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亚博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杂质粗过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800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杂质粗过滤机,包括去除左端面的矩形壳体,壳体腔体前后两端面之间有三个第一转轴,三个第一转轴分别转动连接在壳体腔体的左上端、左下端和右下端,三个第一转轴的外侧有一个皮带,皮带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列通孔,每两列通孔之间开设通槽,每个通孔内均有拨杆,壳体腔体下端位于皮带的左端固定有斜板,斜板左低右高且其右端与左上端和左下端第一转轴之间的皮带贴合,皮带内侧位于斜板的上方固定有反冲管,反冲管能始终向皮带左端内缘面吹气;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拨杆将壳体底部的水流水平向右拨动并对底部沉积物进行上扬,使该装置能对污水底部沉积物进行打捞,在拨杆移动至右端后伸进通孔内清理拨杆上的缠绕物。右端后伸进通孔内清理拨杆上的缠绕物。右端后伸进通孔内清理拨杆上的缠绕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杂质粗过滤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污水杂质粗过滤机。

技术介绍

[0002]污水中的固体废物包含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和再生资源,如大颗粒杂质,污水处理厂在对进场的污水进行粗过滤时,往往采用污水处理格栅机对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进行打捞,如纤维、塑料、木条等等,但现有的污水处理格栅机难以对密度相对较大的沉积物进行打捞,如金属、砂石、淤泥等等,沉积物不及时打捞过量堆积会影响打捞装置的正常运行,大大降低打捞效率,甚至需要人为对其清理,提高人工成本,打捞设备在对一些絮状或具有一定粘性的垃圾进行打捞时,极易对打捞部件造成缠绕,甚至堵塞格栅网,影响后续打捞效率;现有技术中有可以完成污水垃圾打捞的格栅机,例如CN104944482B所公开的一种格栅机,该方案中能通过吸附的方式对污水中的小颗粒悬浮物和漂浮物进行打捞,对于体积较大的垃圾和底部沉积垃圾无法实现有效打捞;现有技术中也有解决打捞缠绕问题的装置,例如CN213926186U所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用固体垃圾打捞装置,该方案对打捞板的清理效果差,通过第二挂钩对第一挂钩上的垃圾进行清理,只能清理大块垃圾,对于缠绕在第一挂钩上的絮状垃圾和堵塞透水孔的小颗粒垃圾无法做到有效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一种污水杂质粗过滤机,解决了污水打捞装置容易被垃圾堵塞和无法对底部沉物进行打捞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去除左端面的矩形壳体,壳体右端面开设有进水口,壳体腔体前后两端面之间有三个水平前后放置的第一转轴,三个第一转轴分别转动连接在壳体腔体的左上端、左下端和右下端,三个第一转轴的外侧有一个皮带,第一转轴能带动皮带同步转动;皮带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列通孔,相邻的两列通孔交错布置,每两列通孔之间均开设有前后方向的通槽,每个通槽内均固定有一个滤网,每个通孔内均有一个能沿通孔轴向滑动的拨杆,当拨杆转动至下端两第一转轴之间和左上端第一转轴与右下端第一转轴之间位置时,拨杆位于皮带外侧的一端始终伸出通孔,当拨杆转动至左上端第一转轴与左下端第一转轴之间位置时,拨杆位于皮带外侧的一端伸至通孔内,最下端的拨杆下端与底座上端面贴近且存在间隙;壳体腔体下端位于皮带的左端固定有斜板,斜板左低右高且其右端与左上端和左下端第一转轴之间的皮带贴合,皮带内侧位于斜板的上方固定有反冲管,反冲管能始终向皮带左端内缘面吹气。
[0005]所述的每列拨杆位于皮带内侧的一端均有一个横杆上,拨杆均固定在横杆上,壳
体腔体前后侧壁上位于皮带内侧分别开设有一个闭环的滑槽,每个横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位于前后两侧的滑槽内,位于下端两第一转轴之间和左上端第一转轴与右下端第一转轴之间位置的滑槽与皮带内侧面贴近开设,使拨杆转动至下端两第一转轴之间和左上端第一转轴与右下端第一转轴之间位置时,拨杆位于皮带外侧的一端始终伸出通孔;位于左上端第一转轴与左下端第一转轴之间位置的滑槽中部与皮带内侧面间隔变大,使拨杆转动至左上端第一转轴与左下端第一转轴之间位置时,拨杆位于皮带外侧的一端伸至通孔内。
[0006]所述的位于左上端第一转轴与左下端第一转轴之间位置的滑槽上下两端与皮带贴合布置的滑槽之间圆弧过渡。
[0007]所述的每个第一直转轴前后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转轮,转轮外缘面开设有多个沿圆周均布的直槽口,横杆随皮带移动至转轮位置时能置于直槽口内;横杆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滚轮,滚轮置于滑槽内。
[0008]所述的壳体后端面位于皮带内侧开设有贯穿其前后端面的出水口。
[0009]所述的右端第一转轴的右侧有突台,突台左端面为与第一转轴同轴的圆弧面,且与右端第一转轴右侧的拨杆外端贴近且存在间隙。
[0010]所述的壳体的后端面固定有鼓风机,鼓风机出风口固定有水平前后方向的送风管,送风管贯穿壳体后端面至皮带内侧端,送风管与反冲管右端连通。
[0011]所述的反冲管为水平左右放置的横管,反冲管左端为扁平的鸭嘴状开口。
[0012]所述的壳体前端面固定有电机,电机转轴与左上端的第一转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电机始终带动第一转轴逆时针旋转。
[0013]所述的滤网与通槽外侧齐平。
[0014]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皮带使拨杆对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打捞,同时利用拨杆将壳体底部的水流水平向右拨动并对底部沉积物进行上扬,使该装置能对污水底部沉积物进行打捞,在拨杆移动至右端后伸进通孔内清理拨杆上的缠绕物,提高打捞效率和打捞效果的同时大大降低后期人工清理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视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壳体和斜板的主视剖视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皮带的局部俯视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反冲管的三维零件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拨杆、横杆和滚轮的三维零件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由图1至图7给出,本专利技术包括去除左端面的矩形壳体1,壳体1右端面开设有进水口2,壳体1腔体前后两端面之间有三个水平前后放置的第一转轴3,三个第一转轴3分别转动连接在壳体1腔体的左上端、左下端和右下端,三个第一转轴3的外侧有一个皮带4,第一
转轴3能带动皮带4同步转动;皮带4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列通孔5,相邻的两列通孔5交错布置,每两列通孔5之间均开设有前后方向的通槽6,每个通槽6内均固定有一个滤网7,每个通孔5内均有一个能沿通孔5轴向滑动的拨杆8,当拨杆8转动至下端两第一转轴3之间和左上端第一转轴3与右下端第一转轴3之间位置时,拨杆8位于皮带4外侧的一端始终伸出通孔5,当拨杆8转动至左上端第一转轴3与左下端第一转轴3之间位置时,拨杆8位于皮带4外侧的一端伸至通孔5内,最下端的拨杆8下端与底座1上端面贴近且存在间隙;壳体1腔体下端位于皮带4的左端固定有斜板10,斜板10左低右高且其右端与左上端和左下端第一转轴3之间的皮带4贴合,皮带4内侧位于斜板10的上方固定有反冲管11,反冲管11能始终向皮带4左端内缘面吹气;所述的每列拨杆8位于皮带4内侧的一端均有一个横杆12上,拨杆8均固定在横杆12上,壳体1腔体前后侧壁上位于皮带4内侧分别开设有一个闭环的滑槽13,每个横杆12的前后两端分别位于前后两侧的滑槽13内,位于下端两第一转轴3之间和左上端第一转轴3与右下端第一转轴3之间位置的滑槽13与皮带4内侧面贴近开设,使拨杆8转动至下端两第一转轴3之间和左上端第一转轴3与右下端第一转轴3之间位置时,拨杆8位于皮带4外侧的一端始终伸出通孔5;位于左上端第一转轴3与左下端第一转轴3之间位置的滑槽13中部与皮带4内侧面间隔变大,使拨杆8转动至左上端第一转轴3与左下端第一转轴3之间位置时,拨杆8位于皮带4外侧的一端伸至通孔5内。
[0024]所述的位于左上端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杂质粗过滤机,包括去除左端面的矩形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右端面开设有进水口(2),壳体(1)腔体前后两端面之间有三个水平前后放置的第一转轴(3),三个第一转轴(3)分别转动连接在壳体(1)腔体的左上端、左下端和右下端,三个第一转轴(3)的外侧有一个皮带(4),第一转轴(3)能带动皮带(4)同步转动;皮带(4)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列通孔(5),相邻的两列通孔(5)交错布置,每两列通孔(5)之间均开设有前后方向的通槽(6),每个通槽(6)内均固定有一个滤网(7),每个通孔(5)内均有一个能沿通孔(5)轴向滑动的拨杆(8),当拨杆(8)转动至下端两第一转轴(3)之间和左上端第一转轴(3)与右下端第一转轴(3)之间位置时,拨杆(8)位于皮带(4)外侧的一端始终伸出通孔(5),当拨杆(8)转动至左上端第一转轴(3)与左下端第一转轴(3)之间位置时,拨杆(8)位于皮带(4)外侧的一端伸至通孔(5)内,最下端的拨杆(8)下端与底座(1)上端面贴近且存在间隙;壳体(1)腔体下端位于皮带(4)的左端固定有斜板(10),斜板(10)左低右高且其右端与左上端和左下端第一转轴(3)之间的皮带(4)贴合,皮带(4)内侧位于斜板(10)的上方固定有反冲管(11),反冲管(11)能始终向皮带(4)左端内缘面吹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杂质粗过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列拨杆(8)位于皮带(4)内侧的一端均有一个横杆(12)上,拨杆(8)均固定在横杆(12)上,壳体(1)腔体前后侧壁上位于皮带(4)内侧分别开设有一个闭环的滑槽(13),每个横杆(12)的前后两端分别位于前后两侧的滑槽(13)内,位于下端两第一转轴(3)之间和左上端第一转轴(3)与右下端第一转轴(3)之间位置的滑槽(13)与皮带(4)内侧面贴近开设;位于左上端第一转轴(3)与左下端第一转轴(3)之间位置的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博
申请(专利权)人:李亚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