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念朝晖专利>正文

一种面齿轮结构转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926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42
本申请涉及回转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面齿轮结构转台,包括转台、壳体、主轴、圆柱齿轮、面齿轮和行星架,所述圆柱齿轮包括第一圆柱齿轮、第二圆柱齿轮、第三圆柱齿轮和第四圆柱齿轮,所述面齿轮包括第一面齿轮、第二面齿轮、第三面齿轮和第四面齿轮,所述轴承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第四轴承、第五轴承、第六轴承和第七轴承。该面齿轮结构转台,采用面齿轮、圆柱齿轮、主轴、行星架、轴承、转台以及壳体,成为一种新型转台,具有传动精度高,便于安装调整,结构紧凑等特点,转台体积更小,重复定位精度更高,安装调整更方便,适用范围更广。广。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齿轮结构转台


[0001]本申请涉及回转台
,具体为一种面齿轮结构转台。

技术介绍

[0002]回转台的结构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输送机械、自动线等机械领域,现有的结构型回转转台,转台实现将工件间歇性转过一定角度,便于工件加工,常用的转台分为卧式转台和立式转台,立式转台因为良好的结构性和经济性,在设备上被广泛实用,常见的立式转台的分度装置都是蜗杆分度机构,蜗杆分度机构主要由蜗杆、蜗轮及辅助支撑部件组成,当蜗杆转一定圈数,对应蜗轮转过一定角度,实现分度要求,但是这种分度装置分度精确性较差,不利于工件的加工作业,因此,亟需一种面齿轮结构转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面齿轮结构转台,具备传动效率高、便于安装调整、结构紧凑的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蜗轮传动效率低、不能实现转台的高速旋转、转动结构调整与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面齿轮结构转台,包括转台、壳体、主轴、圆柱齿轮、面齿轮和行星架,所述壳体设置于转台一侧,所述主轴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主轴延伸出壳体一端与转台固定连接,所述圆柱齿轮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面齿轮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圆柱齿轮与面齿轮啮合,行星架通过轴承和与主轴相连。
[0005]优选的,所述圆柱齿轮包括第一圆柱齿轮、第二圆柱齿轮、第三圆柱齿轮和第四圆柱齿轮,所述第一圆柱齿轮与第三圆柱齿轮固连,所述第二圆柱齿轮与第四圆柱齿轮固连,所述面齿轮包括第一面齿轮、第二面齿轮、第三面齿轮和第四面齿轮,所述第一面齿轮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第二面齿轮设置于第一面齿轮一侧,所述第三面齿轮设置于第二面齿轮一侧,所述第三面齿轮与主轴固连,所述第四面齿轮设置于第三面齿轮一侧,与壳体固连。所述第一面齿轮与第一圆柱齿轮和第二圆柱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面齿轮与第一圆柱齿轮和第二圆柱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面齿轮与第三圆柱齿轮和第四圆柱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面齿轮与第三圆柱齿轮和第四圆柱齿轮啮合。
[0006]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第四轴承、第五轴承、第六轴承和第七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外圈与壳体固连,所述第一轴承内圈与第一面齿轮固连,所述第二轴承外圈与第一面齿轮固连,所述第二轴承内圈与主轴固连,所述第三轴承外圈与第一面齿轮固连,所述第三轴承内圈与第二面齿轮固接,所述第四轴承外圈与第二面齿轮固接,所述第四轴承内圈与主轴固接,所述第五轴承内圈与第六轴承内圈分别与主轴固接,所述第五轴承外圈与第六轴承外圈分别与行星架固接,所述第七轴承内圈与主轴固接,所述第七轴承外圈与壳体内部固接。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面齿轮结构转台,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08]该面齿轮结构转台,采用面齿轮、圆柱齿轮、主轴、行星架、轴承、转台以及壳体,成
为一种新型转台,具有传动精度高,便于安装调整,结构紧凑等特点,转台体积更小,重复定位精度更高,安装调整更方便,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申请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0]其中:1、转台;2、壳体;3、主轴;4、圆柱齿轮;401、第一圆柱齿轮;402、第二圆柱齿轮;403、第三圆柱齿轮;404、第四圆柱齿轮;5、面齿轮;501、第一面齿轮;502、第二面齿轮;503、第三面齿轮;504、第四面齿轮;6、行星架;7、轴承;701、第一轴承;702、第二轴承;703、第三轴承;704、第四轴承;705、第五轴承;706、第六轴承;707、第七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面齿轮结构转台。参照图1,一种面齿轮结构转台,包括转台1、壳体2、主轴3、圆柱齿轮4、面齿轮5和行星架6,壳体2设置于转台1一侧,主轴3设置于壳体2内部,主轴3延伸出壳体2一端与转台1固定连接,圆柱齿轮4设置于壳体2内部,圆柱齿轮4与面齿轮5啮合,行星架6通过第五轴承705和第六轴承706与主轴3连接,圆柱齿轮4包括第一圆柱齿轮401、第二圆柱齿轮402、第三圆柱齿轮403和第四圆柱齿轮404,第一圆柱齿轮401与第三圆柱齿轮403固定在一起,第二圆柱齿轮402与第四圆柱齿轮404固定在一起,面齿轮5包括第一面齿轮501、第二面齿轮502、第三面齿轮503和第四面齿轮504,第一面齿轮501设置于壳体2内部,第二面齿轮502设置于第一面齿轮501一侧,第三面齿轮503设置于第二面齿轮502一侧,第三面齿轮503与主轴3固连,第四面齿轮504设置于第三面齿轮503一侧与壳体固连。
[0013]在使用时,通过采用面齿轮5与圆柱齿轮4配合来实现转台1旋转,在此结构中动力传输是对称的,电机输出动力传输至第一面齿轮501,第一面齿轮501的轴在外部与动力源也就是电机相连,并带动第一面齿轮501旋转,动力被传递到第一圆柱齿轮401和第二圆柱齿轮402并带动二者进行旋转,同时由于第一圆柱齿轮401和第二圆柱齿轮402都与第四面齿轮504啮合,且第四面齿轮504刚性地连接到壳体2,因为第四面齿轮504不能旋转,将带动行星架6旋转,将第一旋转分量提供给第三面齿轮503,且第一圆柱齿轮401与第三圆柱齿轮403以及第二圆柱齿轮402与第四圆柱齿轮404分别相互固连在一起,将带动第三圆柱齿轮403和第四圆柱齿轮404进行旋转,从而带动面齿轮502与503旋转,将第二旋转分量提供给第三面齿轮503,带动主轴3旋转,由于主轴3与转台1固连,从而带动转台1转动。
[0014]参照图1,壳体(2)内部设置有轴承(7),轴承(7)包括第一轴承(701)、第二轴承(702)、第三轴承(703)、第四轴承(704)、第五轴承(705)、第六轴承(706)和第七轴承(707),第一轴承(701)外圈与壳体(2)固连,第一轴承(701)内圈与第一面齿轮(501)固连,第二轴承(702)外圈与第一面齿轮(501)固连,第二轴承(702)内圈与主轴(3)固连,第三轴承(703)外圈与第一面齿轮(501)固连,第三轴承(703)内圈与第二面齿轮(502)固接,第四轴承(704)外圈与第二面齿轮(502)固接,第四轴承(704)内圈与主轴(3)固接,第五轴承(705)内圈与第六轴承(706)内圈分别与主轴(3)固接,第五轴承(705)外圈与第六轴承(706)外圈分别与行星架(6)固接,第七轴承(707)内圈与主轴固接,第七轴承(707)外圈与壳体(2)内部
固接。
[0015]在使用时,第一轴承701内圈与第一面齿轮501紧配合,外圈与壳体2相连接,保证了第一面齿轮501与壳体2的相对转动;第二轴承702内圈与主轴3紧配合,外圈与第一面齿轮501连接,保证了第一面齿轮501与主轴3的相对转动;第三轴承703内圈与第一面齿轮501紧配合,外圈与第二面齿轮502相连,保证第一面齿轮501与第二面齿轮502的相对运动;第四轴承704内圈与主轴3紧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齿轮结构转台,包括转台(1)、壳体(2)、主轴(3)、圆柱齿轮(4)、面齿轮(5)和行星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设置于转台(1)一侧,所述主轴(3)设置于壳体(2)内部,所述主轴(3)延伸出壳体(2)一端与转台(1)固定连接,所述圆柱齿轮(4)设置于壳体(2)内部,所述面齿轮(5)设置于壳体(2)内部,所述圆柱齿轮(4)与面齿轮(5)啮合,所述行星架(6)通过轴承(7)与主轴(3)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齿轮结构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齿轮(4)包括第一圆柱齿轮(401)、第二圆柱齿轮(402)、第三圆柱齿轮(403)和第四圆柱齿轮(404),所述第一圆柱齿轮(401)与第三圆柱齿轮(403)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圆柱齿轮(402)与第四圆柱齿轮(404)固定在一起,所述面齿轮(5)包括第一面齿轮(501)、第二面齿轮(502)、第三面齿轮(503)和第四面齿轮(504),所述第一面齿轮(501)设置于壳体(2)内部,所述第二面齿轮(502)设置于第一面齿轮(501)一侧,所述第三面齿轮(503)设置于第二面齿轮(502)一侧,所述第三面齿轮(503)与主轴(3)固连,所述第四面齿轮(504)设置于第三面齿轮(503)一侧,所述第四面齿轮(504)与壳体(2)固连;所述第一面齿轮(501)与第一圆柱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念朝晖周宇陈天豪吴颖昌关东东张舣航陆强刘洋徐航
申请(专利权)人:念朝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