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缆头防潮密封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8395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次电缆头防潮密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环氧丁烷混合,以氧化铑为催化剂制备羟基封端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然后与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混合,加入异辛酸铋制备密封胶乙酰氧基封端乙烯基二甲基硅氧烷;将甲基硅油与粉末五水硫酸铜混合并研磨成糊状物,得到固化剂;采用注射装置将固化剂与密封胶混合并涂覆至二次电缆头上,实现防潮密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密封包裹效果好、能有效防潮且长期耐用等优点。能有效防潮且长期耐用等优点。能有效防潮且长期耐用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缆头防潮密封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电子设备防潮与密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次电缆头防潮密封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二次电缆作为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二次回路信号传输与控制的功能,二次电缆的稳定性极大地影响二次设备动作的可靠性。变电站现场制作电缆头需要将外绝缘护套及以外的各层切开,只保留芯线部分,在实际操作时时常会割伤或磨损芯线绝缘层。在潮湿环境中,水分会从破损的绝缘层侵入到芯线表面,引起电缆相间短路或故障接地等,影响二次设备的正常运行。为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对二次电缆头进行防潮密封。
[0003]目前变电站常用的密封方法有:绝缘胶带缠绕和密封泥包裹,这两种方法施工技术门槛低,成本低廉。但这些密封方法也存在明显的缺点:绝缘胶带缠绕方法常常因绝缘胶带质量差、线缆绝缘包扎工艺落后(胶带截断时拉扯变形、胶带对折粘贴线缆接触不紧)、作业人员工作状态不佳(包扎线缆多,重复作业注意力不集中,任务时间紧、作业人员为赶进度作业质量不高)、现场作业环境较差(作业环境问题,作业空间狭小不易包扎;包扎后环境问题,现场工作中触碰线缆)等原因导致胶带脱落,密封效果不理想。而密封泥则由于干裂脱落等原因,不适用于二次电缆头的长期密封,部分密封泥自身是吸潮的,反而会促进线芯的腐蚀、短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密封包裹效果好、能有效防潮且长期耐用的二次电缆头防潮密封的方法。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二次电缆头防潮密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制备密封胶:将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环氧丁烷混合,以氧化铑为催化剂,在140℃~150℃下发生缩合反应,得到羟基封端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将羟基封端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混合,加入异辛酸铋作为催化剂,加热至120℃~130℃,进行恒温反应,得到乙酰氧基封端乙烯基二甲基硅氧烷,即密封胶;
[0008]制备固化剂:将五水硫酸铜固体颗粒研磨成粉末,过筛后,将甲基硅油与粉末五水硫酸铜混合均匀,研磨成糊状物,得到固化剂;
[0009]S2、准备注射装置,所述注射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腔体与注射头,所述注射头内设有多孔胶囊;将所述固化剂装填至所述多孔胶囊中,将所述密封胶灌注到所述腔体中,通过所述注射装置将固化剂与密封胶混合并涂覆至二次电缆头上,实现防潮密封。
[0010]上述的二次电缆头防潮密封的方法,优选的,所述密封胶的制备中,所述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环氧丁烷、氧化铑的质量比为40~45∶10~16∶0.02~0.05,所述羟基封端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异辛酸铋的质量比为45~60∶15~25∶0.03~
0.15。
[0011]上述的二次电缆头防潮密封的方法,优选的,所述甲基硅油与五水硫酸铜的质量比为3~4∶1。
[0012]上述的二次电缆头防潮密封的方法,优选的,所述密封胶与固化剂的质量比为10∶1~3。
[0013]上述的二次电缆头防潮密封的方法,优选的,所述密封胶的制备中,所述缩合反应的时间为2h~4h,所述恒温反应的时间为3h~5h;所述固化剂的制备中,所述过筛为过400目~500目筛。
[0014]上述的二次电缆头防潮密封的方法,优选的,所述多孔胶囊的表面分布有多个微孔,所述微孔的孔径为0.1mm~0.2mm。
[0015]上述的二次电缆头防潮密封的方法,优选的,所述多孔胶囊由聚四氟乙烯构成;所述注射头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注射头,所述多孔胶囊装设于所述注射头的空腔内。
[0016]上述的二次电缆头防潮密封的方法,优选的,所述多孔胶囊与所述注射头的出口之间还设有用于使密封胶与固化剂充分混合的螺旋通道。
[0017]上述的二次电缆头防潮密封的方法,优选的,所述腔体内设有活塞和用于推动活塞的推杆。
[0018]上述的二次电缆头防潮密封的方法,优选的,所述注射头与所述腔体之间通过卡扣连接或螺纹连接。
[0019]上述方法中涉及的合成原理如下:
[0020]在异辛酸铋的催化作用下,羟基封端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中的羟基与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分子中的乙氧基发生反应生成含乙酰氧基(

O

C(=O)

CH3)的聚合体。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0021][0022]羟基封端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合成过程为:将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环氧丁烷混合,比例为4∶1~1.6,以氧化铑为催化剂,在140

150℃下发生缩合反应,制得羟基封端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其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0023][0024]经混合后的密封胶和固化剂被灌注到二次电缆头表面后,固化剂中五水硫酸铜(CuSO4·
5H2O)的结晶水与密封胶分子中的乙酰氧基(

O

C(=O)

CH3)发生加成反应,使分散的、链条状的乙酰氧基封端乙烯基二甲基硅氧烷分子交织成网状结构,该过程称之为“室温硫化”,其宏观表现为密封胶逐渐固化成型。随着硫化反应的进行,五水硫酸铜中的结晶水逐步被消耗,五水硫酸铜转化为无水硫酸铜,密封胶由淡蓝色变为白色。通过密封胶颜色的变化可判断密封胶是否固化。其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0025][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7](1)本专利技术以乙酰氧基封端乙烯基二甲基硅氧烷为密封胶,以甲基硅油与五水硫酸铜的混合物为固化剂,采用专门设计的注射装置,在将密封胶灌注到待密封的二次电缆头表面时,能使密封胶与固化剂充分混合,促进密封胶的快速固化,固化剂颜色的变化能显示密封胶的固化程度。本专利技术的密封方法及采用的密封胶能快速在二次电缆头部位形成具有憎水性密封包裹,能有效防潮且长期耐用。本专利技术采用乙酰氧基封端乙烯基二甲基硅氧烷为密封胶,除了具有常规室温硫化硅橡胶的密封、绝缘性能外,由于分子中引入了乙烯基,可以抵御环境中氧气等的氧化侵蚀,因而具有更优良的耐老化性能,可长期耐用。
[0028](2)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含结晶水的固化剂,用于密封胶的常温固化,而常规的室温硫化硅橡胶则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硫化反应。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施工环境的影响,在干旱干燥地区同样可快速固化。同时,在被灌注到待密封部位时,通过专门的密封工具使得固化剂与密封胶已充分混合,不需要依靠环境中水分缓慢扩散到密封胶内部再固化,因而固化时间大大缩短,且固化更加均匀彻底。在以往的工程实践中,常规室温硫化硅橡胶的完全固化时间至少要24h,一旦灌注或喷涂的厚度过厚,其内部固化时间将进一步延长。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密封胶及密封方法,不论灌注的厚度多厚,其内外都是同步硫化,固化时间约为4

6h。
[0029](3)本专利技术在固化剂中添加的五水硫酸铜在发生硫化反应之后转化成无水硫酸铜,由原本的蓝色转化为无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缆头防潮密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密封胶(4):将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环氧丁烷混合,以氧化铑为催化剂,在140℃~150℃下发生缩合反应,得到羟基封端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将羟基封端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混合,加入异辛酸铋作为催化剂,加热至120℃~130℃,进行恒温反应,得到乙酰氧基封端乙烯基二甲基硅氧烷,即密封胶(4);制备固化剂(8):将五水硫酸铜固体颗粒研磨成粉末,过筛后,将甲基硅油与粉末五水硫酸铜混合均匀,研磨成糊状物,得到固化剂(8);S2、准备注射装置,所述注射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腔体(2)与注射头(5),所述注射头(5)内设有多孔胶囊(6);将所述固化剂(8)装填至所述多孔胶囊(6)中,将所述密封胶(4)灌注到所述腔体(2)中,通过所述注射装置将固化剂(8)与密封胶(4)混合并涂覆至二次电缆头上,实现防潮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缆头防潮密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的制备中,所述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环氧丁烷、氧化铑的质量比为40~45∶10~16∶0.02~0.05,所述羟基封端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异辛酸铋的质量比为45~60∶15~25∶0.03~0.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缆头防潮密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硅油与五水硫酸铜的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方林巢亚锋刘奕奕魏加强吴俊杰万涛龚尚昆梁文武彭平许立强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