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036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5:0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该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构件,其用以与第一光伏组件固定连接,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构件,其用以与第二光伏组件固定连接,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三构件,其用以与檩条固定连接,其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以与第一连接部过盈连接,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用以与第二连接部过盈连接,其中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过盈连接时构成第一过盈力,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过盈连接时构成第二过盈力,所述第二过盈力小于所述第一过盈力。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于带附框的光伏组件安装,需要将连接构件压紧在相邻光伏组件的附框上,导致远端连接构件安装不便,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光伏安装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双玻无边框光伏组件的安装,传统的方式是通过压块将光伏组件与檩条之间固定,这种安装方式使用压块直接压紧光伏组件的边沿,很容易使得光伏组件破碎,并且无附框光伏组件搬运过程中也要注意边沿的磕碰。
[0003]对于带附框的双玻无边框光伏组件安装,安装时需要将相邻光伏组件平铺在檩条上,并使相邻光伏组件的附框与檩条接触,通过在相邻光伏组件的附框之间安装连接构件,例如压块,并使连接构件的两侧同时压紧两侧的附框,将附框与檩条固定。并且在光伏组件的同一边上至少需要安装两块连接构件,因此采该安装结构和安装方法会导致安装距离施工人员所在位置较远的连接构件时十分不便,并且光伏组件不能踩踏,这使得安装效率降低,拆装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对于带附框的光伏组件安装,需要将连接构件压紧在相邻光伏组件的附框上,导致远端连接构件安装不便,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该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构件,其用以与第一光伏组件固定连接,其包括:
[0006]第一连接部;
[0007]第二构件,其用以与第二光伏组件固定连接,其包括:
[0008]第二连接部;和
[0009]第三构件,其用以与檩条固定连接,其包括:
[0010]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以与第一连接部过盈连接,和
[0011]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用以与第二连接部过盈连接,
[0012]其中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过盈连接时构成第一过盈力,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过盈连接时构成第二过盈力,所述第二过盈力小于所述第一过盈力。
[0013]进一步的,第三构件与檩条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檩条之间构成第一间距,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檩条之间构成第二间距;
[0014]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可过盈连接于所述第一间距,所述第二连接部被配置为可过盈连接于所述第二间距。
[0015]进一步的,第一构件还包括:
[0016]第一柔性元件,所述第一柔性元件附接于第一连接部;
[0017]所述第二构件还具备:
[0018]第二柔性元件,所述第二柔性元件附接于第二连接部;
[0019]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过盈连接于第一间距时,所述第一柔性元件具备第一压缩量;所述第二连接部过盈连接于第二间距时,所述第二柔性元件具备第二压缩量,所述第二压缩量小于所述第一压缩量。
[0020]进一步的,第一柔性元件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以与第三连接部连接;
[0021]所述第二柔性元件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用以与第四连接部连接;
[0022]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用以与檩条连接;
[0023]所述第二连接部具备: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用以与檩条连接;
[0024]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三表面之间构成第三间距,所述第二表面与第四表面之间构成第四间距,所述第三间距大于第一间距,所述第四间距大于第二间距,所述第三间距与第一间距的差的绝对值大于第四间距与第二间距的差的绝对值。
[0025]进一步的,第一间距小于第二间距。
[0026]进一步的,第三间距大于第四间距。
[0027]进一步的,第一表面远离第一光伏组件的一端设置为坡面,所述第二表面远离第二光伏组件的一端设置为坡面。
[0028]进一步的,第一光伏组件包括第一光伏板,和
[0029]第一附框,所述第一附框与所述第一光伏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附框与第一构件固定连接;
[0030]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包括第二光伏板,和
[0031]第二附框,所述第二附框与所述第二光伏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附框与第二构件固定连接。
[0032]进一步的,还包括托板,所述托板位于第一附框和所述第二附框之间,且位于相邻檩条上的两个所述第三构件之间;
[0033]所述托板与所述第一附框固定连接,所述托板上开设有接线槽。
[0034]进一步的,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为通长结构,所述盖板扣压固定于所述第一附框和所述第二附框的上端。
[003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构件,其用以与第一光伏组件固定连接,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构件,其用以与第二光伏组件固定连接,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三构件,其用以与檩条固定连接,其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以与第一连接部过盈连接,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用以与第二连接部过盈连接,其中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过盈连接时构成第一过盈力,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过盈连接时构成第二过盈力,所述第二过盈力小于所述第一过盈力,达到了可先将安装有第一光伏组件的第一构件布置在檩条上,再将第三构件固定在檩条上并使第三连接部将第一连接部压紧在檩条上,最后再将安装有第二光伏组件的第二构件布置在檩条上并朝向第三构件平推,使第二连接部平移至第四连接部的下方,由第四连接部压紧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将第三构件的安装顺序调整至第二光伏组件的安装之前,避免了第二光伏组件安装后对第三构件安装造成的影响,提高了光伏组件安装的便捷性,提高了光伏组件的铺装效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于带附框的光伏组件安装,需要将连接构件压紧在相邻光伏组件的附框上,导致远端连接构件安装不便,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7]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托板和盖板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构件的尺寸示意图;
[0041]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尺寸示意图;
[0042]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柔性元件和第二柔性元件的尺寸示意图;
[0043]其中,1第一光伏组件,101第一光伏板,102第一附框,1021卡槽,1022安装槽,2第二光伏组件,201第二光伏板,202第二附框,3第一构件,31第一连接部,32第一柔性元件,4第二构件,41第二连接部,42第二柔性元件,5第三构件,51第三连接部,52第四连接部,6檩条,7紧固件,8托板,9接线槽,1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构件,其用以与第一光伏组件固定连接,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构件,其用以与第二光伏组件固定连接,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三构件,其用以与檩条固定连接,其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以与第一连接部过盈连接,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用以与第二连接部过盈连接,其中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过盈连接时构成第一过盈力,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过盈连接时构成第二过盈力,所述第二过盈力小于所述第一过盈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构件与檩条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檩条之间构成第一间距,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檩条之间构成第二间距;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可过盈连接于所述第一间距,所述第二连接部被配置为可过盈连接于所述第二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还包括:第一柔性元件,所述第一柔性元件附接于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构件还具备:第二柔性元件,所述第二柔性元件附接于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过盈连接于第一间距时,所述第一柔性元件具备第一压缩量;所述第二连接部过盈连接于第二间距时,所述第二柔性元件具备第二压缩量,所述第二压缩量小于所述第一压缩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元件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以与第三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柔性元件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用以与第四连接部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辉孙翼龙唐立闯刘壮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中易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