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7844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2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其包括:冷源,被配置为提供冷却液;风冷部分,被配置为利用气体对电子设备进行冷却,所述风冷部分包括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经由第一管路连接至所述冷源以从所述冷源接收所述冷却液;以及液冷部分,被配置为利用液体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冷却,所述液冷部分包括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经由第二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出液口以从所述风冷部分接收所述冷却液,所述第二出液口经由第三管路连接至所述冷源以将所述冷却液返回到所述冷源中进行降温。所述冷源中进行降温。所述冷源中进行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系统


[0001]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电子设备冷却
,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数据中心正在逐渐从服务部分企业拓展到服务整个社会,成为一种新的基础设施。
[0003]数据中心通常需要提前数月、甚至数年进行规划和设计,而数据中心的实际业务需求对算力和网络的要求则是逐渐迭代与清晰化的过程。因此数据中心在前期规划时,往往会遭遇数据中心功率密度的布局和规划与未来真正上线的服务器设备的功率密度不匹配的问题。尤其是在服务器设备的产品形态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耦合时,这种矛盾尤为明显。如果数据中心所规划的功率密度过低,则无法承载未来高功率密度的服务器设备,尤其是对于图形处理器(GPU)设备,每个机柜只能安装少量高功率密度服务器,这会造成机架位的巨大浪费。而如果数据中心所规划的功率密度过高,则会导致大量的暖通能力无法被有效利用,这对数据中心的初投资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0004]因此,存在对于改进的数据中心冷却方案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系统,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以及其他潜在的问题。
[0006]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包括:冷源,被配置为提供冷却液;风冷部分,被配置为利用气体对电子设备进行冷却,所述风冷部分包括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经由第一管路连接至所述冷源以从所述冷源接收所述冷却液;以及液冷部分,被配置为利用液体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冷却,所述液冷部分包括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经由第二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出液口以从所述风冷部分接收所述冷却液,所述第二出液口经由第三管路连接至所述冷源以将所述冷却液返回到所述冷源中进行降温。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一旁通支路,连接在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三管路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管路中的所述冷却液的一部分直接引导到所述第三管路中。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旁通支路包括能够在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的至少一个第一阀。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源包括:冷却塔,所述冷却塔包括冷却塔出液口和冷却塔回液口,所述冷却塔出液口经由所述第一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进液口;以及干冷器,所述干冷器包括干冷器出液口和干冷器回液口,所述干冷器回液口经由所述第三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二出液口,所述干冷器出液口经由第四管路连接至所述冷却塔回液口。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旁通支路,连接在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将所述第四管路中的所述冷却液的至少一部分直接引导到所述第一管路中。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旁通支路包括能够在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的至少一个第二阀。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液口还经由管路连接至所述冷却塔回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还经由管路连接至所述干冷器出液口,所述第二管路中设置有能够在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的至少一个第三阀,并且所述第四管路中设置有能够在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的至少一个第四阀。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源包括冷却塔,所述冷却塔包括冷却塔出液口和冷却塔回液口,所述冷却塔出液口经由所述第一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冷却塔回液口经由所述第三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二出液口。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冷部分包括:第一风冷部分,被配置为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部分进行冷却,所述第一风冷部分设置有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以及第二风冷部分,被配置为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部分进行冷却,所述第二风冷部分设置有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部分还由所述液冷部分冷却。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冷部分包括被配置为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部分抽吸气体的第一风墙,并且所述第二风冷部分包括被配置为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部分抽吸气体的第二风墙。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部分还包括:冷量分配单元,所述冷量分配单元包括彼此进行热交换的第一冷却液循环路径和第二冷却液循环路径,所述第一冷却液循环路径连接至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以使所述冷却液在所述第一冷却液循环路径中流动,所述第二冷却液循环路径通过循环管路连接至所述电子设备以将所述第二冷却液循环路径中的另一冷却液提供给所述电子设备。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源还包括水冷式螺杆冷水机组和冰水机中的至少一项。
[001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利用温度阶梯和冷源整合等方式,可以在同一个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架构下,实现风冷向液冷切换、甚至风冷和液冷混布的高适应型数据中心方案。这种方案能够显著降低数据中心在前期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同时由于利用温度梯度以及将外部冷源整合等方式,这种高适应型方案使数据中心在各种形态下在节能、节水方面具有良好表现。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具有灵活部署和高适应性等优点的同时,还可以显著降低数据中心的PUE和WUE。将液冷技术与风冷解决方案有机组合,能够将液冷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以适应数据中心的快速部署。
[0019]应当理解,该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特征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20]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0021]图1至图3示出了常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至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4]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表示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除非特别申明,术语“或”表示“和/或”。术语“基于”表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示例实施例”和“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指代不同的或相同的对象。
[0025]随着芯片功率密度的不断升高,通用服务器的单机柜功率密度还会继续提升。当单机柜功率密度超过一定的限度,例如超过10kW

15kW时,数据中心的房间级空调系统的制冷能力将会面临挑战,此时往往采用近端制冷的方式或者一些特殊的方式来满足服务器设备的散热需求,这就直接影响到机房的规划与设计。
[0026]风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系统,包括:冷源(81),被配置为提供冷却液;风冷部分(2),被配置为利用气体对电子设备进行冷却,所述风冷部分(2)包括第一进液口(211)和第一出液口(212),所述第一进液口(211)经由第一管路(911)连接至所述冷源(81)以从所述冷源(81)接收所述冷却液;以及液冷部分(3),被配置为利用液体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冷却,所述液冷部分(3)包括第二进液口(311)和第二出液口(312),所述第二进液口(311)经由第二管路(912)连接至所述第一出液口(212)以从所述风冷部分(2)接收所述冷却液,所述第二出液口(312)经由第三管路(913)连接至所述冷源(81)以将所述冷却液返回到所述冷源(81)中进行降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一旁通支路(4),连接在所述第二管路(912)与所述第三管路(913)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管路(912)中的所述冷却液的一部分直接引导到所述第三管路(913)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旁通支路(4)包括能够在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的至少一个第一阀(4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冷源(81)包括:冷却塔(82),所述冷却塔(82)包括冷却塔出液口(821)和冷却塔回液口(822),所述冷却塔出液口(821)经由所述第一管路(911)连接至所述第一进液口(211);以及干冷器(83),所述干冷器(83)包括干冷器出液口(831)和干冷器回液口(832),所述干冷器回液口(832)经由所述第三管路(913)连接至所述第二出液口(312),所述干冷器出液口(831)经由第四管路(914)连接至所述冷却塔回液口(82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旁通支路(5),连接在所述第四管路(914)与所述第一管路(911)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将所述第四管路(914)中的所述冷却液的至少一部分直接引导到所述第一管路(911)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旁通支路(5)包括能够在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的至少一个第二阀(51)。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婷郭晓亮高兵井汤博王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有竹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