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明网格背板节能冷却水供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284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明网格背板节能冷却水供应系统,包括冷冻机组(1)、冷却塔(2)、冷冻侧换热器(3)、冷却侧换热器(4)、第一三通(5)、第二三通(6)、车间冷却水供水管线(7)和车间冷却水回水管线(8),冷冻机组(1)与冷冻侧换热器(3)连接,冷却塔(2)与冷却侧换热器(4)连接,冷却侧换热器(4)的功率为冷冻侧换热器(3)的功率的2倍至5倍。所述透明网格背板节能冷却水供应系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冷却塔和/或冷冻机组冷却生产车间的生产用水,实现节能降耗的有益效果。有益效果。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明网格背板节能冷却水供应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透明网格背板节能冷却水供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车间用生产用水的冷却方式为采用冷冻机组对生产用水进行降温,使用功耗大,而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使用低能降碳的工艺冷却方式越来越重要。普通的透明网格背板生产用水冷却方法仅使用一种冷冻水作为冷源,而冷冻机组功率大,不符合节能降碳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能源浪费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透明网格背板生产车间生产用水冷却方式能耗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明网格背板节能冷却水供应系统,所述透明网格背板节能冷却水供应系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冷却塔和/或冷冻机组冷却生产车间的生产用水,实现节能降耗的有益效果。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透明网格背板节能冷却水供应系统,包括冷冻机组、冷却塔、冷冻侧换热器、冷却侧换热器、第一三通、第二三通、车间冷却水供水管线和车间冷却水回水管线,冷冻机组的出口通过冷冻水供水管线与冷冻侧换热器的吸热介质入口连接,冷冻机组的入口通过冷冻水回水管线与冷冻侧换热器的吸热介质出口连接,冷却塔的出口通过冷却水供水管线与冷却侧换热器的吸热介质入口连接,冷却塔的入口通过冷却水回水管线与冷却侧换热器的吸热介质出口连接,第一三通的第一接口与车间冷却水供水管线的入口连接,第一三通的第二接口与冷冻侧换热器的放热介质出口连接,第一三通的第三接口与冷却侧换热器的放热介质出口连接,第二三通的第一接口与车间冷却水回水管线的出口连接,第二三通的第二接口与冷冻侧换热器的放热介质入口连接,第二三通的第三接口与冷却侧换热器的放热介质入口连接,冷却侧换热器的功率为冷冻侧换热器的功率的2倍至5倍。
[0006]冷冻水供水管线和冷却水供水管线上均设有第一泵组,第一泵组含有两条并联的泵组支线,沿第一泵组的入口向第一泵组的出口方向,泵组支线上依次设有第一蝶阀、水泵、止回阀、第二蝶阀。
[0007]冷冻水供水管线上设有过滤阀组,沿过滤阀组的入口向过滤阀组的出口方向,过滤阀组含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截止阀、第一压力表、第一过滤器、第二压力表、电动阀和第二截止阀。
[0008]冷冻水供水管线上还设有第三截止阀,第三截止阀与过滤阀组并联。
[0009]冷冻水供水管线、冷冻水回水管线、冷却水供水管线和冷却水回水管线上均设有第三压力表、第一温度计和第一测量仪器接口。
[0010]冷却侧换热器的功率为400KW

500KW,冷冻侧换热器的功率为1000KW

1500KW。
[0011]第一三通的第二接口与冷冻侧换热器的放热介质出口通过第一支线连接,第一三
通的第三接口与冷却侧换热器的放热介质出口通过第二支线连接,第二三通的第二接口与冷冻侧换热器的放热介质入口通过第三支线连接,第二三通的第三接口与冷却侧换热器的放热介质入口通过第四支线连接,第一支线、第二支线、第三支线和第四支线上均设有第四压力表、第二温度计和第二测量仪器接口。
[0012]车间冷却水回水管线上依次设有回水罐、第二过滤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泵组,第二泵组与第一泵组的构造相同。
[0013]车间冷却水回水管线连接有补水管线,补水管线含有依次连接的纯水罐、第三泵组和稳压罐,补水管线的出口端位于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泵组之间,纯水罐内的水能够通过第二泵组进入车间冷却水回水管线。
[0014]所述透明网格背板节能冷却水供应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控制所述透明网格背板节能冷却水供应系统的运行。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透明网格背板节能冷却水供应系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冷却塔和/或冷冻机组冷却生产车间的生产用水,实现节能降耗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7]图1是本技术所述透明网格背板节能冷却水供应系统的示意图。
[0018]图2是第一泵组部位的示意图。
[0019]图3是过滤阀组部位的示意图。
[0020]图4是补水管线部位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2]1、冷冻机组;2、冷却塔;3、冷冻侧换热器;4、冷却侧换热器;5、第一三通;6、第二三通;7、车间冷却水供水管线;8、车间冷却水回水管线;9、第一泵组;10、过滤阀组;11、第二泵组;12、补水管线;13、第三泵组;14、控制单元;15、生产车间;
[0023]101、冷冻水供水管线;102、冷冻水回水管线;
[0024]201、冷却水供水管线;202、冷却水回水管线;
[0025]501、第一支线;502、第二支线;503、第四压力表;504、第二温度计;505、第二测量仪器接口;
[0026]601、第三支线;602、第四支线;
[0027]701、安全阀;702、第二压力传感器;703、温度传感器;
[0028]801、回水罐;802、第二过滤器;803、第一压力传感器;
[0029]901、泵组支线;902、第一蝶阀;903、橡胶连接件;904、水泵;905、止回阀;906、第二蝶阀;
[0030]1001、第一截止阀;1002、第一压力表;1003、第一过滤器;1004、第二压力表;1005、电动阀;1006、第二截止阀;1007、第三截止阀;1008、第三压力表;1009、第一温度计;1010、第一测量仪器接口;
[0031]1201、纯水罐;1202、稳压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3]一种透明网格背板节能冷却水供应系统,包括冷冻机组1、冷却塔2、冷冻侧换热器3、冷却侧换热器4、第一三通5、第二三通6、车间冷却水供水管线7和车间冷却水回水管线8,冷冻机组1的出口通过冷冻水供水管线101与冷冻侧换热器3的吸热介质入口连接,冷冻机组1的入口通过冷冻水回水管线102与冷冻侧换热器3的吸热介质出口连接,冷却塔2的出口通过冷却水供水管线201与冷却侧换热器4的吸热介质入口连接,冷却塔2的入口通过冷却水回水管线202与冷却侧换热器4的吸热介质出口连接,第一三通5的第一接口与车间冷却水供水管线7的入口连接,第一三通5的第二接口与冷冻侧换热器3的放热介质出口连接,第一三通5的第三接口与冷却侧换热器4的放热介质出口连接,第二三通6的第一接口与车间冷却水回水管线8的出口连接,第二三通6的第二接口与冷冻侧换热器3的放热介质入口连接,第二三通6的第三接口与冷却侧换热器4的放热介质入口连接,冷却侧换热器4的功率(即换热功率或换热量)为冷冻侧换热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明网格背板节能冷却水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网格背板节能冷却水供应系统包括冷冻机组(1)、冷却塔(2)、冷冻侧换热器(3)、冷却侧换热器(4)、第一三通(5)、第二三通(6)、车间冷却水供水管线(7)和车间冷却水回水管线(8),冷冻机组(1)的出口通过冷冻水供水管线(101)与冷冻侧换热器(3)的吸热介质入口连接,冷冻机组(1)的入口通过冷冻水回水管线(102)与冷冻侧换热器(3)的吸热介质出口连接,冷却塔(2)的出口通过冷却水供水管线(201)与冷却侧换热器(4)的吸热介质入口连接,冷却塔(2)的入口通过冷却水回水管线(202)与冷却侧换热器(4)的吸热介质出口连接,第一三通(5)的第一接口与车间冷却水供水管线(7)的入口连接,第一三通(5)的第二接口与冷冻侧换热器(3)的放热介质出口连接,第一三通(5)的第三接口与冷却侧换热器(4)的放热介质出口连接,第二三通(6)的第一接口与车间冷却水回水管线(8)的出口连接,第二三通(6)的第二接口与冷冻侧换热器(3)的放热介质入口连接,第二三通(6)的第三接口与冷却侧换热器(4)的放热介质入口连接,冷却侧换热器(4)的功率为冷冻侧换热器(3)的功率的2倍至5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网格背板节能冷却水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冻水供水管线(101)和冷却水供水管线(201)上均设有第一泵组(9),第一泵组(9)含有两条并联的泵组支线(901),沿第一泵组(9)的入口向第一泵组(9)的出口方向,泵组支线(901)上依次设有第一蝶阀(902)、水泵(904)、止回阀(905)、第二蝶阀(90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网格背板节能冷却水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冻水供水管线(101)上设有过滤阀组(10),沿过滤阀组(10)的入口向过滤阀组(10)的出口方向,过滤阀组(10)含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截止阀(1001)、第一压力表(1002)、第一过滤器(1003)、第二压力表(1004)、电动阀(1005)和第二截止阀(100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网格背板节能冷却水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冻水供水管线(101)上还设有第三截止阀(1007),第三截止阀(1007)与过滤阀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胜光范蔚然金焱峰杜晓鹏薛群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