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式温湿度控制水路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与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771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串联式温湿度控制水路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属于空调技术领域。该串联式温湿度控制水路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制冷循环模式控制方法和/或制热模式控制方法,制冷循环模式控制方法包括制冷水路控制步骤、制冷湿度控制步骤以及制冷温度控制步骤,通过控制第一调节阀的开度进行湿度控制,通过控制第一调节阀与第二调节阀的开度的分别控制从而进行温度控制。制热模式控制方法包括制热水路控制步骤以及制热温度控制步骤,通过控制第一调节阀控制新风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温湿度模块共用一套水源,充分利用两个模块对不同水温的要求,合理串联控制流量,控制可靠,温湿度的控制更加高效,舒适度更高。舒适度更高。舒适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串联式温湿度控制水路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与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串联式温湿度控制水路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与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相关技术中,温湿度控制水路系统中,一般是温度处理模块与湿度处理模块相互独立,采用两套水源分别给两个模块供水。室内温度调节,通过显冷设备走高温冷冻水来处理室内显热;室内湿度调节,通过湿度处理模块走低温冷冻水来处理室内潜热。但是,这种温湿度控制水路系统,需要提供两套水源分别提供高温冷冻水和低温冷冻水,以通过温度处理模块和湿度处理模块分别处理显热负荷和显热复合,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联式温湿度控制水路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与存储介质,基于使用单套水源的温湿度模块串联的调节系统,对目标空间的湿度以及温度进行控制。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串联式温湿度控制水路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调节目标空间的温度和/或湿度;
[0006]所述串联式温湿度控制水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路、第一换热器、第二水路、第二换热器、第三水路,还包括供水设备、调节旁路、第一调节阀以及第二调节阀;所述第一水路与所述第三水路分别与所述供水设备连接;所述调节旁路通过所述调节旁路通过第一连通节点与所述第一水路连接,通过第二连通节点与所述第二水路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设于所述第一连通节点与所述第二连通节点之间,所述第二调节阀设于所述调节旁路;
[0007]所述控制方法用于对所述串联式温湿度控制水路系统进行控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制冷循环模式控制方法,
[0008]和/或制热循环模式控制方法;所述制冷循环模式控制方法包括制冷水路控制步骤,还包括制冷湿度控制步骤和/或制冷温度控制步骤;所述制热循环模式控制方法包括制热水路控制步骤以及制热温度控制步骤;
[0009]所述制冷水路控制步骤:将所述供水设备内的换热介质送入第一水路,将所述第三水路内的换热介质送至所述供水设备;
[0010]所述制冷湿度控制步骤: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调节所述目标空间内的湿度;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的开度,控制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的流量;
[0011]所述制冷温度控制步骤:通过第二换热器调节所述目标空间的温度;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以及所述第二调节阀的开度,控制流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的温度;
[0012]所述制热水路控制步骤:将所述供水设备内的换热介质送入第三水路,将所述第
一水路内的换热介质送至所述供水设备;
[0013]所述制热温度控制步骤: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一换热器调节所述目标空间的温度;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的开度,以控制流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的流量,从而控制新风系统的送风风道的出风温度。
[0014]作为优选,在所述制冷湿度控制步骤中,根据目标空间的当前湿度RHc与目标湿度RHt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的开度;
[0015]在所述制冷温度控制步骤中,根据所述目标空间的露点温度Td、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水温度T1控制所述第二调节阀的开度。
[0016]作为优选,所述制冷湿度控制步骤包括第一制冷湿度控制步骤,所述第一制冷湿度控制步骤包括:无所述目标湿度RHt,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关闭,以关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除湿功能;
[0017]所述制冷温度控制步骤包括第一制冷温度控制步骤,所述第一制冷温度控制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第二调节阀打开,通过控制所述供水设备的出水温度T2,调整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水温度T1,控制T1>Td;
[0018]所述制冷循环模式控制方法包括第一制冷温湿度控制方法;所述第一制冷温湿度控制方法中包括所述制冷水路控制步骤、所述第一制冷湿度控制步骤、所述第一制冷温度控制步骤。
[0019]作为优选,所述制冷湿度控制步骤包括第二制冷湿度控制步骤,所述第二制冷湿度控制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打开,计算湿度偏离值

RH,

RH=所述目标空间的当前湿度RHc

所述目标湿度RHt,根据

RH控制第一调节阀的开度加大或减小;
[0020]所述制冷温度控制步骤包括第二制冷温度控制步骤,所述第二制冷温度控制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第二调节阀打开,计算温度偏离值

T1,

T1=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水温度T1

所述目标空间的露点温度Td,根据

T1控制所述第二调节阀的开度加大或减小;
[0021]所述制冷循环控制方法包括第二制冷温湿度控制方法;所述第二制冷温湿度控制方法中,执行所述制冷水路控制步骤、所述第二制冷湿度控制步骤、所述第二制冷温度控制步骤。
[0022]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二制冷湿度控制步骤中:在每个调节周期TP1,重新计算所述

RH;在每个所述调节周期TP1内,对所述第一调节阀的控制方法为:
[0023]当所述

RH≥a1时,所述第一调节阀的开度加大x1%;
[0024]当所述

RH≤a2时,所述第一调节阀的开度减小x2%;
[0025]当所述a2<

RH<a1,所述第一调节阀保持于当前开度;
[0026]在所述第二制冷温度控制步骤中,在每个调节周期TP2,重新计算所述

T1;在每个所述调节周期TP2内,对所述第二调节阀的控制方法为:
[0027]当所述

T1≥b1时,所述第二调节阀的开度加大y1%;
[0028]当所述

T1≤b2时,所述第二调节阀的开度减小y2%;
[0029]当所述b2<

T1<b1,所述第二调节阀保持于当前开度。
[0030]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二制冷温度控制步骤中,当所述第二调节阀的开度减小至0%并且所述

T1≤b2时,控制所述供水设备的出水温度T2增加,直至

T1≤b2。
[0031]作为优选,所述的串联式温湿度控制水路系统还包括新风系统以及加湿模块,所
述新风系统包括送风风道,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加湿模块设于所述送风风道;
[0032]所述制冷湿度控制步骤包括第三制冷湿度控制步骤,所述第三制冷湿度控制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关闭,控制所述加湿模块打开;
[0033]所述制冷湿度控制步骤包括第三制冷温度控制步骤,所述第三制冷温度控制步骤与所述第二制冷温度控制步骤相同。
[0034]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制热循环模式控制方法,所述制热循环模式控制方法包括:
[0035]制热水路控制步骤:将所述供水设备内的换热介质送入第三水路,将所述第一水路内的换热介质送至所述供水设备,以使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联式温湿度控制水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调节目标空间的温度和/或湿度;所述串联式温湿度控制水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路(31)、第一换热器(41)、第二水路(32)、第二换热器(51)、第三水路(33),还包括供水设备(11)、调节旁路(34)、第一调节阀以及第二调节阀;所述第一水路(31)与所述第三水路(33)分别与所述供水设备(11)连接;所述调节旁路(34)通过第一连通节点(351)与所述第一水路(31)连接,通过第二连通节点(352)与所述第二水路(32)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设于所述第一连通节点(351)与所述第二连通节点(352)之间,所述第二调节阀设于所述调节旁路(34);所述控制方法用于对所述串联式温湿度控制水路系统进行控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制冷循环模式控制方法,和/或制热循环模式控制方法;所述制冷循环模式控制方法包括制冷水路控制步骤,还包括制冷湿度控制步骤和/或制冷温度控制步骤;所述制热循环模式控制方法包括制热水路控制步骤以及制热温度控制步骤;所述制冷水路控制步骤:将所述供水设备(11)内的换热介质送入第一水路(31),将所述第三水路(33)内的换热介质送至所述供水设备(11);所述制冷湿度控制步骤: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41)调节所述目标空间内的湿度;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的开度,控制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41)的换热介质的流量;所述制冷温度控制步骤:通过第二换热器(51)调节所述目标空间的温度;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以及所述第二调节阀的开度,控制流入所述第二换热器(51)的换热介质的温度;所述制热水路控制步骤:将所述供水设备(11)内的换热介质送入第三水路(33),将所述第一水路(31)内的换热介质送至所述供水设备(11);所述制热温度控制步骤: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51)以及所述第一换热器(41)调节所述目标空间的温度;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的开度,以控制流入所述第一换热器(41)的换热介质的流量,从而控制新风系统的送风风道(70)的出风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温湿度控制水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湿度控制步骤中,根据目标空间的当前湿度RHc与目标湿度RHt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的开度;在所述制冷温度控制步骤中,根据所述目标空间的露点温度Td、所述第二换热器(51)的进水温度T1控制所述第二调节阀的开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联式温湿度控制水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湿度控制步骤包括第一制冷湿度控制步骤,所述第一制冷湿度控制步骤包括:无所述目标湿度RHt,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关闭,以关闭所述第一换热器(41)的除湿功能;所述制冷温度控制步骤包括第一制冷温度控制步骤,所述第一制冷温度控制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第二调节阀打开,通过控制所述供水设备(11)的出水温度T2,调整所述第二换热器(51)的进水温度T1,控制T1>Td;所述制冷循环模式控制方法包括第一制冷温湿度控制方法;所述第一制冷温湿度控制方法中包括所述制冷水路控制步骤、所述第一制冷湿度控制步骤、所述第一制冷温度控制步骤。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串联式温湿度控制水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
湿度控制步骤包括第二制冷湿度控制步骤,所述第二制冷湿度控制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打开,计算湿度偏离值

RH,

RH=所述目标空间的当前湿度RHc

所述目标湿度RHt,根据

RH控制第一调节阀的开度加大或减小;所述制冷温度控制步骤包括第二制冷温度控制步骤,所述第二制冷温度控制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第二调节阀打开,计算温度偏离值

T1,

T1=所述第二换热器(51)的进水温度T1

所述目标空间的露点温度Td,根据

T1控制所述第二调节阀的开度加大或减小;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亮黄世哲刘远辉吴东华雷朋飞张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