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7033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11
提供一种能够容易进行连接对象和连接器的连接作业的连接器。连接器(10)具备:具有可挠性的电线(20);端子(30),与电线(20)连接;以及壳体(40),收纳电线(20)及端子(30)。壳体(40)具备收纳电线(20)的壳体主体(50)、和收纳且保持端子(30)的保持体(70)。保持体(70)通过以与壳体主体(50)之间具有游隙的状态装配于壳体主体(50),从而构成为相对于壳体主体(50)能与端子(30)一起在面方向摇动。电线(20)在与Z轴方向交叉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到壳体主体(50)的外部,并且构成为追随端子(30)的摇动而相对于壳体主体(50)能在延伸方向滑动。在壳体主体(50)与电线(20)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容许追随端子(30)的摇动的电线(20)的弯折。追随端子(30)的摇动的电线(20)的弯折。追随端子(30)的摇动的电线(20)的弯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0001]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与车辆用的机器等连接的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具备端子、与端子连接的电线、以及将端子及电线覆盖的屏蔽壳。
[0003]端子在机器和连接器连接的连接方向延伸。电线在与上述连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到屏蔽壳的外部。在端子及电线与屏蔽壳之间设置有绝缘树脂部。通过绝缘树脂部,端子、电线以及屏蔽壳一体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11311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5]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中,通过绝缘树脂部,端子和屏蔽壳一体化。因此,在连接器所连接的连接对象和连接器的位置从正规位置偏离的情况下,有可能将连接对象和连接器连接的作业变得困难。
[0006]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进行连接对象和连接器的连接作业。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7]本公开的连接器,与连接对象连接,所述连接器具备:具有可挠性的电线;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与连接对象连接,所述连接器具备:具有可挠性的电线;端子,与所述电线连接;以及壳体,收纳所述电线及所述端子,在将所述连接对象和所述连接器连接的方向设为连接方向,将沿着与所述连接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的方向设为面方向时,所述壳体具备收纳所述电线的壳体主体、和收纳且保持所述端子的保持体,所述保持体通过以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具有游隙的状态装配于所述壳体主体,从而构成为相对于所述壳体主体能与所述端子一起在所述面方向摇动,所述电线在与所述连接方向交叉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到所述壳体主体的外部,并且构成为追随所述端子的摇动而相对于所述壳体主体能在所述延伸方向滑动,在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电线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容许追随所述端子的摇动的所述电线的弯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具有:第1延伸部,与所述连接对象电连接并且在所述连接方向延伸;第2延伸部,与所述电线电连接并且在所述延伸方向延伸;以及弯折部,位于所述第1延伸部与所述第2延伸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主体具有:第1收纳部,设置有所述间隙;和第2收纳部,将所述电线支承为能在所述延伸方向滑动,所述第2收纳部设置于比所述第1收纳部远离所述保持体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2收纳部具有支承突部,所述支承突部从所述第2收纳部的内表面朝向所述电线突出,并且将所述电线支承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冈宏幸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