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罐清洗浮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857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3
提供一种储罐清洗浮筏,包括龙骨结构、作业平台和多个浮舱单元,龙骨结构用于形成浮筏主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作业平台用于载人,固定在第一区域;多个浮舱单元设置在第二区域,并以作业平台为中心呈对称扩散状设置,以扩大环向浮力进而增强该浮阀的稳定性,且与作业平台可拆卸地连接。上述储罐清洗浮筏具有较佳的稳定性和防倾覆能力。具有较佳的稳定性和防倾覆能力。具有较佳的稳定性和防倾覆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罐清洗浮筏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业领域,具有涉及储罐清洗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大型LNG储罐内罐直径可达84m,储罐本体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灌水进行水压试验,此时水位高度约23m。试验结束后排水过程中需要对罐壁及罐内的管道、管道支架、加强圈进行清洗。目前LNG储罐内壁清洗均采用制作临时浮伐人工清洗,或购买充气筏等方式,由于没有针对性的设计,常用的浮筏易倾覆,且作业环境差,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储罐清洗浮筏,结构简单且稳定,抗倾覆强。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储罐清洗浮筏,包括龙骨结构、作业平台和多个浮舱单元。龙骨结构用于形成所述浮筏主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作业平台用于载人,固定在所述第一区域;多个浮舱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并以所述作业平台为中心呈对称扩散状设置,以扩大环向浮力进而增强该浮阀的稳定性,且与所述作业平台可拆卸地连接。
[000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区域内用于放置各所述浮舱单元的龙骨包括第一矩形架和第二矩形架,所述浮舱单元两端分别卡设在所述第一矩形架和所述第二矩形架形成的矩形空间内,并被所述第一矩形架和所述第二矩形架夹紧。
[000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浮舱单元为中空罐体。
[000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浮筏包括多种尺寸的所述浮舱单元,可替换的被夹紧在所述第二区域内。
[000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用于承载所述作业平台的方形框架和位于所述作业平台两侧的高架。
[000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浮筏还包括高压水泵或喷枪。
[001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龙骨结构内的龙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固定。
[00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浮舱单元以所述作业平台为中心呈环状分散分布或四向对称分散分布。
[001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浮舱单元等距排列。
[001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浮筏还包括固定绳索。
[0014]上述储罐清洗浮筏通过龙骨结构实现较为简单的浮筏整体,制造方便,此外还通过对称分散设计的多个浮舱单元增大排水量,从而有效增加了浮筏的整体稳定性,并将作业平台合理放置,使人员在平台上移动作业对船体整体浮力及抗倾覆能力无较大影响。
附图说明
[0015]本技术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0016]图1是储罐清洗浮筏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7]图2是储罐清洗浮筏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0018]图3是储罐清洗浮筏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9]图4是储罐清洗浮筏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0]图5是浮舱单元围绕作业平台的第一布置方式。
[0021]图6是浮舱单元围绕作业平台的第二布置方式。
[0022]符号标记说明
[0023]10、龙骨结构
[0024]11、第一区域
[0025]12、第二区域
[0026]20、作业平台
[0027]30、浮舱单元
[0028]121、第一矩形架
[0029]122、第二矩形架
[0030]113、方形框架
[0031]114、高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3]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以及后续其他的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技术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0034]大型LNG储罐一般较深,水位高度约23m,试验结束后排水过程中需要对罐壁及罐内管道、管道支架、加强圈进行清洗。如需工作人员人工清洗,则需要制作临时浮筏。常用的浮筏在罐内水面易倾覆,且作业环境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0035]本公开的储罐清洗浮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浮筏装置,具有较佳的防倾覆效果,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及实用性。
[0036]参照图1至图4所示,储罐清洗浮筏包括龙骨结构10、作业平台20和多个浮舱单元30。龙骨结构10用于形成浮筏主体,包括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作业平台20用于载人,固定在第一区域11;多个浮舱单元30设置在第二区域12,并以作业平台20为中心呈对称扩散状设置,以扩大环向浮力进而增强该浮阀的稳定性,且与作业平台20可拆卸地连接。
[0037]具体的,龙骨结构10由多跟龙骨组建成,至少四根龙骨围成一方形,供作业平台20搭设在上方。作业平台20的尺寸可以为3000
×
240mm。在一些实施例中,各龙骨的尺寸为48.3
×
0.35mm,需要4m规格的19根,2m规格的6根,1m规格的22根,形成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各龙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固定,前述规格和数目的龙骨需要约60个连接件。
[0038]作业平台20优选为正方形。以正方形为中心,多个浮舱单元30沿正方形四各方向呈扩散式、对称分布布局。如图5和图6所示,作业平台20设置于正中央,还可根据需要调整
作业平台长度方向。浮舱单元30以不超过作业平台20边缘为宜,以等距排列分布。浮舱单元30以作业平台为中心呈环状分散分布或四向对称分散分布。
[0039]浮舱单元30可参照图1理解,为中空罐体结构,外壁可以为金属或橡胶。第二区域12内用于放置各浮舱单元30的龙骨包括第一矩形架121和第二矩形架122,浮舱单元30两端分别卡设在第一矩形架121和第二矩形架122形成的矩形空间内,并被龙骨所形成的第一矩形架121和第二矩形架122夹紧作用力进行固定。龙骨也可根据浮舱单元30的高度进行调整。通过夹紧的设置方式,使浮舱单元30不需要再额外设置连接件,简化了浮筏的结构,安装或拆卸较为方便,也有效降低了重量。
[0040]此外,环绕作业平台20对称的、分散的设置的多个浮舱单元30,能够有效增大排水量,并通过分散的浮舱单元,以多种组合的方式有效保证作业平台稳定性,使得浮筏本身具有较强的抗倾覆性。将作业平台20合理放置使平台上部,人员在平台上移动作业时也对船体整体浮力及抗倾覆能力无较大影响。经过现场实践检验,该浮筏在水面具有较佳的稳定性。
[0041]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浮筏包括多种尺寸的浮舱单元30,可替换的被夹紧在第二区域12内,以根据储罐进料口的尺寸进行大小的调整。通过选型不同大小的浮舱单元进行布置,便于从较小的空间进行进出移动,以满足不同尺寸的储罐清洗要求。诸如对于直径较小的储罐内部,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罐清洗浮筏,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骨结构,用于形成浮筏主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作业平台,用于载人,固定在所述第一区域;多个浮舱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并以所述作业平台为中心呈对称扩散状设置,以扩大环向浮力进而增强该浮阀的稳定性,且与所述作业平台可拆卸地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罐清洗浮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用于放置各所述浮舱单元的龙骨包括第一矩形架和第二矩形架,所述浮舱单元两端分别卡设在所述第一矩形架和所述第二矩形架形成的矩形空间内,并被所述第一矩形架和所述第二矩形架夹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罐清洗浮筏,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舱单元为中空罐体。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罐清洗浮筏,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恒郭鹏亮罗仁陆国辉尹付军何俊伟徐树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