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智能分流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9673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埋式智能分流井装置,玻璃钢筒体的周壁上安装有进水管、污水管以及分流管。污水刀闸阀和分流刀闸阀分别设置于污水管和分流管。两个启闭机设置于玻璃筒体的顶壁且分别连接污水刀闸阀和分流刀闸阀。雨量计电性连接控制分流刀闸阀的启闭机。污水提升装置设置于玻璃钢筒体内且包括出水管、出水底座、耦合导轨以及潜污泵,出水底座连接于玻璃钢筒体底壁,耦合导轨的上端连接于第一翻遍口的侧壁,其下端连接于出水底座,潜污泵与套设在耦合导轨上的耦合连接件相连接并密封连接出水底座的一端,出水底座的另一端连接出水管。垃圾回收装置设置于玻璃钢筒体内。垃圾回收装置设置于玻璃钢筒体内。垃圾回收装置设置于玻璃钢筒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埋式智能分流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且特别涉及一种地埋式智能分流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大部分城市排水现状为合流制排水系统,即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降水合流后一并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合流制排水系统不仅对污水处理厂的容量要求很高;且晴天和雨天流入污水处理厂的水量相差很大,大大增加了合流制排水系统中污水处理厂运营的复杂度。为了减小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和运营的复杂度,目前已出现了能实现雨污分流能力的污水处理设备。但是现有的这类设备需要浇筑混凝土底板进行安装,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施工周期很长且所占用的面积也较大,这对于可利用面积较小且施工环境较为复杂的老城区是很难实现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需混泥土浇筑且施工周期短的地埋式智能分流井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地埋式智能分流井装置其包括玻璃钢筒体、污水刀闸阀、分流刀闸阀、两个启闭机、雨量计、污水提升装置以及垃圾回收装置。玻璃钢筒体的周壁上安装有进水管、污水管以及分流管,污水管位于分流管的下方且靠近玻璃钢筒体的底壁,玻璃钢筒体的顶壁上具有第一翻边检修口和第二翻边检修口。污水刀闸阀设置于污水管伸入玻璃钢筒体的端部。分流刀闸阀设置于分流管伸入玻璃钢筒体的端部。两个启闭机设置于玻璃筒体的顶壁,污水刀闸阀的阀杆上端和分流刀闸阀的阀杆上端均延伸出玻璃钢筒体的顶壁并分别连接于两个启闭机,在两个启闭机的驱动下分别带动污水刀闸阀阀板和分流刀闸阀阀板上下运动。雨量计设置于玻璃钢筒体顶壁且暴露于底面,雨量计电性连接控制分流刀闸阀的启闭机。污水提升装置设置于玻璃钢筒体内且与第一翻边检修口相对,污水提升装置包括出水管、出水底座、耦合导轨以及潜污泵,出水底座连接于玻璃钢筒体底壁,耦合导轨的上端连接于第一翻遍口的侧壁,其下端连接于出水底座,潜污泵与套设在耦合导轨上的耦合连接件相连接并跟随耦合连接件下滑以密封连接出水底座的一端,出水底座的另一端连接出水管。垃圾回收装置设置于玻璃钢筒体内且与第二翻边检修口相对。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提篮导杆、垃圾提篮以及检修栅格,翻边检修口提篮导杆的上端固定于第二翻边检修口的侧壁,检修栅格安装于进水管的端部,垃圾提篮滑动设置于提篮导杆且垃圾提篮的进水口紧靠于检修栅格内侧,垃圾提篮的顶壁上具有提篮把手。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污水提升装置还包括连接于出水管输水侧的止回阀、闸阀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软连接。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地埋式智能分流井装置包括两组污水提升装置,两
组污水提升装置的出水管通过出水总管相连接,出水总管的出水端延伸出玻璃钢筒体。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污水提升装置耦合导轨、出水底座以及垃圾回收装置内的提篮导杆均通过不锈钢螺栓连接于玻璃钢筒体,不锈钢螺栓和玻璃钢筒体之间还具有玻璃钢粘结剂固化层。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地埋式智能分流井装置还包括依附于耦合导轨向下延伸的至少一个液位开关,液位开关电性连接地埋式智能分流井装置的控制柜,控制柜控制两个启闭机和潜污泵的电机。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地埋式智能分流井装置还包括连接进水管且位于进水管上方的流量计,流量计电性连接地埋式智能分流井装置的控制柜。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地埋式智能分流井装置还包括两个铰接于第一翻边检修口外壁和第二翻边检修口外壁的两个检修盖。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地埋式智能分流井装置中玻璃钢筒体上的污水管和污水提升装置在晴天或初雨阶段下将玻璃钢筒体内的污水输出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而当雨量计检测到雨量较大时,启闭机通过阀杆带动闸板上升以打开与其相连接的分流刀闸阀,玻璃钢筒体内水通过分流管排入河道内以实现雨水分流,从而大大降低大雨量时污水处理厂的压力。进一步的,由于采用玻璃钢筒体作为整体外壳,故本实施例提供的地埋式智能分流井装置可在工厂内整体预制,运送到现场后只需简单开挖埋设,不仅工期很短且施工占地面积很小,非常适合老城区的改造。此外,耦合导轨、出水底座以及提篮导杆的设置也为污水提升装置和垃圾回收装置在玻璃钢筒体内的安装提供了条件;而玻璃钢筒体本身、不锈钢螺栓以及玻璃钢粘结剂固化层则大大提高了整个设备的耐腐蚀性和密封性,从而极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0013]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4]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地埋式智能分流井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15]图2所示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6]图3所示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地埋式智能分流井装置其包括玻璃钢筒体1、污水刀闸阀2、分流刀闸阀3、两个启闭机4,5、雨量计6、污水提升装置7以及垃圾回收装置8。玻璃钢筒体1的周壁上安装有进水管11、污水管12以及分流管13,污水管12位于分流管13的下方且靠近玻璃钢筒体1的底壁,玻璃钢筒体1的顶壁上具有第一翻边检修口101和第二翻边检修口102。污水刀闸阀2设置于污水管12伸入玻璃钢筒体1的端部。分流刀闸阀3设置于分流管13伸入玻璃钢筒体1的端部。两个启闭机4,5设置于玻璃筒体1的顶壁,污水刀闸阀的阀杆21上端和分流刀闸阀的阀杆31上端均延伸出玻璃钢筒体1的顶壁并分别连接于两个启闭机4,5,在两个启闭机4,5的驱动下分别带动污水刀闸阀阀板22和分流刀闸阀阀板32上下运动。雨量计6设置于玻璃钢筒体1顶壁且暴露于底面,雨量计6电性连接控制分流刀闸阀的启
闭机4。污水提升装置7设置于玻璃钢筒体1内且与第一翻边检修口101相对,污水提升装置7包括出水管71、出水底座72、耦合导轨73以及潜污泵74,出水底座72连接于玻璃钢筒体1底壁,耦合导轨73的上端连接于第一翻遍口101的侧壁,其下端连接于出水底座72,潜污泵74与套设在耦合导轨73上的耦合连接件75相连接并跟随耦合连接件75下滑以密封连接出水底座72的一端,出水底座72的另一端连接出水管71。垃圾回收装置8设置于玻璃钢筒体1内且与第二翻边检修口102相对。
[0018]本实施例通过的地埋式智能分流井装置集污水的截流和雨水的分流于一体。在晴天或初雨阶段,混合污水通过进水管11进入玻璃钢筒体1内,合流污水一部分经常开的污水刀闸阀2从污水管12排入污水处理厂内进行处理;另一部分通过污水提升装置7提升后经出水管排入污水处理厂;基于污水管12和污水提升装置7的污水排放大大降低了各个管路的压力。而当雨量计6检测到具有较大降雨量时,雨量计6触发与分流刀闸阀3相连接的启闭机5,启闭机5通过分流刀闸阀的阀杆31带动分流刀闸阀的闸板32向上运动,分流刀闸阀3打开分流管13,玻璃钢筒体1内高于分流管13的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埋式智能分流井装置,其特征在于,埋设于地面底下,所述地埋式智能分流井装置包括:玻璃钢筒体,所述玻璃钢筒体的周壁上安装有进水管、污水管以及分流管,污水管位于分流管的下方且靠近玻璃钢筒体的底壁,玻璃钢筒体的顶壁上具有第一翻边检修口和第二翻边检修口;污水刀闸阀,设置于污水管伸入玻璃钢筒体的端部;分流刀闸阀,设置于分流管伸入玻璃钢筒体的端部;两个启闭机,设置于玻璃筒体的顶壁,污水刀闸阀的阀杆上端和分流刀闸阀的阀杆上端均延伸出玻璃钢筒体的顶壁并分别连接于两个启闭机,在两个启闭机的驱动下分别带动污水刀闸阀阀板和分流刀闸阀阀板上下运动;雨量计,设置于玻璃钢筒体顶壁且暴露于底面,所述雨量计电性连接控制分流刀闸阀的启闭机;污水提升装置,设置于玻璃钢筒体内且与第一翻边检修口相对,所述污水提升装置包括出水管、出水底座、耦合导轨以及潜污泵,出水底座连接于玻璃钢筒体底壁,耦合导轨的上端连接于第一翻遍口的侧壁,其下端连接于出水底座,潜污泵与套设在耦合导轨上的耦合连接件相连接并跟随耦合连接件下滑以密封连接出水底座的一端,出水底座的另一端连接出水管;垃圾回收装置,设置于玻璃钢筒体内且与第二翻边检修口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智能分流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提篮导杆、垃圾提篮以及检修栅格,所述提篮导杆的上端固定于第二翻边检修口的侧壁,检修栅格安装于进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强黄升陈江赟王洋祝海健苏建雄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杭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