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温度干扰的电感式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032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温度干扰的电感式传感器,包括震荡电路、电容、电阻、限流模块、补偿模块;震荡电路通过电容、电阻与限流模块、补偿模块电性连接;震荡电路包括用于感应的线圈L和NPO材质的电容;补偿模块包括热敏电阻NTC1、可变电阻VR1、电阻R10和电阻R2,热敏电阻NTC1的一端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热敏电阻NTC1的另一端与电阻R10的另一端、可变电阻VR1的一端、可变电阻VR1的移动端连接,可变电阻V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设计简单,能对内部电路进行温度补偿的一种抗温度干扰的电感式传感器。抗温度干扰的电感式传感器。抗温度干扰的电感式传感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温度干扰的电感式传感器


[0001]本技术涉及传感器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抗温度干扰的电感式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电感传感器能在感应区域内产生磁场,当有金属检测物靠近感应区域内时,在涡流效应的作用下,产品内部的震荡会衰减,内部电路通过判断震荡的幅值来确定被测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从而输出信号。即可以检测一定距离内的金属目标物的存在,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潜艇军舰、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中,以及电梯、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工业现场。常规的传感器有很大的应用局限性,不能应用在温度变化过大的场合,如传统的电感传感器不能应用在高压油缸、焊接场合等工作环境中。即在不同的温度下,被测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会有变化,如果变化过大,会对检测造成误判断,从而影响产品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设计简单,能对内部电路进行温度补偿的一种抗温度干扰的电感式传感器。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抗温度干扰的电感式传感器,包括震荡电路、电容、电阻、限流模块、补偿模块;震荡电路通过电容、电阻与限流模块、补偿模块电性连接;震荡电路包括用于感应的线圈L和NPO材质的电容;补偿模块包括热敏电阻NTC1、可变电阻VR1、电阻R10和电阻R2,热敏电阻NTC1的一端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热敏电阻NTC1的另一端与电阻R10的另一端、可变电阻VR1的一端、可变电阻VR1的移动端连接,可变电阻V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连接。<br/>[0006]进一步的,限流模块包括限流电路I1、限流电路I2、镜像电流电路I3,限流电路I1的其中两端、限流电路I2的其中两端一起作为电感式传感器的引脚,该引脚还与电阻R1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限流电路I1的另一端、限流电路I2的另一端、安规电容CX2的一端连接,安规电容CX2的另一端与线圈L的一端、排容CN1的一端、镜像电流电路I3的一端连接,线圈L的另一端、排容CN1的另一端一起接地;
[0007]限流电路I2的剩余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排容CN1的一端连接;镜像电流电路I3的其中两端通过电阻R4、电阻R5、电阻R7来一起作为电感式传感器与限流电路I1的其中两端连接的引脚,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镜像电流电路I3的其中两端分别与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镜像电流电路I3剩余的两端一起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8与限流电路I1的一端连接,限流电路I1的剩余一端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作为电感式传感器的另一引脚;
[0008]电阻R2的另一端与安规电容CX1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一起接地;安规电容CX1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一起作为电感式传感器的另一引脚。
[0009]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优点在于:
[0010]1,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生产方便,实用性强,极易推广使用。
[0011]2,本技术能通过热敏电阻的调整,对内部电路进行温度补偿,从而减小由温度变化而引起距离变话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未做详细说明的部分均采用常规设计进行实现即可。本方案中未做详细描述的部分,均可采用常规技术手段进行实现。
[0014]如图1所示,一种抗温度干扰的电感式传感器,包括震荡电路、电容、电阻、限流模块、补偿模块;震荡电路通过电容、电阻与限流模块、补偿模块电性连接;震荡电路包括用于感应的线圈L和NPO材质的电容;补偿模块包括热敏电阻NTC1、可变电阻VR1、电阻R10和电阻R2,热敏电阻NTC1的一端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热敏电阻NTC1的另一端与电阻R10的另一端、可变电阻VR1的一端、可变电阻VR1的移动端连接,可变电阻V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连接。
[0015]具体的,限流模块包括限流电路I1、限流电路I2、镜像电流电路I3,限流电路I1的其中两端、限流电路I2的其中两端一起作为电感式传感器的引脚,该引脚还与电阻R1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限流电路I1的另一端、限流电路I2的另一端、安规电容CX2的一端连接,安规电容CX2的另一端与线圈L的一端、排容CN1的一端、镜像电流电路I3的一端连接,线圈L的另一端、排容CN1的另一端一起接地;
[0016]限流电路I2的剩余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排容CN1的一端连接;镜像电流电路I3的其中两端通过电阻R4、电阻R5、电阻R7来一起作为电感式传感器与限流电路I1的其中两端连接的引脚,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镜像电流电路I3的其中两端分别与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镜像电流电路I3剩余的两端一起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8与限流电路I1的一端连接,限流电路I1的剩余一端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作为电感式传感器的另一引脚;
[0017]电阻R2的另一端与安规电容CX1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一起接地;安规电容CX1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一起作为电感式传感器的另一引脚。
[0018]综上所示,补偿模块的电阻R10,可变电阻VR1,电阻R2串联,通过调整其阻值,相应的感应距离会发生变化,电阻值越大距离越大,电阻值越小,距离越小。补偿模块的热敏电阻NTC1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当温度变高时,电阻值会变小,当温度变低时,电阻值会变大。从而形成温度升高,距离变大,电阻R10,可变电阻VR1在并联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减小其并联的电阻值,从而减小了电阻R10,可变电阻VR1,电阻R2串联的阻值,达到距离补偿的目的。当温度降低,距离变小时,电阻R10,可变电阻VR1并联的情况下,温度降低会增加其并联的电阻值,从增大了电阻R10,可变电阻VR1,电阻R2串联的阻值,达到距离补偿的目的。实现温度特性好,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距离稳定,保证距离在其额定距离的
±
10%误差之
内。
[0019]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温度干扰的电感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震荡电路、电容、电阻、限流模块、补偿模块;震荡电路通过电容、电阻与限流模块、补偿模块电性连接;震荡电路包括用于感应的线圈L和NPO材质的电容;补偿模块包括热敏电阻NTC1、可变电阻VR1、电阻R10和电阻R2,热敏电阻NTC1的一端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热敏电阻NTC1的另一端与电阻R10的另一端、可变电阻VR1的一端、可变电阻VR1的移动端连接,可变电阻V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温度干扰的电感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限流模块包括限流电路I1、限流电路I2、镜像电流电路I3,限流电路I1的其中两端、限流电路I2的其中两端一起作为电感式传感器的引脚,该引脚还与电阻R1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限流电路I1的另一端、限流电路I2的另一端、安规电容CX2的一端连接,安规电容CX2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济兵聂磊李保玉
申请(专利权)人:德夫尔工业电子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