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2161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频一体机,包括:电机,其轴向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电机的前端设有动力输出轴,后端设有用于向前吹风以对电机降温的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具有进风通道或者在所述电机的后端对应所述第一风机设有进风通道;变频器,其固设在所述电机上,所述变频器具有风冷散热通道和第二风机,该第二风机用于向所述风冷散热通道送风以对所述变频器降温;所述风冷散热通道的出风侧位于所述第一风机后侧,并与所述进风通道对接连通。采用第一风机同时对变频器进行冷却,可以有效降低对第二风机的散热功率需求,以在依然采用较小功率的第二风机时,可以满足较大功率变频一体机的散热需求。散热需求。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频一体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
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变频一体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机主流的控制方式是在控制室布置变频器,并敷设控制电缆将变频器与电机连接,进而实现电机控制。这种控制方式占用空间大,控制电缆成本高且控制信号易受干扰。针对于该问题,部分厂家生产制造变频一体机,其结构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0273758U的技术专利中公开的变频一体机,将变频器直接与电机固定装配在一起,实现集成安装控制。此类集成布置变频器的变频一体机中,对应电机和变频器分别设置有散热风扇,实现独立散热。
[0003]上述针对电机和变频器分别独立布置散热风扇的结构中,针对变频器会单独布置散热风扇。由于体积限制,变频器的风冷散热结构通常不会很大,这就限制了散热风扇尺寸,进而会限制散热性能,使得这种结构更适合应用于小功率变频一体机上。如果变频一体机功率较大时,变频器内部的功能器件(例如IGBT)发热量较高时,就不太适合继续采用这种变频器单独风冷散热的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频一体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变频器设置的带散热风扇的单独风冷散热结构不适合应用于大功率变频一体机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频一体机,包括:电机,其轴向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电机的前端设有动力输出轴,后端设有用于向前吹风以对电机降温的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具有进风通道或者在所述电机的后端对应所述第一风机设有进风通道;变频器,其固设在所述电机上,所述变频器具有风冷散热通道和第二风机,该第二风机用于向所述风冷散热通道送风以对所述变频器降温;所述风冷散热通道的出风侧位于所述第一风机后侧,并与所述进风通道对接连通。
[0006]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风冷散热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变频器后端的风冷散热器,以及作为所述出风侧与所述进风通道对接连通的连接通道,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风冷散热器中,所述风冷散热器的散热器出风口通过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
[0007]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风冷散热器及所述连接通道均沿所述电机径向延伸,所述连接通道位于所述风冷散热器的朝向所述进风通道的一侧。
[0008]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风冷散热器具有沿所述电机径向延伸的冷却腔,该冷却腔具有远离所述连接通道的远端进风口和靠近所述连接通道的近端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远端进风口处或靠近所述远端进风口布置,所述近端出风口形成所述风冷散热器的散热器出风口。
[0009]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风冷散热器的后端面、所述连接通道的后端面及所述进风通道的后端面对齐布置。
[0010]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风冷散热器具有朝前的器件安装面,所述变频器包括安装于所述器件安装面上以供所述风冷散热器冷却的功率器件。
[0011]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第一风机包括外壳,该外壳内设有用于向前吹风的轴流风扇,所述外壳形成所述进风通道,以使所述第一风机具有所述进风通道,所述外壳的后端设置进风口,所述外壳的前端设置出风口。
[0012]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电机的机壳具有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机壳的内腔连通的通风孔,所述外壳的前端与所述后端盖固定装配,并使所述外壳的出风口与所述后端盖上的通风口对接连通,以使所述第一风机吹出的冷却风经所述后端盖进入所述机壳中,并经所述前端盖排出;所述机壳内设有动力轴,该动力轴通过深沟球轴承与所述前端盖、后端盖转动装配,所述动力轴的向前传出所述前端盖的部分形成所述的动力输出轴。
[0013]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机壳的后端向后突出布置有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第一风机的外壳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
[0014]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变频器在前后方向上靠后布置并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支架上。
[0015]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变频一体机中,对于电机设置有第一风机,对于变频器设置有第二风机,并且,使变频器的风冷散热器通道的出风侧位于第一风机后侧而且与进风通道连通,在第一风机向前吹风时,会在出风侧处形成抽吸作用,进而可以利用第一风机对变频器进行散热。由于电机体积较大,可以设计采用较大体积的第一风机,而风冷散热器上的第二风机外形体积不会很大,采用第一风机同时对变频器进行冷却,可以有效降低对第二风机的散热功率需求,以在依然采用较小功率的第二风机时,可以满足较大功率变频一体机的散热需求。
[0016]而且,利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协同配合的方式,对较大功率的变频一体机而言可以采用风冷模式,不需要再采用水冷模式,省去额外配置的水箱。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可直接借用现场的低压电源供电,灵活性高,机动性好,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0017]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方式,并且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0018]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变频一体机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变频一体机的主视图(图中箭头所示为冷却风流动方向);
[0020]图3为图2所示变频一体机的俯视图;
[0021]图4为图2中电机的半剖视图;
[0022]图5为图4中后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2中第一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图1中变频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图7中A

A剖视图;
[0026]图9为图7中风冷散热器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电机;2、第一风机;3、连接通道;4、风冷散热器;5、第二风机;6、变频器;7、前端盖;8、动力输出轴;9、上支架;10、下支架;11、动力轴;12、转子;13、定子;14、后端盖;15、机壳;16、通风孔;17、外壳;18、轴流风扇;19、进风通道;20、IGBT;21、近端出风口;22、器件安装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现有变频一体机中,对应电机设有第一风机,由第一风机对电机进行风冷散热,对应变频器设有第二风机,由第二风机对变频器进行风冷散热,使得分别以独立风机对电机和变频器进行散热,这种结构在应用于小功率电机上时能够满足变频器冷却需求。但是对于大功率电机而言,变频器的尺寸不会设计的特别大,这就限制了第二风机的功率,导致仅依靠变频器上的第二风机往往不能不满足变频器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频一体机,包括:电机,其轴向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电机的前端设有动力输出轴,后端设有用于向前吹风以对电机降温的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具有进风通道或者在所述电机的后端对应所述第一风机设有进风通道;变频器,其固设在所述电机上,所述变频器具有风冷散热通道和第二风机,该第二风机用于向所述风冷散热通道送风以对所述变频器降温;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散热通道的出风侧位于所述第一风机后侧,并与所述进风通道对接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散热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变频器后端的风冷散热器,以及作为所述出风侧与所述进风通道对接连通的连接通道,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风冷散热器中,所述风冷散热器的散热器出风口通过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散热器及所述连接通道均沿所述电机径向延伸,所述连接通道位于所述风冷散热器的朝向所述进风通道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散热器具有沿所述电机径向延伸的冷却腔,该冷却腔具有远离所述连接通道的远端进风口和靠近所述连接通道的近端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远端进风口处或靠近所述远端进风口布置,所述近端出风口形成所述风冷散热器的散热器出风口。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散热器的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飞丁国利童星尚衍飞赵坤吴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加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