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铰链及使用其之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2006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45
一种折叠铰链,包括一折叠组件及二座体,折叠组件包括复数片弯曲臂、复数个限位导引鳍片、复数片第一、第二间隔件。限位导引鳍片系间隔设置于弯曲臂之侧壁,包括具第一、第二弧槽之双弧槽、一枢接贯孔、至少二固定孔槽,于双弧槽间形成一弹性区域,两端具有锁孔,第一、第二间隔件分别相对设置于弯曲臂两端,其中弯曲臂系交错间隔设置排列,一端枢接于限位导引鳍片枢接贯孔,另一端穿设于限位导引鳍片第一弧槽中,利用一滑动件穿设第一弧槽中做导引式移动,使对应在弹性区域干涉产生扭力,形成可枢转的移动行程,对应在两端无干涉空间产生锁定,形成限位枢转作用,并且随折叠组件的折叠关合角度形成一内弯曲度收容空间。关合角度形成一内弯曲度收容空间。关合角度形成一内弯曲度收容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铰链及使用其之电子装置


[0001]本创作是关于一种折叠铰链及使用其之电子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内折式的双弧槽折叠铰链来达到电子装置折叠运作的


技术介绍

[0002]按现有的可挠式萤幕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其包括一可挠性萤幕、枢纽器与两板件。枢纽器连接于两板件之间,可挠性萤幕设于两板件上,使用者可扳动两板件令可挠性萤幕通过枢纽器相对闭合或展开;由于可挠性萤幕电子装置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再加上设于两板件间之枢纽器整设有的若干连接机构,其中包含有连杆机构、滑轨机构、扭力机构等设计,结构复杂、面积占用空间大,更导致重量较重且成本较高之缺失。然而,随着电子装置的薄型化,现有的枢纽器体积占用较大空间,进而形成影响整体电子装置之外观及美感,同时影响选购意愿及降低竞争力之缺失。
[0003]有鉴于上述习知之缺失,有必要就此一缺失发展一种折叠铰链组件,使折叠铰链的单边组件可以俾使大幅缩减体积,解决了现有的可挠式萤幕电子装置之枢纽座组体积大且占用较大空间影响电子装置整体外观及美感问题,进以达到使可挠性萤幕电子装置轻薄化、不占空间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创作的目的在提出一种折叠铰链与使用其之电子装置,尤指其一内折式的折叠组件,利用复数个限位导引鳍片之双弧槽形成有弹性区域及锁孔设计,并搭配复数片弯曲臂的组设,以及利用一滑动件做导引式移动,使对应在弹性区域干涉产生扭力,对应在两端锁孔时,形成无干涉空间产生锁定,快速达到向内折叠弯合,同时使整体体积轻薄缩小化的功效。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创作提出一种折叠铰链,包括一折叠组件,其中该折叠组件包括复数片弯曲臂,系包括一枢接孔;复数个限位导引鳍片,系间隔设置于该弯曲臂之侧壁,每一限位导引鳍片形成有一第一弧槽、一第二弧槽、一枢接贯孔、至少二固定槽,于该第一弧槽两端形成有一锁孔,并于该第一弧槽与该第二弧槽间形成一弹性区域;复数根固定柱体,系穿设于该些限位导引鳍片;一枢轴柱,系穿设于该些弯曲臂之枢接孔;以及一滑动件,系可滑动地枢设于复数个限位导引鳍片之第一弧槽;其中,该些弯曲臂系交错间隔设置排列,一端枢接于限位导引鳍片的枢接贯孔,另一端穿设于限位导引鳍片的导引槽中,令该些复数个限位导引鳍片呈左右对称并排设置于该弯曲臂二端侧臂,并且可透过弯曲臂对折向内弯曲,并利用该滑动件在第一弧槽导引移动时,对应在弹性区域时形成干涉产生扭力,对应在两端无干涉空间锁孔时产生锁定,令其随折叠组件的折叠关合角度形成一内弯曲度收容空间。
附图说明
[000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的限制。
[000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爆炸分解图;
[0008]图2为本技术的半剖局部立体分解图;
[0009]图3为本技术之正向弯曲臂组零件放大图;
[0010]图4为本技术之反向弯曲臂组零件放大图;
[0011]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
[0012]图6为本技术之折叠组件立体组合图;
[0013]图7为图6之侧视图;
[0014]图8为本技术限位导引鳍片零件放大之侧视图;
[0015]图9为本技术应用于电子装置上且掀开至角度180度状态示意图;
[0016]图10为本技术掀开至角度180度状态之剖视图;
[0017]图11为本技术应用于电子装置上且折叠至角度90度状态示意图;
[0018]图12为本技术折叠至角度90度状态之剖视图;
[0019]图13为本技术应用于电子装置内弯收合且折叠至角度0度状态示意图;
[0020]图14为本技术内弯收合折叠至角度0度状态之剖视图。
[0021]符号说明:
[0022]折叠铰链1,电子装置2,第一板体201,第二板体202,挠性面板203,折叠组件100,上盖座体101,底盖座体102,容置槽1011、1021,固定孔槽1012、1022,安装部1013、1023,弯曲臂20,正向弯曲臂20a,反向弯曲臂20b,枢接孔21,贯孔22,限位导引鳍片30,枢接贯孔31,固定孔槽32,第一弧槽33,锁孔331,第二弧槽34,凹部35,第一间隔件40、40a、40b,枢接贯孔41,固定孔槽42,第二间隔件50、50a、50b,固定孔槽51,枢轴柱60,固定柱体70,滑动件80,环体90,第一侧组件A,第二组侧件B,弯曲臂组X,正向弯曲臂组X1,反向弯曲臂组X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请同时参阅图1~图8,图1为本创作之立体爆炸分解图;图2为本创作半剖局部立体分解图;图3本创作之正向弯曲臂组零件放大图;图4本创作之反向弯曲臂组零件放大图;图5为本创作的结构立体图;图6为本创作之折叠组件组合图;图7为本创作的第4图之侧视透视图;图8为本创作之限位导引鳍片的零件放大之侧视图。首先,详细说明本创作折叠铰链整体结构的组成组件及其组装方式。折叠铰链1包括一折叠组件100及二座体101、102,折叠组件100包括:复数片具枢接孔之弯曲臂20、复数个具双弧槽之限位导引鳍片30、复数个第一间隔件40、复数个第二间隔件50、一枢轴柱60、复数根固定柱体70、二滑动件80。限位导引鳍片30间隔设置于弯曲臂20侧壁,第一间隔件40及第二间隔件50系相对分别设置于弯曲臂20两端,并贴抵于限位导引鳍片30二侧,枢轴柱60穿设轴接该些弯曲臂20,固定柱体70穿设该些限位导引鳍片30,滑动件80枢设于限位导引鳍片30,使折叠组件100以穿设于弯曲臂20枢接孔21之枢轴柱60为中心,形成左右呈反向相对称之第一侧组件A、第二侧组件B,使二
座体101、102对称容置该折迭组件100。
[0024]弯曲臂20,系为一连杆,与限位导引鳍片30呈交错排列间隔设置,每一弯曲臂20于中心设有一枢接孔21,供与一枢柚柱60穿设枢接该些复数片弯曲臂20,于二端设有二相对贯孔22,用以连结二端的限位导引鳍片30,使复数个限位引鳍片30间隔设置于该些弯曲臂20之侧壁。
[0025]限位导引鳍片30,系呈左右反向对称并排间隔设置于该弯曲臂20之侧壁,每一限位导引鳍片30包括有一第一弧槽33、一第二弧槽34形成之双弧槽,第一弧槽33两端形成有一锁孔331,第一弧槽33与第二弧槽34系设为镂空弧槽,使第一弧槽33与第二弧槽34间可形成一具弹力的弹性区域,第一弧槽33用以供一滑动件80枢设做限位的导引移动;以及一枢接贯孔31系与弯曲臂20一端之贯孔22对应设置,用以供一固定柱体70穿设枢接于弯曲臂20侧壁产生联动;与至少二固定孔槽32用以供若干固定柱体70分别穿设定位于二座体。又,限位导引鳍片30一内侧转角设有一凹部35,使二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折叠组件,其中,该折叠组件包括:复数片弯曲臂,系包括一枢接孔;复数个限位导引鳍片,系间隔设置于该弯曲臂之侧壁,每一限位导引鳍片形成有一第一弧槽、一第二弧槽、一枢接贯孔、至少二固定槽,于该第一弧槽两端形成有一锁孔,并于该第一弧槽与该第二弧槽间形成一弹性区域;复数根固定柱体,系穿设于该些限位导引鳍片;一枢轴柱,系穿设于该些弯曲臂之枢接孔;以及一滑动件,系可滑动地枢设于复数个限位导引鳍片之第一弧槽;其中,该些弯曲臂系交错间隔设置排列,一端枢接于限位导引鳍片的枢接贯孔,另一端穿设于限位导引鳍片的第一弧槽中,令该些复数个限位导引鳍片呈左右对称并排设置于该弯曲臂二端侧臂,并且可透过弯曲臂对折向内弯曲,利用该滑动件在第一弧槽导引移动时,使对应在弹性区域时形成干涉产生扭力,对应在两端无干涉空间锁孔时产生锁定,令其随折叠组件的折叠关合角度形成一内弯曲度收容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二座体,该二座体包括一上盖座体及一底盖座体,二座体分别设有相对容置槽,对称容置该折叠组件,并且可透过折叠组件之弯曲臂对折向内弯曲呈上下叠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复数第一间隔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明钦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