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振巧专利>正文

双腔烹饪器具的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995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腔烹饪器具的改进结构,包括壳体,壳体设有两个带前开口的容置腔,容置腔通过前开口设有内胆,壳体对应每一内胆设有上罩组件,上罩组件底部设有加热装置和导风装置,上罩组件顶部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驱动导风装置旋转,两个容置腔之间设有支撑件,支撑件支撑两上罩组件的前端,支撑件和壳体之间设有空隙,空隙使两个内胆与对应容置腔之间的空间连通。此双腔烹饪器具的改进结构,通过支撑件支撑两上罩组件,防止上罩组件下塌,提高安全性能,空隙两内胆相近一侧的散发热量能够向壳体两侧方向流动,避免热量集中在支撑件处,更防止热量通过支撑件向上罩组件方向传递。方向传递。方向传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腔烹饪器具的改进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烹饪电器
,具体是涉及一种双腔烹饪器具的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双腔烹饪器具(如双腔空气炸锅),通过两个烹饪腔实现同时烹饪不同食物。现有两种结构,一种是壳体通过整体的罩体组件来作为两个烹饪腔的顶部,由于两套加热系统均安装在罩体组件上,导致后期维修拆卸非常不便;另一种是壳体对应每一烹饪腔设置一罩体组件,一罩体组件上设置一套加热系统,但一罩体组件相邻处无支撑,一罩体组件会下塌,故两个烹饪腔通过分隔壁完全分隔,两个罩体组件通过壳体和分隔壁支撑,这导致使用过程中,分隔壁温度高,散热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维修且散热容易的双腔烹饪器具的改进结构。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双腔烹饪器具的改进结构,包括壳体,壳体设有两个带前开口的容置腔,容置腔通过前开口设有内胆,壳体对应每一内胆设有上罩组件,上罩组件底部设有加热装置和导风装置,上罩组件顶部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驱动导风装置旋转,两个容置腔之间设有支撑件,支撑件支撑两上罩组件的前端,支撑件和壳体之间设有空隙,空隙使两个内胆与对应容置腔之间的空间连通。此双腔烹饪器具的改进结构,通过支撑件支撑两上罩组件,防止上罩组件下塌,提高安全性能,空隙两内胆相近一侧的散发热量能够向壳体两侧方向流动,避免热量集中在支撑件处,更防止热量通过支撑件向上罩组件方向传递。
[0006]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作下述进一步完善。
[0007]更具体的方案,支撑件顶部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槽,对应的内胆凸缘插入导向槽内,使内胆和上罩组件之间形成烹饪腔,加热装置和导风装置置于烹饪腔内。烹饪腔相对封闭,提高热利用率,减少向外散发的热量。
[0008]更具体的方案,两个上罩组件相近一侧的前端分别设有定位孔,支撑件顶部对应两侧定位孔分别设有定位柱,定位柱插入相应的定位孔。支撑件和上罩组件定位组装容易。
[0009]更具体的方案,两个上罩组件相近一侧的前端分别设有上螺孔,支撑件顶部对应两个上螺孔分别设有下螺孔,相应的上螺孔和下螺孔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支撑件和上罩组件组装和拆卸简单。
[0010]更具体的方案,两个容置腔的底面齐平连成一平面,支撑件底部设有固定柱,平面上设有固定孔,固定柱插入固定孔,使支撑件底面与平面相抵。支撑件底部和壳体相对固定,支撑件不易移动,确保起到支撑效果。
[0011]更具体的方案,支撑件包括前支撑柱,前支撑柱设置在壳体前端至中部处任一位置,前支撑柱与壳体之间空腔为所述空隙。
[0012]更具体的方案,支撑件还包括后支撑柱,后支撑柱设置在壳体中部至后端任一位
置,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平行设置,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之间空腔为所述空隙。
[0013]更具体的方案,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通过横杆连成一体,前支撑柱、后支撑柱和横杆之间空腔为所述空隙。支撑件支撑效果更好,便于安装。
[0014]更具体的方案,横杆连接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的顶部,或者横杆连接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的中部,或者横杆连接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的底部,或者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连接成N型。
[0015]更具体的方案,前支撑柱顶部水平延伸有横杆,前支撑柱和横杆呈倒L型或T型,前支撑柱通过横杆支撑两上罩组件相邻一侧,前支撑柱和横杆之间空腔为所述空隙。横杆使前支撑柱更好的支撑上罩组件,受力更合理。
[0016]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此双腔烹饪器具的改进结构,通过支撑件支撑两上罩组件,防止上罩组件下塌,提高安全性能,空隙两内胆相近一侧的散发热量能够向壳体两侧方向流动,避免热量集中在支撑件处,更防止热量通过支撑件向上罩组件方向传递。
[0018](2)其次,烹饪腔相对封闭,提高热利用率,减少向外散发的热量。支撑件和上罩组件定位组装容易。支撑件和上罩组件组装和拆卸简单。支撑件底部和壳体相对固定,支撑件不易移动,确保起到支撑效果。
[0019](3)再有,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通过横杆连成一体,支撑件支撑效果更好,便于安装。
[0020](4)另,前支撑柱和横杆呈倒L型或T型,横杆使前支撑柱更好的支撑上罩组件,受力更合理。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实施例一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省略内胆)。
[0022]图2为实施例一烹饪器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实施例一的上罩组件和支撑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5为实施例一的前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实施例二的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实施例三的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实施例四的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实施例五的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31]实施例一,参见图1

5所示,一种双腔烹饪器具的改进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设有两个带前开口的容置腔2,容置腔2通过前开口设有内胆3,壳体1对应每一内胆3设有上罩组件4,上罩组件4底部设有加热装置5和导风装置6,上罩组件4顶部设有电机7,电机7的输出轴驱动导风装置6旋转。
[0032]两个容置腔2之间设有支撑件8,支撑件8顶部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槽80,支撑件8顶
部对应两个上罩组件4分别设有定位柱84和下螺孔85,支撑件8底部设有固定柱86。两个容置腔2的底面齐平连成一平面,支撑件8底部设有固定柱86,平面上设有固定孔21,固定柱86插入固定孔21,使支撑件8底面与平面相抵。两个上罩组件4相近一侧的前端分别设有定位孔41和上螺孔42,定位柱84插入相应的定位孔41,相应的上螺孔42和下螺孔85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对应的内胆3凸缘插入导向槽80内,使内胆3和上罩组件4之间形成烹饪腔30,加热装置5和导风装置6置于烹饪腔30内。
[0033]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上盖11和底座12,上罩组件4部分边缘(即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后边缘)坐于底座12上。
[0034]支撑件8包括前支撑柱81和后支撑柱82,前支撑柱81设置在壳体1前端,后支撑柱82设置在壳体1后端,前支撑柱81和后支撑柱82平行设置,前支撑柱81和后支撑柱82之间空腔为空隙9。空隙9使两个内胆3与对应容置腔2之间的空间连通,支撑件8处热量可以通过两侧内胆3与对应容置腔2之间的空间向壳体1两侧散发,这样支撑件8处热量不集中,避免此处温度高。
[0035]实施例二,参见图6,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前支撑柱81和后支撑柱82通过横杆83连成一体,前支撑柱81、后支撑柱82和横杆83之间空腔为所述空隙9。具有地,横杆83连接前支撑柱81和后支撑柱82的顶部,两个上罩组件4的重力通过横杆83均匀传导到前支撑柱81和后支撑柱8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腔烹饪器具的改进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设有两个带前开口的容置腔(2),容置腔(2)通过前开口设有内胆(3),壳体(1)对应每一内胆(3)设有上罩组件(4),上罩组件(4)底部设有加热装置(5)和导风装置(6),上罩组件(4)顶部设有电机(7),电机(7)的输出轴驱动导风装置(6)旋转,其特征是,两个容置腔(2)之间设有支撑件(8),支撑件(8)支撑两上罩组件(4)的前端,支撑件(8)和壳体(1)之间设有空隙(9),空隙(9)使两个内胆(3)与对应容置腔(2)之间的空间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烹饪器具的改进结构,其特征是,支撑件(8)顶部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槽(80),对应的内胆(3)凸缘插入导向槽(80)内,使内胆(3)和上罩组件(4)之间形成烹饪腔(30),加热装置(5)和导风装置(6)置于烹饪腔(30)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烹饪器具的改进结构,其特征是,两个上罩组件(4)相近一侧的前端分别设有定位孔(41),支撑件(8)顶部对应两侧定位孔(41)分别设有定位柱(84),定位柱(84)插入相应的定位孔(4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烹饪器具的改进结构,其特征是,两个上罩组件(4)相近一侧的前端分别设有上螺孔(42),支撑件(8)顶部对应两个上螺孔(42)分别设有下螺孔(85),相应的上螺孔(42)和下螺孔(85)通过螺钉连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烹饪器具的改进结构,其特征是,两个容置腔(2)的底面齐平连成一平面,支撑件(8)底部设有固定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巧
申请(专利权)人:杨振巧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