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屏的保护组件和移动通话终端的上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8769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屏的保护组件,包括液晶显示屏保护框和加强筋,加强筋的第一侧壁和液晶显示屏保护框的外侧壁连接;液晶显示屏保护框和加强筋的下表面均与移动通话终端上外壳底面的内表面连接;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和移动通话终端上外壳侧壁的内表面具有距离。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保证液晶显示屏的侧壁不会因为受到外力冲击而变形或损坏。(*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屏(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保护技 术,特别涉及LCD的保护组件和移动通话终端的上外壳。
技术介绍
移动通话终端的外壳包括上外壳和下外壳两部分,这两部分拼接后形成 移动通话终端的整体外壳。所述上外壳为具有侧壁和一个底面的壳体结构, 图1为现有技术中移动通话终端的上外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上外壳11内 部包括LCD保护框12和加强筋13。其中,LCD保护框12为矩形,LCD保护框12的截面也为矩形,其下表面与 上外壳11底面的内表面连接。移动通话终端的LCD容置在LCD保护框12 所围的空间中,容置后的LCD侧壁与LCD保护框12的内侧壁接触。加强筋13具有相互平行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其中上表面与LCD保护框 12的上表面齐平,下表面与上外壳11底面的内表面连接。加强筋13具有 四个侧壁,这四个侧壁均与加强筋1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其中第一侧 壁与第二侧壁相对且相互平行,第一侧壁与LCD保护框12的外侧壁连接, 第二侧壁与上外壳11侧壁的内表面连接;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相对且相互 平行,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邻。加强筋13的个数为六个,对 称分布在LCD保护框12相对的两条边上,用于加强LCD保护框12的强度 和刚性。上述LCD保护框12和加强筋13统称为LCD的保护组件。 图2为现有技术中LCD的保护组件受外力的示意图,该图为沿图l所 述A方向的剖面图,实心箭头表示外力传递的方向。如图2所示,由于加4强筋13与移动通话终端上外壳ll侧壁的内表面连接,当移动通话终端上外 壳11的侧壁受到外力沖击时,该外力将沿加强筋13先传递到LCD保护框 12,再传递到容置在LCD保护框12所围空间中的LCD的侧壁,由于LCD 侧壁的强度比较弱,因此该外力有可能使LCD的侧壁产生变形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CD的保护组件,可以保 证LCD的侧壁不会因为受到外力沖击而变形或损坏。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通话终端的上外壳,可以保 证LC D的侧壁不会因为受到外力冲击而变形或损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液晶显示屏的保护组件,包括液晶显示屏保护框和加强筋,所述加强 筋的第一侧壁和液晶显示屏保护框的外侧壁连接;液晶显示屏保护框和加强筋 的下表面均与移动通话终端上外壳底面的内表面连接;关键在于,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和移动通话终端上外壳侧壁的内表面 具有距离。一种移动通话终端的上外壳,关键在于,该上外壳包括侧壁和一个底面, 所述底面的内表面连接有液晶显示屏保护框和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第 一侧壁 和液晶显示屏保护框的外侧壁连接;液晶显示屏保护框和加强筋的下表面均与 上外壳底面的内表面连接;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和上外壳侧壁的内表面具有距离。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LCD的保护组件中,由 于加强筋与移动通话终端上外壳的侧壁没有连接,所以当上外壳的侧壁受到 外力沖击时,该外力将沿上外壳的侧壁传递,并不会传递到LCD保护框架, 即不会传递到LCD的侧壁,因此保证了 LCD不会因为受到外力冲击而变形 或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移动通话终端的上外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2为现有技术中LCD的保护组件受外力的示意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通话终端的上外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LCD的保护组件受外力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 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通话终端的上外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上外壳21底面的内表面上连接的LCD保护组件包括LCD 保护框22和加强筋23,其中LCD保护框22为矩形,LCD保护框22的下 表面与上外壳21底面的内表面连接;加强筋23具有四个侧壁,且上表面与 LCD保护框22的上表面齐平,下表面与上外壳21底面的内表面连接。加强筋23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其中第一侧壁与LCD保护框 22的外侧壁连接,第二侧壁与上外壳21侧壁的内表面之间相隔一段距离, 即不与上外壳21侧壁的内表面连接。加强筋23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分别 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邻,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均为梯形,且相互平行并 均与加强筋23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垂直。上述加强筋23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是梯形仅为一种具体的举例,还 可以采用诸如直角三角形等形状,当采用直角三角形时,加强筋23不具有 上表面。这种形状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在加强筋23不与上外壳21侧壁的内表 面连接的情况下,增加加强筋23的强度和刚性。本技术中,加强筋23的个数为六个,对称分布在LCD保护框22 相对的两条边上,其中四个分别分布在LCD保护框22相对的两条边的端点 位置,另外两个分别分布在LCD保护框22相对的两条边的中点位置。当然 加强筋23的个数也可以为其他个数。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LCD的保护组件受外力的示意图,该图为 图3中所示A方向的剖面图,图中的实心箭头表示外力的传递方向。由于 加强筋23与上外壳21侧壁的内表面没有连接,所以当上外壳21的侧壁受 到外力时,该外力将沿上外壳21的侧壁传递到LCD下部的位置,并不会传 递到LCD,因此保证了 LCD不会因受到外力的沖击而变形或损坏。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液晶显示屏的保护组件,包括液晶显示屏保护框和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第一侧壁和液晶显示屏保护框的外侧壁连接;液晶显示屏保护框和加强筋的下表面均与移动通话终端上外壳底面的内表面连接;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和移动通话终端上外壳侧壁的内表面具有距离。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还具有分别与 所述第 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邻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 壁与加强筋下表面垂直。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都为梯形。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还具有上表面, 且该上表面与液晶显示屏保护框的上表面齐平。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都为直角三角形。6、 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 侧壁相互平行。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屏保护框为 矩形;所述加强筋的个数为六个,对称分布在液晶显示屏保护框相对的两条边 上。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六个加强筋中,四个 分别位于液晶显示屏保护框相对的两条边的端点,另两个分别位于液晶显示屏 保护框相对的两条边的中点。9、 一种移动通话终端的上外壳,其特征在于,该上外壳包括侧壁和一个底 面,所述底面的内表面连接有液晶显示屏保护框和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第一 侧壁和液晶显示屏保护框的外侧壁连接;液晶显示屏保护框和加强筋的下表面均与上外壳底面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屏的保护组件,包括液晶显示屏保护框和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第一侧壁和液晶显示屏保护框的外侧壁连接;液晶显示屏保护框和加强筋的下表面均与移动通话终端上外壳底面的内表面连接;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和移动通话终 端上外壳侧壁的内表面具有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丁许权丁张沈
申请(专利权)人: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