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观察场所排水管道通气管消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894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隔离观察场所排水管道通气管消毒装置,包括底端与通气管连通的Y形连接管,连接管的顶端两头分别连通有进气消毒机构与排气消毒机构,进气消毒机构与排气消毒机构上均通过管道连通有补液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隔离观察场所排水管道通气管消毒装置,通过设置双头通气的连接管实现了进\排气共管不互扰,结合进气消毒机构在排水时可以将含消毒剂的消毒水雾通入管道,有效抑制管道内病毒依附有机物繁殖及利用管道内水流、气流扩散,这样即使管道无排水时通入的消毒水雾也能实现管内灭杀,而排气消毒机构则可以对管道内产生的排气进行充分接触和消杀,实现了管道排气可靠消毒。消毒。消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离观察场所排水管道通气管消毒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传染病隔离观察场所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隔离观察场所排水管道通气管消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染病隔离观察场所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确诊病区,主要是集中观察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国内主要通过建设临时厢房区实现集中隔离观察,每个房间设有淋浴、卫生洁具,卫生洁具排水集中收集至园区专用废水处理站,按照传染病污水标准处理。
[0003]关于生活污水中存在病毒及病毒可长期在污水管道中生存和繁殖已经证实,然而排水管道垂直通气管仅安装一个带有紫外线灯管的小型杀毒装置(如图1所示),国内此类工程基本都采用该种方式。
[0004]通常情况下,排水管道的通气管具有三种工作状态:
[0005](1)排水时由室外吸入空气防止产生负压破坏洁具的水封;
[0006](2)不排水时保持相对静止管道内压力平衡;
[0007](3)管道内污物或者化粪池等气体膨胀由此处排向室外。
[0008]那么现有小型杀毒装置就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
[0009](1)排水时由室外吸入空气进入管道,虽然室外空气不具有带病毒气溶胶,但由于消毒装置小,空气流经该装置时间通常在1秒左右,如此短时间紫外光消毒无法起到常规的消杀作用;
[0010](2)管道无排水静止时,具有相对静止的压力,但是不排除某个感染的患者排泄物在管道内壁持续繁殖病毒,这时在管道口的紫外灯无法照射到管道内,由于粪便排泄物中有机物质多,病毒可能快速繁殖,扩散到其他管道;
[0011](3)管道内产生气体需要从通气管排向室外时,由于消毒装置小,排气同样在消毒装置内存留时间短,无法起到有效消毒的作用;且目前技术采用紫外光,当辐照强度不足时仅仅是降低病毒的活性,真正有效杀毒是75%含量的医用酒精和含氯类专业消毒剂,这也是核酸检测时用酒精消毒的主要原因。
[0012]综上所述,目前传染病毒隔离点排气消毒装置仅能在气体通过的时间通过短暂的紫外光辐照来降低潜在的病毒活性,不能有效消除排水管道内病毒的繁殖以及排向大气环境的含病毒空气。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离观察场所排水管道通气管消毒装置,解决了现有消毒装置不能有效消除排水管道内病毒繁殖及排向大气环境的空气含病毒的问题。
[001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隔离观察场所排水管道通气管消毒装置,包括底端与通气管连通的Y形连接管,连接管的顶端两头分别连通有进气消毒机构与排气消毒机构,进气消毒机构与排气消毒机构上均通过管道连通有补液机构。
[0015]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16]连接管包括分别与进气消毒机构和排气消毒机构连通的进气消毒支管和排气消毒支管,进气消毒支管和排气消毒支管内均设置有单向阀。
[0017]进气消毒机构包括进气箱,进气箱的顶端开设有防雨百叶风口,进气箱内对应进气消毒支管顶端设置有上下开口的雾化室,雾化室的顶端设置有阵列分布的雾化喷头,雾化室内填充有格栅填料,格栅填料上设置有超声波雾化器。
[0018]雾化喷头通过管道连通有位于雾化室底端下方进气箱内的加压喷淋泵。
[0019]进气箱的底端下方设置有第一防冻电加热器。
[0020]排气消毒机构包括排气箱,排气箱的内顶端设置有向外连通的排气扇,排气箱内对应排气消毒支管顶端设置有上下开口的的喷淋室,喷淋室的顶端设置有阵列分布的喷淋头,喷淋室与排气扇之间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喷淋室的底端下方设置有药液池,药液池内设置有通过管道与喷淋头连通的循环喷淋泵。
[0021]排气箱的底端下方设置有第二防冻电加热器。
[0022]排气箱内顶端设置有压差传感器。
[0023]补液机构包括补液箱,补液箱的顶端中心设置有向下伸入的搅拌器,补液箱的顶端一侧开设有加药口和通气口,补液箱的顶端另一侧连通有补水管,补液箱的底端与进气箱的底端或排气箱的底端通过管道连通且连通管道上均设置有补液阀。
[0024]补液箱的内顶端、进气箱的内底端和排气箱的内底端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00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隔离观察场所排水管道通气管消毒装置,通过设置双头通气的连接管实现了进\排气共管不互扰,结合进气消毒机构在排水时可以将含消毒剂的消毒水雾通入管道,有效抑制管道内病毒依附有机物繁殖及利用管道内水流、气流扩散,这样即使管道无排水时通入的消毒水雾也能实现管内灭杀,而排气消毒机构则可以对管道内产生的排气进行充分接触和消杀,实现了管道排气可靠消毒。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现有的隔离观察场所小型杀毒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的隔离观察场所排水管道通气管消毒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8]图3是本技术的隔离观察场所排水管道通气管消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技术的隔离观察场所排水管道通气管消毒装置中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连接管,2.进气消毒机构,3.排气消毒机构,4.补液机构;
[0031]11.进气消毒支管,12.排气消毒支管,13.单向阀;
[0032]21.进气箱,22.防雨百叶风口,23.雾化室,24.雾化喷头,25.格栅填料,26.超声波雾化器,27.加压喷淋泵,28.第一防冻电加热器;
[0033]31.排气箱,32.排气扇,33.喷淋室,34.喷淋头,35.紫外线消毒灯,36.药液池,37.循环喷淋泵,38.第二防冻电加热器,39.压差传感器;
[0034]41.补液箱,42.搅拌器,43.加药口,44.通气口,45.补水管,46.补液阀,47.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隔离观察场所排水管道通气管消毒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底端与通气管连通的Y形连接管1,连接管1的顶端两头分别连通有进气消毒机构2与排气消毒机构3,进气消毒机构2与排气消毒机构3上均通过管道连通有补液机构4。
[0037]如图4所示,连接管1包括分别与进气消毒机构2和排气消毒机构3连通的进气消毒支管11和排气消毒支管12,进气消毒支管11和排气消毒支管12内均设置有单向阀13。
[0038]如图3所示,进气消毒机构2包括进气箱21,进气箱21的顶端开设有防雨百叶风口22,进气箱21内对应进气消毒支管11顶端设置有上下开口的雾化室23,雾化室23的顶端设置有阵列分布的雾化喷头24,雾化室23内填充有格栅填料25,格栅填料25上设置有超声波雾化器26。雾化喷头24通过管道连通有位于雾化室23底端下方进气箱21内的加压喷淋泵27,进气箱21的内底端设置有液位传感器47,进气箱21的底端下方设置有第一防冻电加热器28。
[0039]排气消毒机构3包括排气箱31,排气箱31的内顶端设置有向外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隔离观察场所排水管道通气管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端与通气管连通的Y形连接管(1),连接管(1)的顶端两头分别连通有进气消毒机构(2)与排气消毒机构(3),进气消毒机构(2)与排气消毒机构(3)上均通过管道连通有补液机构(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观察场所排水管道通气管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包括分别与进气消毒机构(2)和排气消毒机构(3)连通的进气消毒支管(11)和排气消毒支管(12),进气消毒支管(11)和排气消毒支管(12)内均设置有单向阀(1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观察场所排水管道通气管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消毒机构(2)包括进气箱(21),进气箱(21)的顶端开设有防雨百叶风口(22),进气箱(21)内对应进气消毒支管(11)顶端设置有上下开口的雾化室(23),雾化室(23)的顶端设置有阵列分布的雾化喷头(24),雾化室(23)内填充有格栅填料(25),格栅填料(25)上设置有超声波雾化器(26)。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观察场所排水管道通气管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头(24)通过管道连通有位于雾化室(23)底端下方进气箱(21)内的加压喷淋泵(27)。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观察场所排水管道通气管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箱(21)的底端下方设置有第一防冻电加热器(28)。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观察场所排水管道通气管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屾宋建鑫张永华牛金鹏韩逸乐冯璐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