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河渠支撑墩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070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5:1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河渠支撑墩加固结构,涉及水利施工结构领域,其包括植入河渠底部土壤基层中的、用于对U型水渠块进行支撑的多个支撑墩单元,多个所述支撑墩单元沿河渠延伸方向均匀布设且相互拼接;所述土壤基层包括上下布设的第一回填土层和砂石夯实层,每个所述支撑墩单元均包括支撑筒和加固层,所述支撑筒竖向植入河渠底部的第一回填土层和砂石夯实层中,所述加固层填充于支撑筒内,所述U型水渠块架设于支撑筒顶部。本申请中的多个支撑墩单元与土壤基层相配合,能够夯实加固土壤基层,使得河渠底部的土壤基层不易发生坍塌,为U型水渠块的架设安装提供较为稳定的基础,提高河渠整体的稳定性,保障河渠对水流的引导、输送效果。输送效果。输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河渠支撑墩加固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水利施工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河渠支撑墩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河渠,泛指水道,是指河流与渠道的总称。在短距离水资源调运(如农田灌溉、给排水、防洪、泄洪以及给偏远山区生活用水等)的过程中,为降低施工成本,一般会采用水渠、河渠对水流进行引导、输送。
[0003]相关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921756236.2的一篇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农业水利工程用灌溉水渠,该灌溉水渠由若干个U型水渠块首尾拼接而成,所述U型水渠块包括U型块本体,所述U型块本体的一侧拼接面下部连接有底托凸块。该技术中,通过在相邻U型块本体之间相互拼接时形成一个腔体,这样将水泥混凝土通过注浆缺口浇筑入腔体内,能够实现相邻U型水渠块的拼接成完整个体,该结构相比与拼接式水渠和砌筑式水渠,整体密封性好,操作工艺简单快捷。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实际投入水利施工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由于河渠/水渠的实际施工地点的地质情况存在差异,部分施工地点表层土壤(土壤基层)较为松散/疏松;当相关技术中的U型水渠块直接搭建于土质疏松地区时,U型水渠块底部的土壤基层易发生坍塌,致使相邻的U型水渠块衔接不当,影响水渠对水流的引导、输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的U型水渠块直接搭建于土质疏松地区时土壤基层易发生坍塌、进而致使相邻U型水渠块衔接不当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河渠支撑墩加固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河渠支撑墩加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水利工程河渠支撑墩加固结构,包括植入河渠底部土壤基层中的、用于对U型水渠块进行支撑的多个支撑墩单元,多个所述支撑墩单元沿河渠延伸方向均匀布设且相互连接;所述土壤基层包括交叉布设的第一回填土层和砂石夯实层,每个所述支撑墩单元均包括支撑筒和加固层,所述支撑筒竖向植入河渠底部的第一回填土层和砂石夯实层中,所述加固层填充于支撑筒内,所述U型水渠块架设于支撑筒顶部。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采用U型水渠块搭建河渠的过程中,首先在河渠底部的土壤基层中植入多个支撑墩单元,并使多个支撑墩单元沿河渠延伸方向均匀布设并相互拼接,在河渠底部对土壤基层进行加固,增强河渠底部的土壤基层的强度,并配合第一回填土层和砂石夯实层对疏松的土质进行夯实,使得河渠底部的土壤基层不易发生坍塌,为U型水渠块的架设安装提供较为稳定的基础;进而,有效改善了相关技术中的U型水渠块直接搭建于土质疏松地区时U型水渠块易发生坍塌、进而致使相邻U型水渠块衔接不当的问题,有利于保障河渠/水渠对水流的引导、输送效果。
[0009]可选的,所述支撑筒上端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容纳腔、下端闭合并呈实心设置,所述
加固层填充于容纳腔内,且所述加固层包括第二回填土层和砂石层,所述砂石层位于第二回填土层上方。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回填土填入容纳腔形成第二回填土层,并采用砂石层与第二回填土层配合,能够有效提高支撑筒的整体强度,为U型水渠块的安装架设提供较为稳定的基础;同时,回填土在施工现场易取得,采用回填土作为加固层,有利于提高对资源的回收利用率、提高整体施工效率。
[0011]可选的,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两端均固定连接于支撑筒内周壁上。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能够进一步对支撑筒的强度进行增强,进一步使得支撑筒不易发生坍塌。
[0013]可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筒之间呈间隔布设,且所述支撑筒外周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支撑筒的连接组件。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间隔布设的支撑筒在实现对U型水渠块的稳定支撑的同时,减少施工浪费,降低施工成本;连接组件则能够在间隔布设的支撑筒之间连接固定相邻支撑筒,增强相邻的支撑筒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U型水渠块整体结构以及支撑墩整体更为稳固。
[0015]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钩爪和连接索,所述连接钩爪一体凸出设置于支撑筒外周壁上,所述连接索套设并缠绕固定于相邻的支撑筒之间的连接钩爪上。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索套设并缠绕固定在相邻的支撑筒之间,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相邻的两个支撑筒之间的固定连接。
[0017]可选的,所述支撑筒下端实心部分的截面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筒下端形成向下的尖端,减小土壤基层对支撑筒的阻碍,便于支撑筒植入河渠底部的土壤基层中。
[0019]可选的,所述支撑筒顶部开口处还设有用于供施工人员施力打桩的受力沿,所述受力沿同轴套设并固定连接于支撑筒顶部,且所述受力沿沿支撑筒轴向方向的厚度大于支撑筒筒壁厚度。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受力沿的设置,便于施工人员向支撑筒施力将支撑筒打桩钉入土壤基层,有利于保障支撑筒整体完整。
[0021]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连接组件绕支撑筒轴线自下而上均匀交叉环绕于支撑筒外周壁上。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组连接组件能够更为有效地将支撑筒固定连接起来,进一步提高支撑筒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和稳定性。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多个支撑墩单元与土壤基层配合,能够夯实土壤基层并对土壤基层进行加固,使得河渠底部的土壤基层不易发生坍塌,为U型水渠块的架设安装提供较为稳定的基础,进而使得U型水渠块不易发生坍塌,提高河渠整体的稳定性,保障河渠/水渠对水流的引导、输送效果;
[0025]2.通过设置加强筋,能够增强支撑筒的强度,使得支撑筒能够对U型水渠块进行稳定支撑;
[0026]3.通过设置多组连接钩扣和连接索,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相邻的两个支撑筒之间的固定连接,增强相邻的支撑筒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U型水渠块整体结构以及支撑墩整体更为稳固。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水渠底部对U型水渠块进行支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为展示支撑墩单元与连接组件之间连接关系所作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方形支撑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1、土壤基层;11、第一回填土层;12、砂石夯实层;2、U型水渠块;3、支撑墩单元;31、支撑筒;311、受力沿;32、加固层;321、第二回填土层;322、砂石层;33、加强筋;4、连接组件;41、连接钩爪;42、连接索。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水利工程河渠支撑墩加固结构,涉及水利施工结构领域。
[0033]参照图1,一种水利工程河渠支撑墩加固结构包括竖向植入河渠底部土壤基层1中的、规格一致的多个支撑墩单元3,多个支撑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河渠支撑墩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植入河渠底部土壤基层(1)中的、用于对U型水渠块(2)进行支撑的多个支撑墩单元(3),多个所述支撑墩单元(3)沿河渠延伸方向均匀布设且相互连接;所述土壤基层(1)包括交叉布设的第一回填土层(11)和砂石夯实层(12),每个所述支撑墩单元(3)均包括支撑筒(31)和加固层(32),所述支撑筒(31)竖向植入河渠底部的第一回填土层(11)和砂石夯实层(12)中,所述加固层(32)填充于支撑筒(31)内,所述U型水渠块(2)架设于支撑筒(31)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河渠支撑墩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31)上端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容纳腔、下端闭合并呈实心设置,所述加固层(32)填充于容纳腔内,且所述加固层(32)包括第二回填土层(321)和砂石层(322),所述砂石层(322)位于第二回填土层(321)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河渠支撑墩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加强筋(33),所述加强筋(33)两端均固定连接于支撑筒(31)内周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河渠支撑墩加固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华苗陈迪利彭杰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华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