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织造缠结系统及制造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7150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13
本文各方面涉及包括非线性缠结接缝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及其生产方法和系统。该复合非织造织物包括至少第一非织造层、第二层和位于第一非织造层与第二层之间的填充材料。当该复合非织造织物形成为衣物时,非线性缠结接缝之间的区域可以有助于存储和保持热量以提供隔热,并且非线性缠结接缝可以有助于防止填充材料的移位或漂移。的移位或漂移。的移位或漂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织造缠结系统及制造方法


[0001]本文各方面涉及适用于衣物的具有非线性缠结接缝(non

linear entangled seams)的非织造织物(nonwoven textile)及其生产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隔热衣物通常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将织物材料(例如,织造或针织(knit)织物)的衣片彼此邻近地定位,可选地在预定位置处将粘合剂施加到织物材料的衣片,在预定位置处将织物材料热压和/或缝合在一起以形成将隔板分开的线性接缝,并且用羽绒或其他类型的隔热填充材料填充隔板。由于用于形成衣物的不同材料的数量,这种构造方法可能是昂贵的,并且还可能是时间密集的。此外,与例如纺织织物材料中使用的纱线、使用纱线编织或针织织物材料、施加粘合剂、热压或缝合接缝以及填充隔板相关联的能量成本和碳足迹可能较高,并且由于存在大量不同的材料,所得衣物的可回收性可能受到限制。当用于形成衣物的织物材料包括某种类型的元素的重复可视布置(visual arrangement)(例如,印花部件的可视布置、接缝的可视布置等)时,可能存在材料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造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方法,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包括第一非织造层、第二层和位于所述第一非织造层与所述第二层之间的填充材料,所述方法包括:当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处于缠结机上的第一位置时,使缠结头接合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以在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上形成第一缠结区域;推进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在材料流动方向上穿过所述缠结机;在不平行于所述材料流动方向的第一方向上移动所述缠结头和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当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处于在所述材料流动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推进的第二位置时,使所述缠结头接合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以在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上形成第二缠结区域,所述第二缠结区域从所述第一缠结区域延伸以形成非线性缠结接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缠结区域和所述第二缠结区域中的每一个处,来自所述第一非织造层的纤维延伸穿过所述填充材料并进入所述第二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缠结区域与所述第二缠结区域部分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缠结区域与所述第二缠结区域之间的重叠区域处的针脚密度大于在所述第一缠结区域和所述第二缠结区域的其余部分处的针脚密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方法,其中当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缠结头在垂直于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的表面平面的方向上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所述第二缠结区域之后,在所述材料流动方向上推进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在不平行于所述材料流动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缠结头或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当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处于在所述材料流动方向上从所述第二位置推进的第三位置时,使所述缠结头接合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以在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上形成第三缠结区域,所述第三缠结区域从所述第二缠结区域延伸以形成所述非线性缠结接缝。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缠结区域与所述第二缠结区域部分重叠。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缠结区域邻近所述第二缠结区域地定位。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巴伦
申请(专利权)人: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