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压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2046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层压辅助装置,涉及光伏组件生产技术领域。该层压辅助装置,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边框和两个相对的第二边框,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顺次交替连接形成一个框架,用于套设在光伏叠层件外;第一边框的横截面为L型,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一顶板和第一侧板,第一顶板的下表面距第一侧板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为A;第二边框的横截面为L型,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二顶板和第二侧板,第二顶板的下表面距第二侧板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为B;第一顶板的上表面和第二顶板的上表面共面,第一顶板的下表面和第二顶板的下表面共面,A和B相等,均大于光伏叠层件的厚度,且差值小于或等于5mm。且差值小于或等于5mm。且差值小于或等于5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层压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层压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组件(尤其是双玻组件)的生产中,有一道层压工序,该层压工序是利用柔性硅胶板施加压力于光伏叠层件,使光伏叠层件中的各部件粘接为一整体。目前光伏玻璃都是使用钢化玻璃,钢化玻璃进入层压机后受热导致四角翘曲,组件玻璃的相对两侧会向上翘起(一般是两个短边侧向上翘起),组件中间位置玻璃向下形成凹状压迫电池片,电池片受力集中导致破片。
[0003]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降低层压温度,目的是为了使玻璃上下表面温度均匀减少玻璃受热翘曲,同时工艺会延长抽真空和层压时间来弥补层压效果,这样不利于提高光伏组件的层压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压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能够解决光伏组件的玻璃两侧短边和四角向上翘起,中间位置玻璃向下形成凹状压迫电池片受力集中导致破片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层压辅助装置,用于套设在光伏叠层件外,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边框和两个相对的第二边框,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顺次交替连接形成一个框架;第一边框的横截面为L型,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一顶板和第一侧板,第一顶板的下表面距第一侧板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为A;第二边框的横截面均为L型,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二顶板和第二侧板,第二顶板的下表面距第二侧板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为B;第一顶板的上表面和第二顶板的上表面共面,第一顶板的下表面和第二顶板的下表面共面,A和B相等,均大于光伏叠层件的厚度,且差值小于或等于5mm;两个相对的第一侧板之间的距离大于光伏叠层件的对应尺寸C,两个相对的第一顶板之间的距离小于C;两个相对的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大于光伏叠层件的对应尺寸D,两个相对的第二顶板之间的距离小于D。
[0006]采用该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由于两个相对的第一侧板之间的距离大于光伏叠层件的对应尺寸C,两个相对的第一顶板之间的距离小于C;两个相对的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大于光伏叠层件的对应尺寸D,两个相对的第二顶板之间的距离小于D;因此框架是可以套设在光伏叠层件外的,且套设后,光伏叠层件的边缘可以被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相应覆盖。
[0007]进一步的,由于第一顶板的上表面和第二顶板的上表面共面,第一顶板的下表面和第二顶板的下表面共面,A和B均与光伏叠层件的厚度相等;因此,当框架套设在光伏叠层件外后,承载平台可以同时承载框架和光伏叠层件,并且光伏叠层件的边缘可以被相应限制在第一顶板和承载平台之间、第二顶板和承载平台之间;在进行层压时,层压机的层压硅胶板同时施压于光伏叠层件和框架,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可以减少施加在光伏叠层件边缘的压力,避免光伏叠层件边缘被过压而出现压力撤除后,边缘回弹导致光伏叠层件中出现
气泡、胶膜缺失的现象,同时,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可以限制光伏叠层件的边缘向上翘起的幅度(即最多向上翘起5mm),从而解决了光伏叠层件的玻璃两侧短边和四角向上翘起,中间位置玻璃向下形成凹状压迫电池片受力集中导致破片的问题。在本申请中C和D可以相等或不等。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相对的第一侧板之间的距离与C之间的差值为4mm

10mm。在该取值范围内,一方面,可以使光伏叠层件的一侧与第一侧板之间的间隙足够容纳被挤出的胶膜。另一方面,在保证间隙尺寸的前提下,减少层压辅助装置的占地面积,使得层压机的一个承载平台上可以放置较多的光伏叠层件。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相对的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与D之间的差值为4mm

10mm。在该取值范围内,一方面,可以使光伏叠层件的一侧与第二侧板之间的间隙足够容纳被挤出的胶膜。另一方面,在保证间隙尺寸的前提下,减少层压辅助装置的占地面积,使得层压机的一个承载平台上可以放置较多的光伏叠层件。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相对的第一顶板之间的距离与C之间的差值为10mm

20mm。在该取值范围内,可以使第一顶板的下表面与光伏叠层件的上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宽度为5mm

10mm,该宽度能够使第一顶板可靠的压在光伏叠层件的边缘,还可以避免接触面积太小导致光伏叠层件的边缘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相对的第二顶板之间的距离与D之间的差值为10mm

20mm。在该取值范围内,可以使第一顶板的下表面与光伏叠层件的上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宽度为5mm

10mm,该宽度能够使第一顶板可靠的压在光伏叠层件的边缘,还可以避免接触面积太小导致光伏叠层件的边缘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的厚度相同,均为2mm

5mm。采用该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在保证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将光伏叠层件的上表面与第一顶板、第二顶板之间形成的台阶高度控制在合适范围内,避免台阶高度太大,导致层压机的层压硅胶板不能形变适应该台阶高度,光伏叠层件的中间部分受力过大的问题。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均为耐高温材料制作。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层压辅助装置还包括斜连杆或横连杆,斜连杆和横连杆均位于第一顶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限定区域内,斜连杆的两端均与框架连接,横连杆的两端均与框架连接;横连杆与第一边框或第二边框平行,斜连杆与横连杆具有锐角夹角。采用该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一方面,斜连杆和横连杆均可以起到加固框架的作用,使得层压辅助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好。另一方面,因光伏叠层件的边缘被第一顶板、第二顶板挤压,光伏叠层件的中间位置可能会拱起,而斜连杆和横连杆与光伏叠层件的中间位置对应,可以起到压制中间位置拱起的作用,同时避免因光伏叠层件边缘受力过大,导致胶膜不能被挤出的问题。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斜连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斜连杆分别连接框架的两对对角,两个斜连杆的上表面共面,且两个斜连杆的下表面共面。采用该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一方面,两个斜连杆形成为X型连接架,可以起到加固框架的作用,使得层压辅助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好。另一方面,两个交叉的斜连杆可以更好的起到压制中间位置拱起的作用。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斜连杆的厚度与第一顶板的厚度相同;横连杆的厚度
与第一顶板的厚度相同。采用该技术方案的情形下,当具有斜连杆时,首先,斜连杆的上表面与第一顶板的上表面共面,在层压时,层压机的层压硅胶板可以施加相同的力于斜连杆、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然后斜连杆与光伏叠层件的上表面接触,从而使得斜连杆、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可以施加相同的力于光伏叠层件,避免因光伏叠层件边缘受力过大,导致胶膜不能被挤出的问题。当具有横连杆时,具有相同的效果。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斜连杆的宽度为5mm

10mm。该取值范围可以避免接触面积太小导致光伏叠层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压辅助装置,用于套设在光伏叠层件外,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边框和两个相对的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顺次交替连接形成一个框架;所述第一边框的横截面为L型,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一顶板和第一侧板,所述第一顶板的下表面距所述第一侧板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第二边框的横截面为L型,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二顶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二顶板的下表面距所述第二侧板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为B;所述第一顶板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顶板的上表面共面,所述第一顶板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顶板的下表面共面,所述A和所述B相等,均大于所述光伏叠层件的厚度,且差值小于或等于5mm;两个相对的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光伏叠层件的对应尺寸C,两个相对的所述第一顶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C;两个相对的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光伏叠层件的对应尺寸D,两个相对的所述第二顶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相对的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C之间的差值为4mm

10mm;和/或,两个相对的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D之间的差值为4mm

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相对的所述第一顶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C之间的差值为10mm

20mm;和/或,两个相对的所述第二顶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翔李捷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