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摩阻力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8153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负摩阻力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各个测试单元所在的各层桩周土的沉降位移和桩身沉降位移;基于各个测试单元所在的各层桩周土的沉降位移和桩身沉降位移确定基桩的中性点位置;其中,各个测试单元固定在测试管的一侧;基桩放置在各个测试单元内部;基于中性点位置和预先确定的基桩的横截面周长计算各层桩周土对基桩的负摩阻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法,可以根据各层桩周土的沉降位移和桩身沉降位移简便准确的确定出中性点的位置。还可以根据中性点的位置在计算参数较少的情况下确定出桩周土对基桩的负摩阻力,进一步提高了测试桩周土对基桩的负摩阻力的准确度和效率。试桩周土对基桩的负摩阻力的准确度和效率。试桩周土对基桩的负摩阻力的准确度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摩阻力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机械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摩阻力测试方法、电子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基桩结构是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例如底板、地下室地板等)共同组成的一种建筑结构。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在建筑行业中,基桩础常用于建造高层建筑。当桩周土由于自重固结、湿陷、地面载荷作用等原因产生大于基桩的沉降,会使得桩周土相对于基桩的桩身向下移动,进而对基桩表面产生向下的负摩阻力。负摩阻力会使得原来稳定的基桩变得不稳定,引发建筑物沉降、倾斜、开裂等工程事故。因此,负摩阻力对桩基的影响是桩基础设计的要素之一。
[0003]现有的负摩阻力的测试方法一般是通过在钢筋笼上埋设应力计,测出不同位置的钢筋的应力,再换算出基桩的承载力沿桩身的变化,基于基桩的承载力的变化判断桩的中性点,然后算出桩周土对基桩的负摩阻力。这种方法在换算的过程当中,涉及到材料参数比较复杂,并且这些参数常常由专业人员根据自身经验而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导致测试出的桩周土对基桩的负摩阻力误差较大,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摩阻力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简便准确地计算出桩周土对基桩的负摩阻力。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摩阻力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6]获取各个测试单元所在的各层桩周土的沉降位移和桩身沉降位移;
[0007]基于各个测试单元所在的各层桩周土的沉降位移和桩身沉降位移确定基桩的中性点位置;其中,各个测试单元固定在测试管的一侧;所述基桩放置在各个测试单元内部;
[0008]基于所述中性点位置和预先确定的基桩的横截面周长计算各层桩周土对所述基桩的负摩阻力。
[000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摩阻力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10]位移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测试单元所在的各层桩周土的沉降位移和桩身沉降位移;
[0011]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各个测试单元所在的各层桩周土的沉降位移和桩身沉降位移确定基桩的中性点位置;其中,各个测试单元固定在测试管的一侧;所述基桩放置在各个测试单元内部;
[0012]第二确定模块,基于所述中性点位置和预先确定的基桩的横截面周长计算桩周土对所述基桩的负摩阻力。
[0013]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
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负摩阻力测试方法。
[0014]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负摩阻力测试方法。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以获取各个测试单元所在的各层桩周土的沉降位移和桩身沉降位移;基于各个测试单元所在的各层桩周土的沉降位移和桩身沉降位移确定基桩的中性点位置;其中,各个测试单元固定在测试管的一侧;基桩放置在各个测试单元内部;基于中性点位置和预先确定的基桩的横截面周长计算桩周土对基桩的负摩阻力。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各层桩周土的沉降位移和桩身沉降位移简便、准确的确定出中性点的位置。进一步根据中性点的位置在计算参数较少的情况下确定出桩周土对基桩的负摩阻力。提高了测试桩周土对基桩的负摩阻力的准确度和效率。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摩阻力测试方法的第一流程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测试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熔断开关和第二熔断开关处于开启状态下的钢触角和测试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测试单元和测试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摩阻力测试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负摩阻力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摩阻力测试方法的第一流程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简便准确地计算出基桩的负摩阻力,该方法可以由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负摩阻力测试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装置可以集成在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比如可以是计算机等设备。以下实施例将以该装置集成在电子设备中为例进行说明,参考图1,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0026]步骤101、获取各个测试单元所在的各层桩周土的沉降位移和桩身沉降位移。
[0027]其中,桩周土是基桩周围的土,桩周土的沉降位移是桩周土由于自身固结、地面载荷作用等原因导致桩周土发生沉降后产生的位移。桩身沉降位移是基桩由于自身重量等原因导致基桩发生沉降后产生的位移。测试单元可以用于对桩周土进行分层。
[0028]本方案中,可选的,各个测试单元包括测试环和测试钢丝;测试环所在平面与测试钢丝所在平面相互平行并且测试环与测试钢丝的中心点的连线垂直于测试环所在平面;测试环的面积小于测试钢丝的面积;其中,测试环包括环状钢条和第一熔断开关;测试钢丝包括环状钢丝和第二熔断开关;测试环与测试钢丝通过钢触角连接。示例的,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测试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测试环可以是一个环状的钢条,测试环的首尾通过第一熔断开关连接。当第一熔断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测试环也处于闭合状态。当第一熔断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时,测试环的首尾属于不连接的展开状态。测试钢丝和测试环通过钢触角连接,钢触角的尾部可以是弯钩状,钢触角尾部的弯钩被测试钢丝捆绑起来形成聚拢状态。测试钢丝的首尾通过第二熔断开关连接。当第二熔断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测试钢丝处于闭合状态,刚触角处于聚拢状态。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熔断开关和第二熔断开关处于开启状态下的钢触角和测试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当熔断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时,测试钢丝的首尾处于不连接状态,刚触角处于展开状态。
[0029]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桩周土的土质可以预先设置各个测试单元之间的距离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摩阻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桩身沉降位移和各个测试单元所在的各层桩周土的沉降位移;基于各个测试单元所在的各层桩周土的沉降位移和桩身沉降位移确定基桩的中性点位置;其中,各个测试单元固定在测试管的一侧;所述基桩放置在各个测试单元内部;基于所述中性点位置和预先确定的基桩的横截面周长计算各层桩周土对所述基桩的负摩阻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桩身沉降位移,包括:通过预先确定的基准点确定所述基桩的桩顶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位置和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二位置;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计算所述桩身沉降位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各个测试单元所在的各层桩周土的沉降位移,包括:获取所述电磁感应器沿着所述测试管从各个测试单元的顶部到底部下放过程中输出的各个感应电流以及各个感应电流对应的位置;将所述电磁感应器输出的最大感应电流对应的位置确定为各层桩周土的沉降位置;基于所述各层桩周土的沉降位置与预先确定的所述测试管的管顶位置计算所述各层桩周土的沉降位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各个测试单元所在的各层桩周土的沉降位移和桩身沉降位移确定基桩的中性点位置,包括:计算各个测试单元所在的各层桩周土的沉降位移和桩身沉降位移的差值;基于各个测试单元所在的各层桩周土的沉降位移和桩身沉降位移的差值确定所述基桩的中性点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各个测试单元所在的各层桩周土的沉降位移和桩身沉降位移的差值确定基桩的中性点位置,包括:计算第i层桩周土的沉降位移和桩身沉降位移的第一差值以及第i+1层桩周土的沉降位移和桩身沉降位移的第二差值;其中,i为任意一层桩周土的序号;根据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基桩的中性点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基桩的中性点位置,包括:当所述第一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熙姚江曾伟张肖峰袁汉诚潘维钟启濠刘国兵郭约法黎玉婷朱佩宁朱芳铄柏东辉梁伟锋林志强蒋振鸿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