座旋转自锁时,所述凸起卡入所述弧形旋转槽并沿所述弧形旋转槽方向滑动,直至所述自锁弹片与所述凹槽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交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模组包括外壳体及与所述外壳体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相交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开设有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昱赖华胜王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典威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