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085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27
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区域(2),其包含薄膜晶体管;边框区域(F),其包围上述显示区域;端子部(T),其设置于上述边框区域;树脂层(8),其设置在基材(7)的上方;无机绝缘层(9),其设置在上述树脂层之上,具有开口部(10);以及导电图案(11),其在上述开口部(10)的上侧的位置以外的位置设置在上述无机绝缘层(9)之上。上。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以来,使用具有可挠性的基材已开发出柔性显示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在安装有柔性印刷基板和驱动电路等部件的部件安装区域中将在基材形成有配线的部分向显示区域的背侧折回。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特开2018

7805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在上述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和部件安装区域,层叠有用于调整配线的高度或将配线彼此绝缘的多个绝缘层。这些绝缘层包含由树脂材料形成的树脂层。在将树脂层加热而使其硬化时,有时会从树脂层产生气体。另外,即使在树脂层硬化后,如果施加了热,则有时树脂层也会产生气体。因此,在由气体难以透过的材料覆盖树脂层的情况下,从树脂层产生的气体会积存于树脂层与将其覆盖的材料(例如,由无机材料形成的无机绝缘层)之间。其结果是,由于积存的气体,树脂层与将其覆盖的材料有可能发生剥离。
[0008]本公开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公开的一方案提供能够抑制树脂层与将其覆盖的材料发生剥离的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区域,其包含薄膜晶体管;边框区域,其包围上述显示区域;端子部,其设置于上述边框区域;树脂层,其设置在基材的上方;无机绝缘层,其设置在上述树脂层之上,具有开口部;以及导电图案,其在上述开口部的上侧的位置以外的位置设置在上述无机绝缘层之上。
[0011]在本公开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在基材的上方形成树脂层,在上述树脂层之上形成无机绝缘层,在上述无机绝缘层之上形成导电图案,在上述无机绝缘层形成开口部。
[0012]专利技术效果
[0013]本公开的一方案提供能够抑制树脂层与将其覆盖的材料发生剥离的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0015]图2是图1的II

II线截面图。
[0016]图3是示出比较例的截面图。
[0017]图4是实施方式1的折弯部的部分俯视图。
[0018]图5是图4的V

V线截面图。
[0019]图6是图4的VI

VI线截面图。
[0020]图7是图4的VII

VII线截面图。
[0021]图8是实施方式2的折弯部的部分俯视图。
[0022]图9是图8的IX

IX线截面图。
[0023]图10是实施方式3的折弯部的部分俯视图。
[0024]图11是图10的XI

XI线截面图。
[0025]图12是示出本公开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的制造流程所包含的第1工序中的半成品的结构的截面图。
[0026]图13是示出本公开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的制造流程所包含的第2工序中的半成品的结构的截面图。
[0027]图14是示出本公开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的制造流程所包含的第3工序中的半成品的结构的截面图。
[0028]图15是示出本公开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的制造流程所包含的第4工序中的半成品的结构的截面图。
[0029]图16是示出本公开的制造方法中的制造流程所包含的第5工序中的半成品的结构的截面图。
[0030]图17是示出本公开的制造方法中的制造流程所包含的第6工序中的半成品的结构的截面图。
[0031]图18是本公开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第1工序~第6工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对同一或同等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于各实施方式中的同一或同等构成不重复说明。
[0033]<实施方式1>
[0034]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1的概略俯视图。显示装置1具有显示区域2和包围该显示区域2的边框区域F。边框区域F包含折弯部B和端子部T。在边框区域F中,在显示区域2与端子部T之间设置有折弯部B。
[0035]如图1所示,在显示区域2,例如按矩阵状排列有多个像素21。在多个像素21中的每个像素21设置有薄膜晶体管3(以下,称为“TFT(Thin Film Transistor)”)。虽然未图示,但是在端子部T设置有多个端子,设置于端子部T的电路和控制电路电连接到该多个端子。在图1中,X方向是第1方向,Y方向是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X方向与Y方向在平面内正交。X方向和Y方向相当于具有长方形的轮廓的显示装置1的横向和纵向。显示区域2、折弯部B以及端子部T沿着第1方向排布。
[0036]第1方向不是仅限于X方向,只要是从显示区域2到达端子部T的方向即可,可以是任何方向。例如,第1方向也可以是相对于X方向倾斜的方向。
[0037]在图1中,通过以沿着Y方向的假想线为弯曲线使折弯部B弯曲,而将端子部T折回到显示区域2的背侧。由此,配置为端子部T的背侧面与显示区域2的背侧面相对。即,在俯视
时,边框区域F的一部分与显示区域2重叠。因此,能够减小边框区域F的占有面积,能够实现窄边框的显示装置1。
[0038]图2是图1的II

II线截面图。图2示出显示区域2的主要沿着TFT3附近的X方向截取的显示区域2的部分截面结构。在图2中,将与X方向正交的显示装置1的上下方向示为Z方向。在本说明书中,上述的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分别是沿着正交坐标系的3个轴的方向。
[0039]从图2可知,多个像素21分别包含:液晶或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等发光元件230;以及用于控制发光元件230的TFT3。
[0040]基材7例如由具有可挠性的树脂材料形成。
[0041]底涂膜24是设置在基材7之上的层。
[0042]在底涂膜24之上形成有TFT3。TFT3包含:半导体层34,其包含沟道部、源极区域以及漏极区域;栅极绝缘膜35;栅极电极33;漏极电极31;源极电极32;第1层间膜36;以及第2层间膜37。
[0043]另外,多个像素21中的每个像素21也包含栅极配线38、高电压电源线40以及电容配线39等。虽然未图示,但是在显示区域2中包含发光控制线、初始化电源线以及源极线等。以在第2层间膜37之上延伸的方式形成有源极电极32的一部分、漏极电极31的一部分以及高电压电源线40。
[0044]从图2可知,在TFT3之上层叠有树脂层8和无机绝缘层9。有时树脂层8也被称为平坦化膜。在树脂层8和无机绝缘层9分别形成有延伸至漏极电极31的接触孔8a和接触孔9a。除了接触孔8a和接触孔9a的周边以外无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显示区域,其包含薄膜晶体管;边框区域,其包围上述显示区域;端子部,其设置于上述边框区域;树脂层,其设置在基材的上方;无机绝缘层,其设置在上述树脂层之上,具有开口部;以及导电图案,其在上述开口部的上侧的位置以外的位置设置在上述无机绝缘层之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上述基材与上述树脂层之间设置有上述薄膜晶体管,上述导电图案电连接到上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上述显示区域与上述端子部之间具备:设置有上述树脂层、上述无机绝缘层以及上述导电图案的折弯部,上述导电图案将上述端子部与上述薄膜晶体管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崎庸辅齐藤贵翁三轮昌彦山中雅贵孙屹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