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植株种植用浇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819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火龙果植株种植用浇灌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向植株枝条的上下表面喷洒水的技术领域,它包括固设于地面内的两个龙门架、铺设于地面上的主管道,两个龙门架横梁的内端面之间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的固设有多根支杆,两个龙门架横梁的顶表面上且沿其长度方向均固设有侧喷管,侧喷管的一端口封闭,另一端口与主管道连通,两个侧喷管的内端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出水小孔;主管道上沿其长度方向固设有多根底喷管,每根底喷管均延伸于支杆的下方,每根底喷管的另一端口均封闭,底喷管的顶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喷淋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能够对植株枝条上下表面同时喷洒水、促进植株枝条生长。枝条生长。枝条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火龙果植株种植用浇灌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向植株枝条的上下表面喷洒水的
,特别是火龙果植株种植用浇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火龙果植株的种植离不开浇灌系统,通过浇灌系统向火龙果植株的枝条上喷洒水,以保证植株的顺利生长。现有的浇灌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括插到土壤内多根锚杆1,锚杆1之间捆扎有水管2,水管2上沿着其长度方向安装有多个喷淋头3,在每根锚杆1的周围均种植一定数量的火龙果植株,并通过塑料短节将植株的本体捆扎在锚杆1上,当要向植株的枝条喷洒水时,采用水泵向水管2的一端口内通入水,通水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水流经喷淋头3时,从喷淋头3处向下喷出,喷出的水作用到植株的枝条的顶表面上,从而实现对植株的浇灌。
[0003]然而,这种浇灌系统虽然能够对火龙果植株进行浇灌,但是喷淋头3喷出的水是由上往下运动,因此只能作用到枝条的上表面,而下表面并没有被喷洒到水,造成枝条的下表面吸水不充足,影响火龙果植株枝条的生长。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对植株枝条上下表面同时喷洒水、促进植株枝条生长、操作简单的浇灌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能够对植株枝条上下表面同时喷洒水、促进植株枝条生长、操作简单的火龙果植株种植用喷淋系统。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火龙果植株种植用浇灌系统,它包括固设于地面内的两个龙门架、铺设于地面上的主管道,两个龙门架横梁的内端面之间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的固设有多根支杆,两个龙门架横梁的顶表面上且沿其长度方向均固设有侧喷管,侧喷管的一端口封闭,另一端口与主管道连通,两个侧喷管的内端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出水小孔;所述主管道上沿其长度方向固设有多根底喷管,每根底喷管均延伸于支杆的下方,每根底喷管的另一端口均封闭,底喷管的顶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喷淋头。
[0006]所述主管道的一端口封闭,另一端口经软管与水泵连接。
[0007]所述龙门架的两个立柱的底部均固设有锚杆,锚杆嵌入于土壤内。
[0008]相邻两个支杆之间的水平间距相等。
[0009]所述侧喷管经管座固定在龙门架横梁的顶表面上。
[0010]每根底喷管均铺设于地面上。
[0011]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两个龙门架横梁的内端面之间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的固设有多根支杆,两个龙门架横梁的顶表面上且沿其长度方向均固设有侧喷管,侧喷管的一端口封闭,另一端口与主管道连通,两个侧喷管的内端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出水小孔;主管道上沿其长度方向固设有多根底喷管,每根底喷管均延伸于支杆
的下方,每根底喷管的另一端口均封闭,底喷管的顶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喷淋头,通过侧喷管的出水小孔向枝条的顶表面喷洒水,通过底喷管的喷淋头向枝条的底表面喷洒水,即实现了对火龙果植株的枝条的上下表面同时喷洒水,进而促进了火龙果植株枝条的生长。
附图说明
[0012]图1 为现有的浇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 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 为图2的B

B剖视图;
[0015]图4 为底喷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 为图4的俯视图;
[0017]图中,1

锚杆,2

水管,3

喷淋头,4

龙门架,5

主管道,6

支杆,7

侧喷管,8

出水小孔,9

底喷管,10

软管,11

管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19]如图2~图5所示,火龙果植株种植用浇灌系统,它包括固设于地面内的两个龙门架4、铺设于地面上的主管道5,两个龙门架4横梁的内端面之间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的固设有多根支杆6,相邻两个支杆6之间的水平间距相等,两个龙门架4横梁的顶表面上且沿其长度方向均固设有侧喷管7,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喷管7经管座11固定在龙门架4横梁的顶表面上,侧喷管7的一端口封闭,另一端口与主管道5连通,两个侧喷管7的内端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出水小孔8;所述主管道5上沿其长度方向固设有多根底喷管9,每根底喷管9均铺设于地面上,每根底喷管9均延伸于支杆6的下方,每根底喷管9的另一端口均封闭,底喷管9的顶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喷淋头3。
[0020]如图3所示所述主管道5的一端口封闭,另一端口经软管10与水泵连接,所述龙门架4的两个立柱的底部均固设有锚杆,锚杆嵌入于土壤内。
[0021]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
[0022]S1、将火龙果植株种植在两个龙门架4之间所围成区域的左侧,且将植株的枝条全部从左往右搭在各个支杆6所形成的平面上;
[0023]S2、当要给植株的枝条喷洒水时,其具体的操作步骤为:
[0024]S21、员工将水泵的抽水管伸入到水渠内,而后打开水泵,水泵将水渠内的水抽出,在泵压下,水顺次经水泵、软管10进入到主管道5内,一部分水进入到侧喷管7内,而后从侧喷管7的出水小孔8处喷射出来,喷射出来的水喷洒到枝条的顶表面上,同时另一部水进入到底喷管9内,而后从底喷管9上的喷淋头3向上喷出,喷出来的水喷洒到枝条的底表面上,从而实现了对火龙果植株的枝条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同时喷洒水,进而促进了火龙果植株枝条的生长;
[0025]由此,可知该浇灌系统相比传统的立式浇灌系统,通过侧喷管7的出水小孔8向枝条的顶表面喷洒水,通过底喷管9的喷淋头3向枝条的底表面喷洒水,即实现了对火龙果植
株的枝条的上下表面同时喷洒水,进而促进了火龙果植株枝条的生长。
[0026]S22、当喷洒一段时间后,员工关闭水泵。
[00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火龙果植株种植用浇灌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设于地面内的两个龙门架(4)、铺设于地面上的主管道(5),两个龙门架(4)横梁的内端面之间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的固设有多根支杆(6),两个龙门架(4)横梁的顶表面上且沿其长度方向均固设有侧喷管(7),侧喷管(7)的一端口封闭,另一端口与主管道(5)连通,两个侧喷管(7)的内端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出水小孔(8);所述主管道(5)上沿其长度方向固设有多根底喷管(9),每根底喷管(9)均延伸于支杆(6)的下方,每根底喷管(9)的另一端口均封闭,底喷管(9)的顶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喷淋头(3)。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强弋皎皎
申请(专利权)人:眉山市彭山区晓易家庭农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