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边侧出气囊固定的肾造瘘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0906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边侧出气囊固定的肾造瘘管,肾造瘘管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肾造瘘管外口,靠近肾造瘘管外口的外圆上设置有气囊进气口;肾造瘘管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肾造瘘管内口,靠近肾造瘘管内口的外圆上设置有侧出气囊,侧出气囊和肾造瘘管内口均位于肾盂内;气囊进气口与侧出气囊之间通过注气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肾盂内造瘘管单边侧出气囊注气或者注水后向一侧膨胀固定,操作简单牢靠,可避免引流管外移,同时,占用肾盂空间更小,有利于术后恢复。术后恢复。术后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边侧出气囊固定的肾造瘘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单边侧出气囊固定的肾造瘘管,适用于所有需留置肾造瘘管的泌尿外科手术或操作。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部分经皮肾镜手术术后需要留置肾造瘘引流管。但目前肾造瘘引流管多采用无气囊或环形气囊设计。存在以下技术缺陷:1)、无气囊肾造瘘管需要用缝线固定在皮肤,有滑脱风险;2)、临床常用的气囊采用环形气囊肾造瘘管气囊,固定肾造瘘管气囊占用肾盂空间较大,不利于术后肾积水的缓解,甚至可能压迫较小肾盏口,引起肾盏积水,引起患者不适。
[0003]如何使肾造瘘管占用肾盂空间小,如何避免引流管滑脱外移,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单边侧出气囊固定的肾造瘘管,以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边侧出气囊固定的肾造瘘管,包括肾造瘘管主体,所述肾造瘘管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肾造瘘管外口,靠近肾造瘘管外口的外圆上设置有气囊进气口;肾造瘘管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肾造瘘管内口,靠近肾造瘘管内口的外圆上设置有侧出气囊,侧出气囊和肾造瘘管内口均位于肾盂内;气囊进气口与侧出气囊之间通过注气管连接。
[0006]本技术通过肾盂内造瘘管单边侧出气囊注气或者注水后向一侧膨胀固定,操作简单牢靠,可避免引流管外移,同时,占用肾盂空间更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0007]优选,所述气囊进气口的轴线与扩口管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0008]本技术的气囊进气口采用与扩口管成夹角的方式,便于气囊进气口向侧出气囊内注气或者注水。
[0009]优选,所述注气管的内腔与肾造瘘管主体的内腔不相通。所述注气管镶嵌在肾造瘘管主体的内壁上。
[0010]本技术采用注气管与肾造瘘管主体分流,采用注气管嵌入肾造瘘管主体的内壁,注气管注气或者注水时,不影响肾造瘘管体主体的引流。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A

A剖视图。
[0014]图中:1.肾造瘘管外口;2.气囊进气口;3.侧出气囊;4.肾造瘘管内口;5.注气管;
6.皮肤;7.皮下脂肪;8.肌肉;9.肾实质及肾周筋膜脂肪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6]参阅图1

3,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17]实施例一、一种单边侧出气囊固定的肾造瘘管,参考图1,包括肾造瘘管主体,所述肾造瘘管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肾造瘘管外口1,靠近肾造瘘管外口1的外圆上设置有气囊进气口2;肾造瘘管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肾造瘘管内口4,靠近肾造瘘管内口4的外圆上设置有侧出气囊3,侧出气囊3和肾造瘘管内口4均位于肾盂内;气囊进气口2与侧出气囊3之间通过注气管5连接。肾造瘘管主体、气囊进气口2、侧出气囊3均采用医用硅胶材质。本技术采用医用硅胶材质,通过肾盂内造瘘管单边侧出气囊注气或者注水后向一侧膨胀固定,操作简单牢靠,可避免引流管外移,同时,占用肾盂空间更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0018]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肾造瘘管体主体内部为引流管;肾造瘘管外口1远离肾造瘘管内口4的一端包括扩口管,扩口管的外径大于肾造瘘管内口4的外径,扩口管连接集尿袋。本技术采用扩口管管壁增粗,以便连接集尿袋,连接可靠,避免了泄漏。
[0019]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气囊进气口2的轴线与扩口管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本技术的气囊进气口采用与扩口管成夹角的方式,便于气囊进气口向侧出气囊内注气或者注水。
[0020]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考图3,所述侧出气囊3为半球形囊体,半球形囊体的剖面与肾造瘘管内口4的外圆连接。本技术的侧出气囊在注气或者注水后为半球形囊体,比固定环形气囊肾造瘘管气囊占用的空间小。
[0021]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所述侧出气囊3为半月形囊体,半月形囊体的内圆弧与肾造瘘管内口4的外圆连接。本技术的侧出气囊在注气或者注水后为半月形囊体,比固定环形气囊肾造瘘管气囊占用的空间小。
[0022]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注气管5的内腔与肾造瘘管主体的内腔不相通。本技术采用注气管与肾造瘘管主体分流,注气管注气或者注水时不影响肾造瘘管体主体的引流。
[0023]实施例七、参考图3,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所述注气管5镶嵌在肾造瘘管主体的内壁上。本技术的采用注气管嵌入肾造瘘管主体的内壁,不影响肾造瘘管体主体的引流。
[0024]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肾造瘘管外口1的扩口管端口、肾造瘘管内口4的端口均为平面。本技术的肾造瘘管外口、肾造瘘管内口均采用平头设计,避免尖头引起肾盂粘膜损伤。
[0025]具体实施时,参考图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手术留置肾造瘘管时,沿导丝,
从穿刺通道置入肾造瘘管(即肾造瘘管从穿刺通道依次穿过皮肤6、皮下脂肪7、肌肉8、肾实质及肾周筋膜脂肪组织9),将肾造瘘管在人体内部的部分调整至引流部位后,由气囊进气口2注气撑开气囊,将其固定于肾盂内即可,操作简单、便捷。
[0026]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边侧出气囊固定的肾造瘘管,包括肾造瘘管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肾造瘘管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肾造瘘管外口(1),靠近肾造瘘管外口(1)的外圆上设置有气囊进气口(2);肾造瘘管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肾造瘘管内口(4),靠近肾造瘘管内口(4)的外圆上设置有侧出气囊(3),侧出气囊(3)和肾造瘘管内口(4)均位于肾盂内;气囊进气口(2)与侧出气囊(3)之间通过注气管(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边侧出气囊固定的肾造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肾造瘘管体主体内部为引流管;肾造瘘管外口(1)的一端包括扩口管,扩口管的外径大于肾造瘘管内口(4)的外径,扩口管连接集尿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边侧出气囊固定的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传敏崔心刚徐冀东
申请(专利权)人:宾川县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