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及盘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2523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52
一种马达及盘驱动装置,能够抑制毂的周期性偏摆。马达具有:轴,其沿着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并且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转子,其固定于所述轴;轴承部,其将所述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定子,其在径向上与所述转子对置。所述转子具有转子毂,该转子毂具有供所述轴固定的贯通孔。在所述轴的外周面与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在径向上对置的对置区域的上端及下端,分别具有在径向上隔着空间对置的上侧间隙部及下侧间隙部。所述上侧间隙部及所述下侧间隙部具有:底部,其在与所述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上扩展;以及周壁部,其与所述底部的径向外缘连接,并沿所述中心轴线延伸。沿所述中心轴线延伸。沿所述中心轴线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及盘驱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马达及使用马达的盘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旋转驱动体。在这种旋转驱动体中,在由固定于底盘的动压轴承机构可旋转地支承的轴的端部压入有毂。而且,具有在安装于底盘的定子铁芯上形成的线圈和经由磁轭安装于毂的磁体,通过在线圈和磁体之间产生的磁力使毂旋转。
[0003]另外,轴被压入到形成于毂的开口中。
[0004]确保毂与开口接触的部分达到毂的厚度,提高轴与毂的紧固强度(例如,参照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6

217477号公报)。
[0005]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6

217477号公报所记载的旋转驱动体中,在冲击、振动等引起的外力作用于毂时,在毂的上端及下端作用有从轴离开的方向的力。当毂的上端和下端因该力而塑性变形时,毂和轴之间的紧固变得不稳定,可能会产生毂在旋转时周期性偏摆的所谓的RRO(Repeatable Run

Out:可重复偏摆)。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毂的周期性偏摆的马达。
[0007]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马达具有:轴,其沿着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并且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转子,其固定于所述轴;轴承部,其将所述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定子,其在径向上与转子对置。所述转子具有转子毂,所述转子毂具有供所述轴固定的贯通孔。在所述轴的外周面与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在径向上对置的对置区域的上端及下端分别具有在径向上隔着空间对置的上侧间隙部及下侧间隙部。所述上侧间隙部及所述下侧间隙部具有:底部,其在与所述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上扩展;以及周壁部,其与所述底部的径向外缘连接,并沿所述中心轴线延伸。
[000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上侧间隙部和所述下侧间隙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周壁部和上述底部形成于所述转子毂。
[000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上侧间隙部和所述下侧间隙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周壁部和所述底部形成于所述轴。
[00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对置区域中的比所述上侧间隙部靠下方且比所述下侧间隙部靠上方的所述轴的外周面和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至少一个沿周向连续的周槽,在所述周槽中填充有粘接剂。
[001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上侧间隙部的轴向长度与所述下侧间隙部的轴向长度之和小于所述对置区域的减去所述上侧间隙部的轴向长度及所述下侧间隙部的轴向长度后的长度。
[001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上侧间隙部和所述下侧间隙部中的至少一方填充有粘接剂。
[001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上侧间隙部的上端的径向长度比所述上侧间隙部的轴向长度短。
[001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下侧间隙部的下端的径向长度比所述下侧间隙部的轴向长度短。
[001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上侧间隙部的周壁部为随着朝向轴向上方而向从所述轴与所述贯通孔的接触面离开的方向延伸的锥形状。
[001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下侧间隙部的周壁部为随着朝向轴向下方而向从所述轴与所述贯通孔的接触面离开的方向延伸的锥形状。
[001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上侧间隙部的底部为随着朝向轴向上方而向从所述轴与所述贯通孔的接触面离开的方向延伸的锥形状。
[001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下侧间隙部的底部为随着朝向轴向下方而向从所述轴与所述贯通孔的接触面离开的方向延伸的锥形状。
[0019]在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盘驱动设备具有上述马达和设置在所述转子毂上以支承盘的盘支承部。
[0020]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马达,能够抑制毂的周期性偏摆。而且,由于盘驱动装置具有上述马达,因此能够抑制盘驱动装置的毂的周期性偏摆。
[0021]有以下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及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马达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0023]图2是将图1所示的马达以包含中心轴线的面切断的剖视图。
[0024]图3是轴的外周面与转子的内周面的对置区域的放大剖视图。
[0025]图4是第一变形例的马达的放大剖视图。
[0026]图5是第二变形例的马达的放大剖视图。
[0027]图6是第三变形例的马达的放大剖视图。
[0028]图7是第四变形例的马达的放大剖视图。
[0029]图8是第五变形例的马达的放大剖视图。
[0030]图9是第六变形例的马达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Cx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中心轴线Cx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着以中心轴线Cx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在本说明书中,以图2所示的马达A为基准,沿着中心轴线Cx定义“上”、“下”,说明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另外,上下方向是仅用于说明的名称,不限定马达的使用状态下的位置关系及方向。
[0032]现在将参考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的马达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将图1所示的马达以包含中心轴线的面切断的剖视图。图3是轴10的外周面与转子20的内周面的对置区域Fs的放大剖视图。
[0033]马达A用于驱动硬盘等圆板状的数据记录用的盘Ds的盘驱动装置Dd。马达A是主轴马达。如图1和图2所示,马达A具有轴10、转子20、定子30、轴承部40和基座部50。以下,对马达A的各部分进行说明。
[0034]如图1、图2所示,基座部50配置在马达A的轴向下端。基座部50具有基座板51、内筒部52和外筒部53。基座板51从轴向观察为环状。更详细地说明的话,基座板51为环状,从轴向观察时在中央部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510。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A中,基座板51为圆环状,但并不限定于此。
[0035]内筒部52从基座板51的贯通孔510的边缘部沿着中心轴线Cx向上方延伸。内筒部52具有第一外周面521、第二外周面522和连接面523。第一外周面521从基座板51的上表面沿中心轴线Cx向上方突出。第二外周面522从第一外周面521的轴向上端沿着中心轴线Cx向上方突出。
[0036]第二外周面522的外径比第一外周面521的外径小。并且,连接面523是与中心轴线Cx正交的平面。连接面523将第一外周面521的上端与第二外周面522的下端连接。内周面520的与中心轴线Cx正交的截面是在全长范围内相同的圆筒面。定子30的后述定子铁芯31固定在第二外周面522上。
[0037]外筒部53从基座板51的径向外缘沿着中心轴线Cx向上方延伸。在马达A中,外筒部53为圆筒状,但并不限定于此。在马达A中,转子20的后述转子毂21的下端部在外筒部53的内部旋转。因此,外筒部53的外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具有:轴,该轴沿着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并且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转子,该转子固定于所述轴;轴承部,该轴承部将所述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定子,该定子在径向上与所述转子对置,所述转子具有转子毂,该转子毂具有供所述轴固定的贯通孔,在所述轴的外周面与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在径向上对置的对置区域的上端及下端,分别具有在径向上隔着空间对置的上侧间隙部及下侧间隙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间隙部和所述下侧间隙部具有:底部,该底部在与所述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上扩展;以及周壁部,该周壁部与所述底部的径向外缘连接,并沿所述中心轴线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间隙部和所述下侧间隙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周壁部和所述底部形成于所述转子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间隙部和所述下侧间隙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周壁部和所述底部形成于所述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间隙部和所述下侧间隙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周壁部和所述底部形成于所述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置区域中的比所述上侧间隙部靠下方且比所述下侧间隙部靠上方的所述轴的外周面和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至少一个沿周向连续的周槽,在所述周槽中填充有粘接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间隙部的轴向长度与所述下侧间隙部的轴向长度之和小于所述对置区域的减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好谅佐藤和博秋山俊博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