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客车内空气净化消杀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729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客车内空气净化消杀的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安装在客车空调回风口处,在壳体的内部形成风流通道,在风流通道处且顺着风流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层、消杀层和消解层;所述过滤层设置有初效过滤网;所述消杀层设置有紫外消毒灯、低温等离子发生装置或臭氧发生器;所述消解层设置有多孔板,在多孔板上设置有吸附剂颗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杀灭空气中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去除氨气、脂肪酸、醛类、脂类、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异味分子,降解有害气体,改善客车内空气质量,提供健康洁净的车内空气环境。供健康洁净的车内空气环境。供健康洁净的车内空气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客车内空气净化消杀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客车内空气净化消杀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客车是生活常用的交通工具,它不仅可以方便我们的日常出行,同时还节约了宝贵的能源。但是车内属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且人员复杂繁多,容易传播细菌病毒。不流通的空气环境还会产生异味气体,使得车内空气质量较差。现在大部分客车上均安装有空调系统,且配有过滤网,但是空调过滤网仅能阻挡大颗粒粉尘,无净化消杀效果,且随着时间推移,尘埃和细菌病毒堆积,影响空调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更严重的会造成二次污染,加速病毒细菌传播。因此如何有效净化车内空气,保障车厢内空气环境安全,让驾驶员和乘客沐浴在清新健康的乘车环境中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客车内空气净化消杀的装置。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用于客车内空气净化消杀的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安装在客车空调回风口处,在壳体的内部形成风流通道,在风流通道处且顺着风流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层、消杀层和消解层;
[0006]所述过滤层设置有初效过滤网;
[0007]所述消杀层设置有紫外消毒灯、低温等离子发生装置或臭氧发生器;
[0008]所述消解层设置有多孔板,在多孔板上设置有吸附剂颗粒。
[0009]优选的,所述过滤层的厚度为4

7mm。
[0010]优选的,所述初效过滤网为折叠式或板式。<br/>[0011]优选的,在初效过滤网的上端左右两侧设置有直角卡槽,在壳体的下端设置有与直角卡槽相配合的弯折头。
[0012]优选的,所述壳体是由钣金材料加工制成的;壳体包括两个Z型钣金件,分别位于左右两侧,在两个Z型钣金件之间设置有两个U型钣金件,分别位于前后两侧;所述Z型钣金件和U型钣金件之间通过螺钉紧固。
[0013]优选的,所述消杀层的厚度为20

30mm。
[0014]优选的,所述紫外消毒灯采用能够发出254nm波长紫外线的紫外灯管,紫外灯管的数目为2

4根。
[0015]优选的,所述紫外灯管的排布方向与气流方向垂直;且多根紫外灯管呈上下交错布置。
[0016]优选的,所述消解层的厚度为5

10mm。
[0017]优选的,所述吸附剂颗粒的内部为连通的多级孔结构。
[0018]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9]1、本技术可以有效杀灭空气中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去除氨气、脂肪酸、醛类、脂类、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异味分子,降解有害气体,改善客车内空气质量,提供健康洁净的车内空气环境。
[0020]2、本技术可安装于车内空调回风口处,在空调风机的负压腔下,依次经过过滤层、消杀层和消解层;装置壳体采用Z型钣金件与U型钣金件组合,容易与空调系统结合安装,且拆装方便,便于后期维护。
[0021]3、本技术中消解层将吸附剂颗粒固定于多孔板上,且吸附剂颗粒的内部为连通的多级孔结构,气体通过时被分成很多微小气流,流场分布更加均匀,污染物与吸附剂接触充分,提高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中初效过滤网与壳体连接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中壳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结合附图,一种用于客车内空气净化消杀的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安装在客车空调回风口处,在壳体的内部形成风流通道,在风流通道处且顺着风流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层2、消杀层3和消解层4。所述过滤层2设置有初效过滤网5。所述消杀层设置有紫外消毒灯6。所述消解层设置有多孔板7,在多孔板上设置有吸附剂颗粒。
[0027]本技术空气净化消杀的装置安装于客车空调回风口处,在空调风机的负压腔下,车内含污染物的气体首先通过过滤层2,去除大部分烟雾、灰尘、PM2.5等,然后进入消杀层3,全效杀灭螨虫及细菌、霉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最后进入消解层4,高效消除降解氨气、脂肪酸、醛类、脂类、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异味分子,净化后的空气沿风道从出风口流出,保证车内空气洁净。
[0028]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设计,所述过滤层2或者说过滤区域的厚度为4

7mm。所述初效过滤网5为折叠式或板式,在保证风量的情况下,去除大部分颗粒物。在初效过滤网5的上端左右两侧设置有直角卡槽8,在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与直角卡槽相配合的弯折头9。
[0029]更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是由钣金材料加工制成的。壳体1包括两个Z型钣金件101,分别位于左右两侧,在两个Z型钣金件101之间设置有两个U型钣金件102,分别位于前后两侧。Z型钣金件101上端折出部分用于固定在车内空调回风口处,Z型钣金件下端折进部分用于固定放置过滤层2。上述弯折头9即设置在Z型钣金件下端折进部分。所述Z型钣金件101和U型钣金件102之间通过螺钉紧固,后期需要维护等时可直接拆卸前侧U型钣金件。
[0030]进一步的,所述消杀层3或者说消杀区域的厚度为20

30mm。所述紫外消毒灯采用能够发出254nm波长紫外线的紫外灯管,紫外灯管的数目为2

4根。所述紫外灯管的排布方向与气流方向垂直;且多根紫外灯管呈上下交错布置。254nm波长的紫外线(UVC)在病原微生物DNA的特征吸收区域,很容易被微生物的DNA吸收,破坏及改变其DNA或RNA结构,使其当
即死亡或无法繁殖后代。
[0031]更进一步的,所述消解层4或者说消解区域的厚度为5

10mm。消解层4采用分子筛吸附剂颗粒,吸附剂能够快速捕捉异味分子,并进一步在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下,将吸附剂上的异味分子氧化降解形成无毒无害的小分子物质,减少二次污染。
[0032]另外,所述吸附剂颗粒的内部为连通的多级孔结构。在负压腔的作用下,气流通过吸附剂内部多级微小孔道,吸附剂固定于多孔板上,从而可以使流场分布更加均匀,气体与吸附剂接触充分,提高处理效果。
[0033]当然,上述消杀层也可采用低温等离子发生装置或臭氧发生器,以杀灭霉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0034]上述多孔板也可通过上下直角卡槽固定。
[003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6]一种用于客车内空气净化消杀的装置,包括钣金壳体、过滤层2、消杀层3和消解层4。本净化装置安装于客车空调回风口处,在空调风机的负压腔下,车内含污染物的气体首先通过过滤层,去除大部分烟雾、灰尘、PM2.5等,然后进入消杀层,全效杀灭螨虫及细菌、霉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最后进入消解层,高效消除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客车内空气净化消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安装在客车空调回风口处,在壳体的内部形成风流通道,在风流通道处且顺着风流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层、消杀层和消解层;所述过滤层设置有初效过滤网;所述消杀层设置有紫外消毒灯、低温等离子发生装置或臭氧发生器;所述消解层设置有多孔板,在多孔板上设置有吸附剂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客车内空气净化消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的厚度为4

7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客车内空气净化消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效过滤网为折叠式或板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客车内空气净化消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初效过滤网的上端左右两侧设置有直角卡槽,在壳体的下端设置有与直角卡槽相配合的弯折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客车内空气净化消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是由钣金材料加工制成的;壳体包括两个Z型钣金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颖王瑗王杰甄崇礼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创启迈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