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8739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宽视角、小型化、高性能的变焦镜头及具备该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变焦镜头从物体侧依次具备负的第1透镜组(G1)、正的第2透镜组(G2)及后续透镜组(GR)。在对焦时,比第1透镜组(G1)更靠像侧的对焦透镜组(Gf)移动。第1透镜组(G1)从物体侧依次由第1a透镜组(G1a)及第1b透镜组(G1b)构成。将第1a透镜组(G1a)的负透镜的折射率的平均设为Nd1ave,将对焦透镜组(Gf)的焦距设为ff,将第1透镜组(G1)的焦距设为f1时,满足条件式(1):1.73<Nd1ave<1.95、(2):1<|ff/f1|<3。1<|ff/f1|<3。1<|ff/f1|<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3月19日、申请号为201910211741.7的专利技术申请的分案申请,该专利技术申请的专利技术名称为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3]以往,广角的变焦透镜被用作数码相机等的成像透镜。作为广角的变焦透镜的结构,已知有一种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配置具有负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及后续透镜组的结构。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及专利文献4中,作为意识到广角的透镜系统,记载有一种与上述结构相同或类似的透镜系统。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

090748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

015621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

203735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5

138122号公报
[0008]近年来,对于在具有宽视角的同时更小型地构成的摄像装置的需求越发强烈。为了响应这种需求,要求实现透镜直径容易大径化的最靠物体侧的第1透镜组的小型化、在对焦时移动的透镜组(以下,称为对焦透镜组)的小型化、包括缩短对焦透镜组的移动量在内的透镜系统整体的小型化。
[0009]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变焦透镜中,在配置于第1透镜组内的物体侧的负透镜中使用了低分散材料,由于低分散材料的折射率低,因此第1透镜组的平均折射率变低,从而难以实现广角化。例如,若欲在维持使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低分散材料的条件的状态下实现广角化,则配置于第1透镜组内的物体侧的3片负透镜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变小,导致第1透镜组中产生的像差变大。或者,导致构成第1透镜组的透镜的直径变大。
[0010]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变焦透镜中,在第1透镜组内的像侧配置有对焦透镜组。配置于第1透镜组内的透镜的透镜外径大且重量也大,因此导致驱动用致动器也变大,进而,关系到摄像装置整体的大型化。并且,为了确保用于对焦的行程,即,对焦透镜组的移动量,需要把对焦透镜组和配置在第1透镜组内的物体侧的透镜组的间隔取宽。但是,若欲把该间隔取宽,则会产生导致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的外径及配置于第1透镜组内的物体侧的透镜的外径变大这一问题。而且,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变焦透镜中,存在对焦透镜组的屈光力弱,且对焦透镜组的移动量大这样的问题。
[0011]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变焦透镜采用了如下结构:在配置于最靠物体侧且变倍时固定的透镜组内的像侧配置有对焦透镜组。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变焦透镜中,也存在对焦透镜组的屈光力弱,且对焦透镜组的移动量大这样的问题。
[0012]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变焦透镜中,第2透镜组为对焦透镜组,但存在对焦透镜组的屈光力弱,且对焦透镜组的移动量大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3]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得到宽视角的同时实现小型化,且具有高光学性能的变焦透镜及具备该变焦透镜的摄像装置。
[0014]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镜头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具有负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及后续透镜组构成,在变倍时,随着至少第1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移动,第1透镜组、第2透镜组及后续透镜组的相互间隔发生变化,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进行对焦时,配置于比第1透镜组更靠像侧的对焦透镜组移动,第1透镜组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第1a透镜组及第1b透镜组构成,该第1a透镜组由3片负透镜构成,该第1b透镜组具有至少1片负透镜和至少1片正透镜,第1a透镜组和第1b透镜组的间隔在变倍时及对焦时不变,将第1a透镜组的3片负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的平均值设为Ndlave,将对焦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f,将第1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1时,满足如下表示的条件式(1)及(2)。
[0015]1.73<Nd1ave<1.95
……
(1)
[0016]1<|ff/f1|<3
……
(2)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镜头中,优选对焦透镜组由3片以上的透镜构成。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镜头中,将对焦于广角端的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对焦透镜组的横向倍率设为βfw,将比对焦于广角端的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对焦透镜组更靠像侧的所有的透镜的合成横向倍率设为βrw,在比对焦透镜组更靠像侧未配置透镜的情况下将βrw设为1时,优选满足如下表示的条件式(3)。
[0019]0.6<|(1

βfw2)
×
βrw2|<2.3
……
(3)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镜头中,优选后续透镜组包括在变倍时使与相邻的透镜组的间隔发生变化而移动且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镜头中,优选对焦透镜组是后续透镜组的一部分或者后续透镜组整体。并且,优选对焦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镜头中,将第1a透镜组的3片负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的最小值设为Nd1amin时,优选满足如下表示的条件式(4)。
[0023]1.52<Nd1amin<1.89
……
(4)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镜头中,将对焦透镜组中包含的至少1片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设为v df时,优选满足如下表示的条件式(5)。
[0025]60<v df
……
(5)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镜头中,将第1b透镜组中包含的至少1片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设为v d1bn时,优选满足如下表示的条件式(6)。
[0027]60<v d1bn
……
(6)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镜头中,将配置于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设为Nd1时,优选满足如下表示的条件式(7)。
[0029]1.7<Nd1<2.1
……
(7)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镜头中,将从对焦于广角端的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至像面为止的光轴上的空气换算距离设为BFw,将对焦于广角端的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变焦镜头的焦距设为fw,将对焦于广角端的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最大半视角设为
ωw时,优选满足如下表示的条件式(8)。
[0031]0.5<BFw/(fw
×
tanωw)<1.5
……
(8)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镜头中,将对焦于广角端的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最大半视角设为ωw,将广角端的开放F值设为FNow时,优选满足如下表示的条件式(9)。
[0033]0.45<tanωw/FNow<1
……
(9)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镜头中,将配置于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1,将配置于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的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焦镜头,其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及后续透镜组,在变倍时,随着至少所述第1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移动,所述第1透镜组、所述第2透镜组及所述后续透镜组的相互间隔发生变化,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进行对焦时,配置于比所述第1透镜组更靠像侧的对焦透镜组移动,所述第1透镜组从最靠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连续地包括负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透镜和负透镜,所述第1透镜组在最靠像侧包括正透镜,与所述第1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所述正透镜的物体侧相邻地配置双凹透镜,与所述第1透镜组相比配置在像侧,从物体侧依次包括物体侧的面与空气相接的1片负透镜和像侧的面与空气相接的1片正透镜在内的接合透镜的总数为4个,将从对焦于广角端的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至像面为止的光轴上的空气换算距离设为BFw,将对焦于广角端的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所述变焦镜头的焦距设为fw,将对焦于广角端的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最大半视角设为ωw,将广角端的开放F值设为FNow时,满足如下表示的条件式(8

4)及(9):0.714≤BFw/(fw
×
tanωw)<1.5
ꢀꢀꢀ
(8

4)0.45<tanωw/FNow<1
ꢀꢀꢀ
(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后续透镜组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在变倍时所述第3透镜组以及所述第4透镜组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后续透镜组仅包括在变倍时移动的第3透镜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后续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两个透镜组和具有负屈光力的一个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所述两个透镜组中的一个透镜组被配置在所述后续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所述后续透镜组中的具有正屈光力的所述两个透镜组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组和具有负屈光力的所述透镜组在变倍时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满足如下表示的条件式(8

5):0.736≤BFw/(fw
×
tanωw)<1.3
ꢀꢀꢀ
(8

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对焦时移动的所述对焦透镜组仅为一个,所述对焦透镜组包括接合透镜。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对焦时移动的所述对焦透镜组仅为一个,
所述对焦透镜组包括接合透镜。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对焦时移动的所述对焦透镜组仅为一个,所述对焦透镜组包括接合透镜,满足如下表示的条件式(8

5):0.736≤B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村大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