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1675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储能配电箱,其包括:壳体及上盖,壳体包括正极侧、负极侧、两个穿线侧以及底面,两个穿线侧相对并分别设置有多个穿线孔;底面上固定至少4个压铆螺钉;至少4个绝缘子,分别固定于每个压铆螺钉上;至少两个铜排,分别通过螺钉固定于靠近正极侧和负极侧的绝缘子上;至少两个绑线架;多个防水接头,分别设置于多个穿线孔处;一个穿线侧的多个穿线孔包括:第一正极穿孔、第一COM穿孔、第一地线穿孔及第一负极穿孔;另一个穿线侧的多个穿线孔包括:PCS负极穿孔、第二负极穿孔、第二COM穿孔、第二地线穿孔、PCS正极穿孔及第二正极穿孔,用以穿设对应线缆。用以穿设对应线缆。用以穿设对应线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配电箱


[0001]本技术涉及储能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能配电箱。

技术介绍

[0002]储能配电箱在储能系统中是连接逆变器与电池的桥梁,当储能系统包含多组电池时,对应线缆通过配电箱内部铜排或端子将各组电池并联起来。现有的配电箱在增加电池组时大都需要在现场打开配电箱门进行繁琐的接线操作,例如找到相对应的线缆,将线缆一端穿过配电箱过线护套,并使用螺钉固定在配电箱相应端子位置,另外一端连接电池或PCS(Power Conversion System,储能变流器)相应位置。由于现场接线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容易出现接错线的问题,从而影响整个储能系统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储能配电箱,其将配电箱模块化,在现场安装时不需要再打开配电箱操作,只需要现场工人直接使用储能配电箱伸出线缆,依照线缆标识直接与电池或PCS连接即可,从而减少安装人员现场安装工序,并能够降低接线失误率。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能配电箱,其包括:
[0005]一壳体及与所述壳体盖合的一上盖,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一正极侧、与所述正极侧相对的一负极侧、与所述正极侧相邻的两个穿线侧以及一底面,其中:两个所述穿线侧相对并分别设置有多个穿线孔;所述底面上固定至少4个压铆螺钉,其中两个所述压铆螺钉设置于靠近所述正极侧的位置,另外两个所述压铆螺钉设置于靠近所述负极侧的位置;
[0006]至少4个绝缘子,分别固定于每个所述压铆螺钉上;
[0007]至少两个铜排,其中一个通过螺钉固定于靠近所述正极侧的两个所述绝缘子上,另一个通过螺钉固定于靠近所述负极侧的两个所述绝缘子上;
[0008]至少两个绑线架,分别固定于靠近所述正极侧和靠近所述负极侧的所述底面上;
[0009]多个防水接头,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穿线孔处;
[0010]其中,一个所述穿线侧的所述多个穿线孔包括:第一正极穿孔、第一COM穿孔、第一地线穿孔及第一负极穿孔;另一个所述穿线侧的所述多个穿线孔包括:PCS负极穿孔、第二负极穿孔、第二COM穿孔、第二地线穿孔、PCS正极穿孔及第二正极穿孔;
[0011]两条正极线缆分别穿过设置于所述第一正极穿孔及所述第二正极穿孔的所述防水接头连接到靠近所述正极侧的所述铜排上;两条负极线缆分别穿过设置于所述第一负极穿孔及所述第二负极穿孔的所述防水接头连接到靠近所述负极侧的所述铜排上;
[0012]一PCS正极线缆穿过设置于所述PCS正极穿孔的所述防水接头连接到靠近所述正极侧的所述铜排上;一PCS负极线缆穿过设置于所述PCS负极穿孔的所述防水接头连接到靠近所述负极侧的所述铜排上;
[0013]一接地线缆穿过设置于所述第一地线穿孔的所述防水接头后再从设置于所述第
二地线穿孔的所述防水接头穿出。
[0014]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上盖通过多个螺钉与所述壳体固定。
[0015]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PCS正极线缆与穿过所述第二正极穿孔的所述正极线缆通过轧带固定于靠近所述正极侧的所述绑线架上;所述PCS负极线缆与穿过所述第二负极穿孔的所述负极线缆通过轧带固定于靠近所述负极侧的所述绑线架上。
[0016]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COM穿孔与所述第二COM穿孔内的所述防水接头均包括两个小孔。
[0017]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还包括:
[0018]一通信线缆,穿过设置于所述第一COM穿孔的所述防水接头后再从设置于所述第二COM穿孔的所述防水接头穿出;
[0019]一第一COM线缆,穿过设置于所述第一COM穿孔的所述防水接头后通过轧带固定于靠近所述负极侧的所述绑线架上;
[0020]一第二COM线缆,穿过设置于所述第二COM穿孔的所述防水接头后通过轧带固定于靠近所述正极侧的所述绑线架上。
[0021]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两条正极线缆、所述两条负极线缆、所述PCS正极线缆、所述PCS负极线缆、所述接地线缆、所述通信线缆、所述第一COM线缆及所述第二COM线缆上均设置一标签。
[0022]本技术公开的储能配电箱,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3]1)集成一体化设计,便于运输和安装;
[0024]2)结构简洁且人性化,线路布局合理,有利于提高现场接线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
[0029]附图标记说明:1

上盖;2

壳体;3

正极侧;4

负极侧;5

绑线架;6

绝缘子;7

铜排;8

防水接头;9

标签;10

第一正极穿孔;11

第一COM穿孔;12

第一地线穿孔;13

第一负极穿孔;14

PCS负极穿孔;15

第二负极穿孔;16

第二COM穿孔;17

第二地线穿孔;18

PCS正极穿孔;19

第二正极穿孔;20

通信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整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配电箱,其包括:
[0032]一壳体2及与壳体2盖合的一上盖1,其中,壳体2上包括一正极侧3、与正极侧3相对的一负极侧4、与正极侧相邻的两个穿线侧以及一底面,其中:两个所述穿线侧相对并分别设置有多个穿线孔;所述底面上固定至少4个压铆螺钉,其中两个所述压铆螺钉设置于靠近正极侧3的位置,另外两个所述压铆螺钉设置于靠近负极侧4的位置;
[0033]至少4个绝缘子6,分别固定于每个所述压铆螺钉上;
[0034]至少两个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配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及与所述壳体盖合的一上盖,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一正极侧、与所述正极侧相对的一负极侧、与所述正极侧相邻的两个穿线侧以及一底面,其中:两个所述穿线侧相对并分别设置有多个穿线孔;所述底面上固定至少4个压铆螺钉,其中两个所述压铆螺钉设置于靠近所述正极侧的位置,另外两个所述压铆螺钉设置于靠近所述负极侧的位置;至少4个绝缘子,分别固定于每个所述压铆螺钉上;至少两个铜排,其中一个通过螺钉固定于靠近所述正极侧的两个所述绝缘子上,另一个通过螺钉固定于靠近所述负极侧的两个所述绝缘子上;至少两个绑线架,分别固定于靠近所述正极侧和靠近所述负极侧的所述底面上;多个防水接头,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穿线孔处;其中,一个所述穿线侧的所述多个穿线孔包括:第一正极穿孔、第一COM穿孔、第一地线穿孔及第一负极穿孔;另一个所述穿线侧的所述多个穿线孔包括:PCS负极穿孔、第二负极穿孔、第二COM穿孔、第二地线穿孔、PCS正极穿孔及第二正极穿孔;两条正极线缆分别穿过设置于所述第一正极穿孔及所述第二正极穿孔的所述防水接头连接到靠近所述正极侧的所述铜排上;两条负极线缆分别穿过设置于所述第一负极穿孔及所述第二负极穿孔的所述防水接头连接到靠近所述负极侧的所述铜排上;一PCS正极线缆穿过设置于所述PCS正极穿孔的所述防水接头连接到靠近所述正极侧的所述铜排上;一PCS负极线缆穿过设置于所述PC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忠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动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