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主动式散热的密集型母线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0298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主动式散热的密集型母线槽,包括线板,线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顶部支撑板、底部支撑板、第一侧端支撑板、第二侧端支撑板,顶部支撑板设置在底部支撑板的上侧,第一侧端支撑板和第二侧端支撑板设置在顶部支撑板的下端与底部支撑板的上端位置之间,第一侧端支撑板的表面设置有槽内热风排出部,第二侧端支撑板的右端设置有拆装机构,拆装机构的一端连接有进风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母线槽内部的热量吹出去,相比起被动式降温,采用风冷降温的散热方式较好,防护遮盖板设置在侧端微型孔的上侧,且将侧端微型孔覆盖住,底部微型孔设置在底部支撑板的表面,从而使得外部空气中的尘埃较少的进入到母线槽内。使得外部空气中的尘埃较少的进入到母线槽内。使得外部空气中的尘埃较少的进入到母线槽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主动式散热的密集型母线槽


[0001]本技术涉及母线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主动式散热的密集型母线槽。

技术介绍

[0002]如今在高层建筑、工厂等电气设备、电力系统上成了不可缺少的配线方式,使建筑物变得更加美观。从经济方面来说,母线槽本身与电缆比较的话价格偏贵。
[0003]现有的密集型母线槽结构之中,内部的结构较为紧密的排列,但是这样的结构就使得自身的散热效果较差,现在的散热方式大多为被动式散热,也就是依靠自身材料的散热性能进行自然冷却,然而散热效果较差,影响自身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主动式散热的密集型母线槽,包括线板,所述线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顶部支撑板、底部支撑板、第一侧端支撑板、第二侧端支撑板,所述顶部支撑板设置在底部支撑板的上侧,所述第一侧端支撑板和第二侧端支撑板设置在顶部支撑板的下端与底部支撑板的上端位置之间,所述第一侧端支撑板的表面设置有槽内热风排出部,所述第二侧端支撑板的右端设置有拆装机构,所述拆装机构的一端连接有进风冷却装置;
[0006]所述槽内热风排出部包括侧端微型孔,所述侧端微型孔贯穿设置在第一侧端支撑板的表面;
[0007]所述拆装机构包括连接杆和长杆,所述长杆连接设置在连接杆的上端;
[0008]所述进风冷却装置包括微型散热叶片,所述微型散热叶片转动设置在长杆的左侧。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风冷却装置可以将母线槽进行降温。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侧端支撑板的表面贯穿设置有进风孔,所述进风孔的外侧与第二侧端支撑板的右端位置处设置有外管。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外管可以防止风吹向其他地方,可以吹入到母线槽内部。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部支撑板的表面贯穿设置有底部微型孔。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热风可以从底部微型孔内排出。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侧端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防护遮盖板。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护遮盖板对侧端微型孔进行遮盖。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的上表面开设有插孔,所述长杆的下端设置有插杆。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插接的方式使得拆装的方式简单。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长杆的左端设置有电机,所述微型散热叶片连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驱动微型散热叶片旋转,吹风用于冷却的风。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1.本技术通过设置了微型散热叶片,形成的风先是吹入到母线槽的内部,然后将内部的结构降温之后,最终将热风排放出去,散热效果好,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0022]2.本技术通过在底部支撑板上设置的底部微型孔,与第一侧端支撑板上设置的侧端微型孔,使得热风排出的同时,也保持了母线槽内部的清洁。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一种可主动式散热的密集型母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一种可主动式散热的密集型母线槽中防护遮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一种可主动式散热的密集型母线槽中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线板;2、顶部支撑板;3、底部支撑板;4、第一侧端支撑板;5、第二侧端支撑板;6、底部微型孔;7、侧端微型孔;8、防护遮盖板;9、连接杆;10、插孔;11、外管;12、进风孔;13、长杆;14、插杆;15、电机;16、微型散热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8]请参阅图1

图3,一种可主动式散热的密集型母线槽,包括线板1,线板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顶部支撑板2、底部支撑板3、第一侧端支撑板4、第二侧端支撑板5,顶部支撑板2设置在底部支撑板3的上侧,第一侧端支撑板4和第二侧端支撑板5设置在顶部支撑板2的下端与底部支撑板3的上端位置之间,第一侧端支撑板4的表面设置有槽内热风排出部,第二侧端支撑板5的右端设置有拆装机构,拆装机构的一端连接有进风冷却装置,进风冷却装置可以将该母线槽整体进行风冷降温,槽内热风排出部可以使得母线槽内部的热风排放出去。
[0029]参阅图2,槽内热风排出部包括侧端微型孔7,侧端微型孔7贯穿设置在第一侧端支撑板4的表面,底部支撑板3的表面贯穿设置有底部微型孔6,第一侧端支撑板4的一端设置有防护遮盖板8,侧端微型孔7和底部微型孔6都可以起到流通的效果,使得位于母线槽内部的热风可以分别从侧端微型孔7和底部微型孔6内向着母线槽的外部排放出去,防护遮盖板8设置在侧端微型孔7的上侧,且将侧端微型孔7覆盖住,但是没有将侧端微型孔7堵塞住,底部微型孔6设置在底部支撑板3的表面,从而使得外部空气中的尘埃较少的进入到母线槽内,保持了内部的清洁。
[0030]参阅图3,拆装机构包括连接杆9和长杆13,长杆13连接设置在连接杆9的上端,进风冷却装置包括微型散热叶片16,微型散热叶片16转动设置在长杆13的左侧,第二侧端支撑板5的表面贯穿设置有进风孔12,进风孔12的外侧与第二侧端支撑板5的右端位置处设置有外管11,连接杆9的上表面开设有插孔10,长杆13的下端设置有插杆14,长杆13的左端设置有电机15,微型散热叶片16连接在电机15的输出轴上,电机15带动微型散热叶片16旋转,转动的微型散热叶片16会有强风吹动,吹出的风进入外管11之内,然后经过进风孔12进入到母线槽的内部,进而将母线槽内部的热量吹出去,相比起被动式降温,采用风冷降温的散
热方式较好,由于在长杆13的下端设置了插杆14,可以较为简单快速的将长杆13通过插杆14和插孔10快速的卡在连接杆9的上端,使得固定的方式简单,便于拆装。
[0031]本技术在使用时,转动的微型散热叶片16会有强风吹动,吹出的风进入外管11之内,然后经过进风孔12进入到母线槽的内部,进而将母线槽内部的热量吹出去,相比起被动式降温,采用风冷降温的散热方式较好,防护遮盖板8设置在侧端微型孔7的上侧,且将侧端微型孔7覆盖住,但是没有将侧端微型孔7堵塞住,底部微型孔6设置在底部支撑板3的表面,从而使得外部空气中的尘埃较少的进入到母线槽内。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主动式散热的密集型母线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板(1),所述线板(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顶部支撑板(2)、底部支撑板(3)、第一侧端支撑板(4)、第二侧端支撑板(5),所述顶部支撑板(2)设置在底部支撑板(3)的上侧,所述第一侧端支撑板(4)和第二侧端支撑板(5)设置在顶部支撑板(2)的下端与底部支撑板(3)的上端位置之间,所述第一侧端支撑板(4)的表面设置有槽内热风排出部,所述第二侧端支撑板(5)的右端设置有拆装机构,所述拆装机构的一端连接有进风冷却装置;所述槽内热风排出部包括侧端微型孔(7),所述侧端微型孔(7)贯穿设置在第一侧端支撑板(4)的表面;所述拆装机构包括连接杆(9)和长杆(13),所述长杆(13)连接设置在连接杆(9)的上端;所述进风冷却装置包括微型散热叶片(16),所述微型散热叶片(16)转动设置在长杆(13)的左侧。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小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拓坤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