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渗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804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渗排水结构,包括扣合在一起的上渗水型材和下排水型材,在上渗水型材的底面上设有上容纳槽,在下排水型材的顶面上设有下容纳槽,上容纳槽和下容纳槽扣合形成用于容纳排水盲沟的容纳通道;上渗水型材为槽形结构,上渗水型材沿其延伸方向其首尾两端均封闭,在上渗水型材的槽室内设有渗水孔板,在渗水孔板上铺设渗排水网垫,在渗排水网垫的上表面复合土工布;在上容纳槽的顶面上设有排水口。本申请整体结构组装方便快捷,同时上渗水型材和下排水型材扣合在一起,结构稳定好,上渗水型材承载的土层重量可以直接传递给下排水型材,整体结构抗压强度高,便于推广实施。便于推广实施。便于推广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渗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渗排水
,尤其涉及一种渗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铁路路基设计中,为解决因地下水发育而诱发的路基基底变形或不均匀沉降问题,一般在路基基床底部两侧设置纵向盲沟对地下水进行引排,从而降低路基基底的地下水位,保证路基的稳定性能够满足高速铁路列车运营要求。
[0003]专利申请号201810115131.2,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渗排水盲沟,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集水管,设置在集水管外表面且位于底座上部的透水层,包裹在透水层外表面的土工布,以及设置在土工布外表面的网格层;所述网格层两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压条,所述透水层内均布设置有用于支撑的上骨架,所述集水管上部密布开设有集水孔。
[0004]上述申请经实际使用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方面:骨架(7)需要逐个安装到集水管(2)上,安装过程操作繁琐,其骨架(7)沿集水管(2)的周向分布,支撑效果并不好,覆土后抗压强度低,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骨架(7)折断的情况;第二方面:透水层(3)需要逐个填充到相邻骨架(7)之间,操作过程繁琐,且之后还要依次覆盖土工布(4)和网格层(5),最后通过压条(6)捆绑束缚,组装难度大,费时费力。
[0005]本申请基于专利申请号201810115131.2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改良结构的渗排水结构,具有组装方便,施工简单,抗压强度高等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渗排水结构。
[0007]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渗排水结构,包括扣合在一起的上渗水型材和下排水型材,在上渗水型材的底面上设有上容纳槽,在下排水型材的顶面上设有下容纳槽,上容纳槽和下容纳槽扣合形成用于容纳排水盲沟的容纳通道;上渗水型材为槽形结构,上渗水型材沿其延伸方向其首尾两端均封闭,在上渗水型材的槽室内设有渗水孔板,在渗水孔板上铺设渗排水网垫,在渗排水网垫的上表面复合土工布;在上容纳槽的顶面上设有排水口。土壤中的水透过土工布和渗排水网垫汇入槽室的底部,再通过排水口流入容纳通道,通过排水盲沟排放。渗水孔板位于槽室内,直接将渗排水网垫铺设在渗水孔板表面即可,安装非常方便,且通过槽室的限位,渗排水网垫不会出现移位。通过渗排水网垫、渗水孔板和土工布的配合可以起到过滤和渗水的作用。
[0008]优选的,为了实现上渗水型材和下排水型材准确对齐,在上渗水型材的接触面上设有定位插槽,在下排水型材的接触面上设有定位块,定位块与定位插槽插接。通过定位插槽和定位块的配合实现上渗水型材和下排水型材准确对齐。
[0009]优选的,下容纳槽的深度为上容纳槽深度的两倍,下容纳槽深度大,增加储水容量,避免排水量较大时,水从上渗水型材和下排水型材连接部位渗出。
[0010]优选的,同时为了增加连接部位的密封性,在上渗水型材和下排水型材之间设置
密封垫,上渗水型材和下排水型材通过连接件锁紧。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分别固定在上渗水型材两侧的上连接板以及分别固定在下排水型材两侧的下连接板,每个上连接板与其对应的下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本申请整体结构组装方便快捷,同时上渗水型材和下排水型材扣合在一起,结构稳定好,上渗水型材承载的土层重量可以直接传递给下排水型材,整体结构抗压强度高,与专利申请号201810115131.2公开的技术方案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便于推广实施。
[0014]2、土壤中的水透过土工布和渗排水网垫汇入槽室的底部,再通过排水口流入容纳通道,通过排水盲沟排放。渗水孔板位于槽室内,直接将渗排水网垫铺设在渗水孔板表面即可,安装非常方便,且通过槽室的限位,渗排水网垫不会出现移位。通过渗排水网垫、渗水孔板和土工布的配合可以起到过滤和渗水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上渗水型材和下排水型材连接关系端面剖视图;
[0016]图中所示:
[0017]1、上渗水型材,2、下排水型材,3、下容纳槽,4、上容纳槽,5、排水盲沟,6、密封垫,7、定位块,8、定位插槽,9、槽室,10、渗水孔板,11、渗排水网垫,12、土工布,13、排水口,14、上连接板,15、下连接板,1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19]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扣合在一起的上渗水型材1和下排水型材2,在上渗水型材1的底面上设有上容纳槽4,在下排水型材2的顶面上设有下容纳槽3,上容纳槽4和下容纳槽3扣合形成用于容纳排水盲沟5的容纳通道。
[0020]上渗水型材1为槽形结构,上渗水型材1沿其延伸方向其首尾两端均封闭,在上渗水型材1的槽室9内设有渗水孔板10,在渗水孔板10上铺设渗排水网垫11,渗排水网垫11为现有结构,在渗排水网垫11的上表面复合土工布12。在上容纳槽4的顶面上设有排水口13,土壤中的水透过土工布12和渗排水网垫11汇入槽室9的底部,再通过排水口13流入容纳通道,通过排水盲沟5排放。渗水孔板10位于槽室9内,直接将渗排水网垫11铺设在渗水孔板10表面即可,安装非常方便,且通过槽室9的限位,渗排水网垫11不会出现移位。通过渗排水网垫11、渗水孔板10和土工布12的配合可以起到过滤和渗水的作用。
[0021]为了实现上渗水型材1和下排水型材2准确对齐,在上渗水型材1的接触面上设有定位插槽8,在下排水型材2的接触面上设有定位块7,定位块7与定位插槽8插接。通过定位插槽8和定位块7的配合实现上渗水型材1和下排水型材2准确对齐。
[0022]下容纳槽3的深度为上容纳槽4深度的两倍,下容纳槽3深度大,增加储水容量,避免排水量较大时,水从上渗水型材1和下排水型材2连接部位渗出。同时为了增加连接部位的密封性,在上渗水型材1和下排水型材2之间设置密封垫6,上渗水型材1和下排水型材2通过连接件锁紧。所述连接件包括分别固定在上渗水型材1两侧的上连接板14以及分别固定在下排水型材两侧的下连接板15,每个上连接板14与其对应的下连接板15通过螺栓16连
接。
[0023]本申请整体结构组装方便快捷,同时上渗水型材1和下排水型材2扣合在一起,结构稳定好,上渗水型材1承载的土层重量可以直接传递给下排水型材2,整体结构抗压强度高,与专利申请号201810115131.2公开的技术方案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便于推广实施。
[0024]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技术的宗旨,也应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扣合在一起的上渗水型材和下排水型材,在上渗水型材的底面上设有上容纳槽,在下排水型材的顶面上设有下容纳槽,上容纳槽和下容纳槽扣合形成用于容纳排水盲沟的容纳通道;上渗水型材为槽形结构,上渗水型材沿其延伸方向其首尾两端均封闭,在上渗水型材的槽室内设有渗水孔板,在渗水孔板上铺设渗排水网垫,在渗排水网垫的上表面复合土工布;在上容纳槽的顶面上设有排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渗水型材的接触面上设有定位插槽,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霖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金利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