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盖及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8232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杯盖及杯具,杯盖包括内盖、外盖和弹性连接件,内盖用于与杯体的口部旋转配合,内盖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筋;外盖盖合于内盖的上方,外盖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凸筋,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相对设置;弹性连接件,将外盖和内盖弹性连接,并使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相互分开,当向下按压外盖时,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相互卡合,旋转外盖能够驱动内盖相对于杯体旋转。在打开杯盖时,需要先按压外盖,然后旋转打开杯盖,能够防止误操作打开杯盖,提高了使用安全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杯盖及杯具


[0001]本技术涉及饮水器具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杯盖及杯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部分水杯产品,没有防止误操作打开杯盖的结构,因此,在杯具内装有高温液体时,存在着因为误操作打开杯盖造成烫伤等安全隐患,并且,没有防止误操作打开杯盖的结构,也不利于户外携带,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很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杯盖及杯具,能够防止误操作而打开杯盖,避免发生烫伤等事故。
[0004]针对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公开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杯盖,所述杯盖包括:内盖,用于与杯体的口部旋转配合,所述内盖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筋;外盖,所述外盖盖合于所述内盖的上方,所述外盖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凸筋,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相对设置;弹性连接件,将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弹性连接,并使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相互分开,当向下按压所述外盖时,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相互卡合,旋转所述外盖能够驱动所述内盖相对于所述杯体旋转。在使用杯具时,需要将外盖下压,使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相互卡合,然后旋转外盖从而打开内盖饮水,因为,在此过程中,存在下压的过程,因此,可以防止误操作打开杯盖。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内盖包括筒状的内盖侧壁和连接在所述内盖侧壁上的内盖顶壁,所述内盖顶壁的中部向下凹形成弹性件容纳腔,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弹性件容纳腔中。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外盖和内盖,弹性件容纳腔可用来安装弹性连接件。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外盖包括筒状的外盖侧壁和连接在所述外盖侧壁上的外盖顶壁,所述弹性件容纳腔的侧壁形成有横向突出的卡筋,所述外盖顶壁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向下突出的卡钩,所述卡钩能够与所述卡筋相互配合,防止所述外盖从所述内盖上脱落。在按压外盖,使外盖向下运动之后,弹性连接件具有使外盖恢复原位的作用,卡钩和卡筋的限位配合,能够防止内盖和外盖相互分离。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分别设置为多个,并沿着所述杯盖的径向方向延伸,相邻第一凸筋之间的间隙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凸筋,并且相邻所述第二凸筋之间的间隙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凸筋的宽度。能够使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在外盖盖合时,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能够相互卡合。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第一凸筋设置在所述弹性容纳腔的外周的第一环状区域中,所述第二凸筋布置在所述卡钩外周的第二环状区域中。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为环形布置,在两者相互卡合时,方便旋转外盖并带动内盖旋转打开。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外盖侧壁套设在所述内盖侧壁的外周,所述内盖侧壁的下边缘向上翻折形成环状插槽,所述外盖侧壁的下边缘插入所述环状插槽中。如此设置,能够加强内盖和外盖之间的密封性,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两者之间的空隙。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内盖侧壁的内侧形成有内螺纹,用于与杯体的口部旋转配合。螺纹配合可加强杯体和内盖之间的密封性和连接牢固性。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卡筋形成为环状,所述卡钩形成为环状。环状结构能够增加两者的限位功能和结构稳定性。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杯盖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环状插槽和所述外盖侧壁之间。如此设置,能够加强内盖和外盖之间的密封性,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两者之间的空隙。
[00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杯具,所述杯具包括杯体和如前所述的杯盖。
[0015]根据本技术的杯盖和杯具,能够防止杯盖被误操作打开,从而提高了杯具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0017]图1为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杯盖的纵向剖面图。
[0018]图2为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内盖的结构图。
[0019]图3为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外盖的结构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00、内盖;101、第一凸筋;1101、卡筋;1102、弹性件容纳腔;120、内盖侧壁;122、环状插槽;130、内盖顶壁;200、外盖;201、第二凸筋;202、外盖侧壁;203、外盖顶壁;210、卡钩;300、弹性连接件;40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不应被理解为本技术的实施形态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0023]本技术提供一种杯盖以及设置有该杯盖的杯具,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部件。
[0024]图1为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杯盖的纵向剖面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内盖的结构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外盖的结构图。
[0025]如图1

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杯盖,杯盖包括内盖100、外盖200以及将两者连接的弹性连接件300,其中,内盖100用于与杯体的口部旋转配合,以对杯体进行密封。内盖10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筋101;外盖200盖合于内盖100的上方,外盖200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凸筋201,第一凸筋101和第二凸筋201相对设置,能够相互卡合;弹性连接件300将外盖200和内盖100弹性连接,并使第一凸筋101和第二凸筋201在上下方向上
相互分开,此时,即使旋转外盖200也无法打开杯盖;当向下按压外盖200时,第一凸筋101和第二凸筋201相互卡合,旋转外盖200能够驱动内盖100相对于杯体旋转。在不使用杯具时,由于弹性连接件300的弹力作用,使得第一凸筋101和第二凸筋201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分开,旋转外盖200时,无法打开内盖100;当需要打开杯盖时,可向下按压外盖200,弹性连接件300受到挤压,使第一凸筋101和第二凸筋201的间隙变小,直到两者相互卡合,此时,再旋转外盖200,由于第一凸筋101和第二凸筋201的卡合限位作用,能够带动内盖100相对于旋转直到脱离杯体,从而打开杯盖。本技术的杯盖能够防止误操作轻易地打开杯盖,特别是当杯具内有高温液体时,能够防止误操作烫伤用户,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0026]具体地,内盖100可以为筒状结构,外盖200也可以为筒状结构,外盖200可以盖合于内盖100的外部,外盖200可相对内盖100上下移动。作为示例,弹性连接件300可以为螺旋压缩弹簧,其两端可以分别与外盖200和内盖100固定连接或者相互抵接,在外力按压使外盖200相对内盖100向下移动时,能够使弹性连接件300发生形变,在外力撤销时,弹性连接件300可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包括:内盖(100),用于与杯体的口部旋转配合,所述内盖(10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筋(101);外盖(200),所述外盖(200)盖合于所述内盖(100)的上方,所述外盖(200)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凸筋(201),所述第一凸筋(101)和所述第二凸筋(201)相对设置;弹性连接件(300),将所述外盖(200)和所述内盖(100)弹性连接,并使所述第一凸筋(101)和所述第二凸筋(201)相互分开,当向下按压所述外盖(200)时,所述第一凸筋(101)和所述第二凸筋(201)相互卡合,旋转所述外盖(200)能够驱动所述内盖(100)相对于所述杯体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100)包括筒状的内盖侧壁(120)和连接在所述内盖侧壁(120)上的内盖顶壁(130),所述内盖顶壁(130)的中部向下凹形成弹性件容纳腔(1102),所述弹性连接件(300)设置在所述弹性件容纳腔(1102)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200)包括筒状的外盖侧壁(202)和连接在所述外盖侧壁(202)上的外盖顶壁(203),所述弹性件容纳腔(1102)的侧壁形成有横向突出的卡筋(1101),所述外盖顶壁(203)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向下突出的卡钩(210),所述卡钩(210)能够与所述卡筋(1101)相互配合,防止所述外盖(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