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拖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7816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旋转拖把,包括拖杆和拖把头。拖杆包括螺纹筒、升降杆、旋转头、止动连接座和联动支撑筒。螺纹筒设有内螺纹。旋转头容置在螺纹筒内,升降杆与旋转头联动连接。旋转头上用于滑动连接内螺纹的侧面为第一侧面,内螺纹上用于滑动连接旋转头的侧面为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贴合,以使旋转头与螺纹筒之间为面接触配合关系;螺纹筒的底盖插接在螺纹筒的底部,止动连接座的顶部与底盖抵接,联动支撑筒套接在螺纹筒外,并与螺纹筒轴向止动连接,止动连接座也容置在联动支撑筒内并与联动支撑筒轴向止动连接;底盖与螺纹筒共同围合的储备区域填充有润滑油。止动连接座与拖把头铰接。其通过对多个部位进行结构改良,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长了使用寿命。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拖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拖把
,尤其涉及旋转拖把。

技术介绍

[0002]旋转拖把相比于普通拖把具有便于清洗和便于甩水的明显优势。通过升降杆、螺纹筒、拖把水桶的配合,使得旋转拖把能够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将水和杂质甩到拖把水桶内。
[0003]然而,现有的旋转拖把虽然好用,但也基于其升降杆需要频繁地作升降运动,振动幅度也较大,从而使得其多部位容易受损(例如螺纹筒的内螺纹等等),从而缩减了旋转拖把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旋转拖把,其通过对多个部位进行结构改良,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旋转拖把,包括拖杆和拖把头;
[0007]所述拖杆包括螺纹筒、升降杆、旋转头、止动连接座和联动支撑筒;所述螺纹筒设有沿所述螺纹筒的轴向进行螺旋延伸的内螺纹;所述旋转头容置在所述螺纹筒内,所述升降杆与所述旋转头联动连接,以使所述旋转头跟随所述升降杆相对于所述螺纹筒进行升降运动;所述旋转头上用于滑动连接所述内螺纹的侧面为第一侧面,所述内螺纹上用于滑动连接所述旋转头的侧面为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贴合,以使所述旋转头与所述螺纹筒之间为面接触配合关系;所述螺纹筒的底盖插接在所述螺纹筒的底部,所述止动连接座的顶部与所述底盖抵接,所述联动支撑筒套接在所述螺纹筒外,并与所述螺纹筒轴向止动连接,所述止动连接座也容置在所述联动支撑筒内并与所述联动支撑筒轴向止动连接;所述底盖与所述螺纹筒共同围合的储备区域填充有润滑油;
[0008]所述止动连接座与所述拖把头铰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为平面结构;或者,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为弧面结构,且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两者中的其中一者包裹着另一者。
[0010]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头具有中心孔;所述升降杆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设有配合部和限位部,所述升降杆活动地穿设于所述中心孔;所述配合部设有止动齿面,所述旋转头设有被止动齿面,所述止动齿面与所述被止动齿面适配;所述旋转头位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配合部之间,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升降杆在所述配合部和所述限位部之间进行轴向窜动,以使所述止动齿面与所述被止动齿面啮合或分离;所述升降杆沿自身径向由外向内凹陷以形成凹陷部,所述配合部通过注塑的方式熔接在所述升降杆外围并填充所述凹陷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杆的顶部活动地穿设于所述螺纹筒的顶盖,所述升降杆连接有弹性变形缓冲件,所述弹性变形缓冲件位于所述螺纹筒的顶盖的正上方;当所述弹性变
形缓冲件刚好与所述螺纹筒的顶盖抵接时,所述升降杆的底部位于所述储备区域的上方。
[0012]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杆的顶部连接有螺纹头,所述螺纹头用于螺纹连接旋转拖把的把柄;所述螺纹头的底部固定套接有防护圆筒,所述联动支撑筒活动地套接在所述防护圆筒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拖把还包括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内套和外套,所述外套套接在所述内套外,并与所述内套螺纹连接;所述内套与所述防护圆筒固定连接,所述外套能够夹紧所述联动支撑筒。
[0014]进一步地,所述止动连接座通过摆动杆与所述拖把头的铰接座进行枢接;所述铰接座穿设于所述拖把头的旋转板的中心通孔,所述摆动杆与所述铰接座通过枢转轴进行枢接,所述摆动杆与所述拖把头两者中的其中一者设有径向凸起,另一者设有径向凹槽,所述径向凸起与所述径向凹槽嵌合,以使所述摆动杆与所述拖把头径向联动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摆动杆包括相互独立的杆主体和径向止动压盖,所述杆主体与所述径向止动压盖之间能够相互锁止;所述杆主体与所述铰接座枢接,所述径向止动压盖盖合在所述拖把头的顶部,所述径向凹槽或所述径向凸起设于所述径向止动压盖。
[0016]进一步地,所述拖把头的旋转板设有内圈通孔组和外圈通孔组;所述内圈通孔组包括多个第一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环绕所述旋转板的轴线间隔地设置;所述外圈通孔组包括多个第二通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环绕所述旋转板的轴线间隔地设置;所述外圈通孔组围设在所述内圈通孔组的外围。
[0017]进一步地,所述拖把头还包括盘状外壳,所述盘状外壳的外缘向下凸起以形成固定连接环,所述盘状外壳的中部具有避让通孔,所述盘状外壳由上至下地套接所述旋转板,以使所述盘状外壳的所述固定连接环固定套接在所述旋转板的外围。
[0018]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1、通过将旋转头的第一侧面和螺纹筒的内螺纹的第二侧面进行面接触以替代现有技术的线接触,从而使得旋转头与螺纹筒之间的压强大幅度下降,从而使得螺纹筒的内螺纹不易磨损。
[0020]2、安装底盖前,先将润滑油填充储备区域,然后再安装底盖在螺纹筒上,如此,可以使得旋转头与螺纹筒之间的配合更加柔顺,磨损也更小。通过联动支撑筒与螺纹筒进行轴向固定,使得联动支撑筒能够对止动连接座进行轴向固定,从而使得受止动连接座承托的底盖也被轴向固定而不脱落。这样设置,是基于升降杆频繁地产生轴向冲击力,使得底盖可能因此脱离,而通过止动连接座对底盖进行承托,从而解决了因底盖脱落而导致润滑油丢失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延长其旋转拖把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拖把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的拖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的分解图;
[0024]图4为图3的进一步分解图;
[0025]图5为图2的剖视图;
[0026]图6为图5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7为图6的旋转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图1的拖把头与拖杆的摆动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图8的分解图;
[0030]图10为图1的拖把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为图10的另一视角图。
[0032]图中:100、拖杆;110、螺纹筒;111、内螺纹;1111、第二侧面;112、底盖;1121、储备区域;120、升降杆;121、配合部;1211、止动齿面;122、限位部;130、旋转头;131、第一侧面;132、中心孔;133、被止动齿面;134、横向通孔;140、止动连接座;150、联动支撑筒;160、弹性变形缓冲件;170、螺纹头;180、防护圆筒;190、摆动杆;191、杆主体;192、径向止动压盖;1921、径向凹槽;200、拖把头;210、旋转板;211、中心通孔;212、内圈通孔组;2121、第一通孔;213、外圈通孔组;2131、第二通孔;220、盘状外壳;221、固定连接环;222、避让通孔;223、径向凸起;224、环形容置凹槽;230、铰接座;231、盲孔;300、锁止机构;310、内套;320、外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旋转拖把,其特征在于,包括拖杆(100)和拖把头(200);所述拖杆(100)包括螺纹筒(110)、升降杆(120)、旋转头(130)、止动连接座(140)和联动支撑筒(150);所述螺纹筒(110)设有沿所述螺纹筒(110)的轴向进行螺旋延伸的内螺纹(111);所述旋转头(130)容置在所述螺纹筒(110)内,所述升降杆(120)与所述旋转头(130)联动连接,以使所述旋转头(130)跟随所述升降杆(120)相对于所述螺纹筒(110)进行升降运动;所述旋转头(130)上用于滑动连接所述内螺纹(111)的侧面为第一侧面(131),所述内螺纹(111)上用于滑动连接所述旋转头(130)的侧面为第二侧面(1111),所述第一侧面(131)与所述第二侧面(1111)贴合,以使所述旋转头(130)与所述螺纹筒(110)之间为面接触配合关系;所述螺纹筒(110)的底盖(112)插接在所述螺纹筒(110)的底部,所述止动连接座(140)的顶部与所述底盖(112)抵接,所述联动支撑筒(150)套接在所述螺纹筒(110)外,并与所述螺纹筒(110)轴向止动连接,所述止动连接座(140)也容置在所述联动支撑筒(150)内并与所述联动支撑筒(150)轴向止动连接;所述底盖(112)与所述螺纹筒(110)共同围合的储备区域(1121)填充有润滑油;所述止动连接座(140)与所述拖把头(200)铰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131)和所述第二侧面(1111)均为平面结构;或者,所述第一侧面(131)和所述第二侧面(1111)均为弧面结构,且所述第一侧面(131)和所述第二侧面(1111)两者中的其中一者包裹着另一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头(130)具有中心孔(132);所述升降杆(120)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设有配合部(121)和限位部(122),所述升降杆(120)活动地穿设于所述中心孔(132);所述配合部(121)设有止动齿面(1211),所述旋转头(130)设有被止动齿面(133),所述止动齿面(1211)与所述被止动齿面(133)适配;所述旋转头(130)位于所述限位部(122)与所述配合部(121)之间,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升降杆(120)在所述配合部(121)和所述限位部(122)之间进行轴向窜动,以使所述止动齿面(1211)与所述被止动齿面(133)啮合或分离;所述升降杆(120)沿自身径向由外向内凹陷以形成凹陷部,所述配合部(121)通过注塑的方式熔接在所述升降杆(120)外围并填充所述凹陷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120)的顶部活动地穿设于所述螺纹筒(110)的顶盖,所述升降杆(120)连接有弹性变形缓冲件(160),所述弹性变形缓冲件(160)位于所述螺纹筒(110)的顶盖的正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焕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居尔家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