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螺钉置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090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心螺钉置钉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装置包括定位板、连接杆、第一导向筒和第二导向筒,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套筒,第一定位套筒套装在第一导向筒外侧。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套筒,第二定位套筒套装在第二导向筒上。第二导向筒固定在定位板上且与定位板连通。本装置保证了空心螺钉的精准定位,避免反复尝试导致患者大量出血,增加了股骨颈骨折端的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心螺钉置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空心螺钉置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双轴面长斜型空心螺钉固定法被广泛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手术中,这种固定方式钉头位置分散,导致应力分散,抗剪切力更强,并且将剪切力转化为压力,增加抗压强度,提供良好的稳定性从而维持精准复位,使股骨头坏死率明显降低,增加了股骨颈骨折端的稳定性,减少卧床时间,弥补了空心钉传统固定方式的不足。
[0003]这种固定方式需要将空心钉精准植入到所需位置,但是目前主要是在C型臂X线透视下进行植入,往往需要多次尝试,这就导致手术时间长,患者出血量较多。而且手术医师工作中反复接受X线的辐射。尝试过程中也会产生多个钉道会导致固定强度下降,不能达到对骨折端有效的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心螺钉置钉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心螺钉置钉装置,包括:定位板、连接杆、第一导向筒和第二导向筒;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套筒,第一定位套筒套装在第一导向筒外侧;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套筒,第二定位套筒套装在第二导向筒上;第二导向筒固定在定位板上且与定位板连通。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定位板放置在预定的位置,定位板上的第二导向筒确定了前两枚导针的位置,沿着第二导向筒打入导针。将连接杆连接在导向板上,再将第一导向筒连接在连接杆上,从而确定了第三枚导针的位置。空心螺钉的位置被精准确定,不需要反复尝试,减少患者的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实现对骨折端有效的固定;并且降低手术医师X线辐射。
[0007]进一步地,连接杆呈L型结构。
[0008]进一步地,空心螺钉置钉装置还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与连接杆连接有第一定位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杆的中部;支撑杆使连接杆的底部形成三角形结构,保证连接杆的稳定性,不会变形,从而保证空心螺钉位置的准确性。
[0009]进一步地,第一导向筒的一端为尖状结构,另一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尖状结构保证了第一导向筒的端面与股骨近端外侧皮质完全接触,限位块保证了第一导向筒安装在适宜的位置,保证准确的定位。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心螺钉置钉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向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说明:1、定位板;2、连接杆;3、第一导向筒;4、第二导向筒;5、第一定位套筒;6、第二定位套筒;7、支撑杆;8、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如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目前的股骨颈骨折固定治疗主要是在X线监视下应用传统的三枚空心螺钉平行固定。在复杂的髋关节活动中,三角形的置钉方式缺乏有效的抗剪切力,且随着骨折线夹角的逐渐增大,抗剪切力作用逐渐减弱,容易导致股骨头发生向后下方的扭转,出现畸形,因此难以保证稳定性,引起股骨颈内固定失败。双轴面长斜型空心螺钉固定法解决了传统固定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但同时也产生了定位困难的问题。
[0017]随着数字医学在临床治疗中的不断应用与研究,临床工作中借助3D打印技术参与临床诊疗已经实现了从虚拟模拟到现实操作的飞跃。相关研究也已将3D打印技术作为针对个人的诊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投入到骨折治疗中,尤其适用于解剖形态复杂、操作要求极高的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
[0018]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空心螺钉置钉装置,如图1所示,由定位板1、连接杆2和第一导向筒3等组成。通过术前采集病人股骨颈CT信息,结合3D打印等比例实物模型对股骨颈骨折部位及移位程度进行充分评估。应用医学三维重建,术前进行模拟复位操作,结合手术体位,初步判断空心螺钉的置入点及方向,设计定位板1、连接杆2和第一导向筒3。结合3D打印等比例实物模型并打印出定位板1、连接杆2和第一导向筒3,形成精准的辅助固定治疗器械。
[0019]如图2所示,第二导向筒4固定在定位板1上且与定位板1连通。做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时,采用传统的髋关节外侧入路,暴露股骨大粗隆下方的股外侧肌脊,将定位板1贴服的放置肌脊部,分别沿两个第二导向筒4打入两枚导针。定位板1是根据患者的CT信息进行定制的,形状保证与股外侧肌肌脊部精确贴服,第二导向筒4的位置以及方向保证导针精准打入所需位置。
[0020]如图3所示,L型结构的连接杆2一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定位套筒6,第二定位套筒6套装在第二导向筒4上;连接杆2的另一端与第一定位套筒5的中部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导向筒3穿装在第一定位套筒5中。连接杆2呈L型结构符合双轴面长斜型空心螺钉固定方式中空心螺钉的分布。连接杆2将定位板1和第一导向筒3连接起来,确保将三枚导针都打入到预定位置。手术过程中,打入前两枚导针后,定位板1保持不动,将连接杆2连接在定位板1上,再将第一导向筒3连接在连接杆2上。因此,第三枚导针的位置被精准确定,通过第一导向筒3打入第三枚导针。最后撤出第一导向筒3、连接杆2以及定位板1,根据三枚导针的位置和方向依次置入螺钉。仅需要放置好定位板1的位置就可以将三枚导针的位置全部确定,不需要反复尝试。
[0021]如图4所示,第一导向筒3是根据患者的CT信息和治疗方案定制的,第一导向筒3的一端为尖状结构,尖状结构保证了第一导向筒3的端口与股骨近端外侧皮质完全接触。第一导向筒3的另一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8,限位块8的中心与尖端位于同一直线上,当
尖端插入到皮质后,通过限位块8的位置判断尖端的方向。并且限位块8保证了第一导向筒3穿装在第一定位套筒5适宜的位置,以保证第三枚导针的准确定位。
[0022]支撑杆7的一端与连接杆2连接有第一定位套筒5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杆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杆2的中部。连接杆2影响第一导向筒3的位置,因此连接杆2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不能变形,确保将导针打入术前设计所预定的位置。因此设置支撑杆7使L型连接杆2的底部形成三角形结构,增强了连接杆2的稳定性。
[0023]本技术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心螺钉置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板、连接杆、第一导向筒和第二导向筒;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套筒,第一定位套筒套装在第一导向筒外侧;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套筒,第二定位套筒套装在第二导向筒上;第二导向筒固定在定位板上且与定位板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螺钉置钉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冀李彬孙博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市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