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控固体推进剂和热分析实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8054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控固体推进剂和热分析实验方法,该推进剂由以下组分制成:高氯酸锂、聚乙烯醇、去离子水、钨粉末和硼酸;该实验方法包括:1)将高氯酸锂、硼酸和去离子水搅拌和真空脱气,得到混合样品A;2)取钨粉末加入到混合样品A中进行搅拌和真空脱气,得到混合样品B;3)取聚乙烯醇加入到混合样品B中进行搅拌和真空脱气,得到混合样品C;4)将混合样品C进行固化处理,最终获得成型的新型电控固体推进剂样品;5)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样品微观形貌;6)通过分析放热和重量变化曲线,获得新型电控固体推进剂热分解参数,阐明其热分解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发展电控固体推进剂的热分析方法,用于探索推进剂的热解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理。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控固体推进剂和热分析实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固体推进剂合成与动力学机理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控固体推进剂和热分析实验方法,用于研究新型电控固体推进剂的合成工艺和热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等方面。

技术介绍

[0002]固体推进剂发动机具有结构简单、能量密度高、成本低、风险小、存储周期长等优势,在航天器发射、导弹武器、姿轨控动力等方面应用广泛。据统计,世界目前有90%以上的战略导弹、80%以上的战术导弹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主动力。
[0003]随着导弹武器、卫星等探测器向着智能化、高机动性等现代化发展,常规固体发动机暴露出重大缺陷:一方面,推进剂熄火后,再次点火困难,无法实现多次启动;另一方面,推进剂燃烧过程不受控,难以实现推力调节;极大地降低了固体发动机工作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解决常规固体发动机无法多次启动、推力不可控现状的新型推进技术。
[0004]电控固体推进剂具有推力精确可控、可多次点/熄火等优势,是一种能够拓宽固体发动机应用领域的新型推进剂。第一代可控熄火的固体推进剂,称为ASPEN,该型推进剂以硝酸铵(AN)和粘结剂为主要成分,最大比冲为230s,常压下最大燃速为1.0~1.3mm/s。然而,ASPEN推进剂主要缺点是初始着火延迟期(>10s)过长,且在此过程中外部施加的大量电能会以电阻加热方式使推进剂提前熔化和气化,无法正常点火。随后,针对点火延迟期过长的缺陷,该公司开发了第二代具有高比冲(245~260s)、快速响应的基于硝酸羟胺(HAN)的电控固体推进剂。HAN熔化温度为48℃,分解温度约为170℃。在推进剂燃烧过程中,高温环境会使HAN变软熔化甚至发生提前分解着火,导致HAN基电控固体推进剂的热稳定性差。
[0005]可以看出电控固体推进剂技术的发展受到其配方的限制,目前仍没有非常理想的电控固体推进剂,同时对于新型电控固体推进剂的热解反应动力学机理仍认识不清。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电控固体推进剂和热分析实验方法,用于克服现有配方存在的技术缺陷,同时发展电控固体推进剂的热分析方法,用于探索推进剂的热解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
[0007]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一种新型电控固体推进剂,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制成:
[0009]氧化剂:高氯酸锂,26.32%~31.58%;
[0010]粘合剂/燃料:聚乙烯醇,9%;
[0011]溶剂:去离子水,48.68%~58.42%;
[0012]金属添加剂:钨粉末,0~15%;
[0013]交联剂:硼酸,1%。
[0014]一种新型电控固体推进剂的热分析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1)将高氯酸锂、硼酸和去离子水预搅拌溶解,再进行高速搅拌和真空脱气处理,得到混合样品A;
[0016]2)取钨粉末加入到混合样品A中进行预搅拌,再进行高速搅拌和真空脱气处理,得到混合样品B;
[0017]3)取聚乙烯醇加入到混合样品B中进行预搅拌溶解,再进行高速搅拌和真空脱气处理,得到混合样品C;
[0018]4)将混合样品C浇注在模具中,放置在恒温箱中进行固化处理,最终获得成型的新型电控固体推进剂样品;
[0019]5)取固化后的样品,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样品微观形貌;
[0020]取固化后的样品放入试样坩埚中,分别将试样坩埚与参比坩埚放置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中,进行不同加热速率下的热分析实验,并记录加热过程中样品的放热曲线;
[0021]取固化后的样品放入试样坩埚中,将试样坩埚放置在热重仪TGA中,进行不同加热速率下的热分析实验,记录加热过程中样品的重量变化曲线;
[0022]6)通过分析放热和重量变化曲线,获得新型电控固体推进剂热分解参数,阐明其热分解过程。
[002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电控固体推进剂中保证高氯酸锂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1.85。
[002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聚乙烯醇的分子量为146000~186000。
[002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的步骤1)、步骤2)和步骤3)中的高速搅拌速度为1800~2500r/min。
[002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的钨粉末粒径为1μm~40μm。
[002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的模具形状包括长方体、圆柱体;所述的恒温箱温度为35℃。
[002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的不同加热速率为1℃/min、2℃/min、5℃/min、10℃/min、15℃/min及20℃/min。
[002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的热分解参数为热分解温度、反应放热量、质量变化和反应活化能。
[0030]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31]1)本专利技术合成过程采用高速离心技术及真空脱气技术使得新型电控固体推进剂样品无气泡,致密性好,且热稳定性好,不会提前发生分解或者熔化。
[0032]2)本专利技术保证高氯酸锂与去离子水溶剂的质量比为1:1.85,使得氧化剂能够完全溶解,获得的样品混合均匀且含氧量高,燃烧推力大。
[0033]3)本专利技术添加微米级金属钨粉末,使得电控固体推进剂的燃烧放热量增加,推力显著增加。
[0034]4)本专利技术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与热重仪对新型电控固体推进剂热分解过程开展研究,获得分解动力学参数,有助于建立电控固体推进剂热解动力学机理,有利于电控固体推进剂燃烧控制程序的开发。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电控固体推进剂的热分析实验方法的流程图。
[003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固化后的非金属化电控固体推进剂样品。
[003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非金属化电控固体推进剂的扫描电镜结果。
[003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非金属化电控固体推进剂热分解过程,图4(a)为放热曲线,图4(b)为重量变化曲线。
[0039]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固化后的金属化电控固体推进剂样品。
[0040]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金属化电控固体推进剂的扫描电镜结果。
[0041]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金属化电控固体推进剂热分解过程,图7(a)为放热曲线,图7(b)为重量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43]如图1所示,获得新型电控固体推进剂的流程为:确定新型电控固体推进剂的各组分比例和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控固体推进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制成:氧化剂:高氯酸锂,26.32%~31.58%;粘合剂/燃料:聚乙烯醇,9%;溶剂:去离子水,48.68%~58.42%;金属添加剂:钨粉末,0~15%;交联剂:硼酸,1%。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控固体推进剂的热分析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高氯酸锂、硼酸和去离子水预搅拌溶解,再进行高速搅拌和真空脱气处理,得到混合样品A;2)取钨粉末加入到混合样品A中进行预搅拌,再进行高速搅拌和真空脱气处理,得到混合样品B;3)取聚乙烯醇加入到混合样品B中进行预搅拌溶解,再进行高速搅拌和真空脱气处理,得到混合样品C;4)将混合样品C浇注在模具中,放置在恒温箱中进行固化处理,最终获得成型的新型电控固体推进剂样品;5)取固化后的样品,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样品微观形貌;取固化后的样品放入试样坩埚中,分别将试样坩埚与参比坩埚放置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中,进行不同加热速率下的热分析实验,并记录加热过程中样品的放热曲线;取固化后的样品放入试样坩埚中,将试样坩埚放置在热重仪TGA中,进行不同加热速率下的热分析实验,记录加热过程中样品的重量变化曲线;6)通过分析放热和重量变化曲线,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猛汤成龙黄佐华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