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接式换撑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6888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09
本申请公开一种拼接式换撑梁,包括支撑底座、滑动座、阻尼环、传动管、阻力弹簧和头部管,支撑底座用于安装在支护桩上,支撑底座上设有空腔,阻尼环设置在空腔内并与支撑底座连接,滑动座设置在阻尼环靠近支护桩的一侧并与支撑底座连接固定,滑动座穿过阻尼环并与其接触,传动管设置在阻尼环靠近楼板的一侧并与其连接固定,头部管的一端伸入空腔内并与传动管连接,头部管另一端伸出空腔并用于与楼板连接,阻力弹簧设置在传动管内,阻力弹簧的一端与滑动座连接固定,另一端与头部管连接固定。支护桩传递到支撑底座的土压力通过阻尼块、阻力弹簧传递至楼板,通过支护桩的位移形变和换支撑梁的形变释放土压,避免楼板在换撑时因承担的压力过大而瞬间崩裂的情形。担的压力过大而瞬间崩裂的情形。担的压力过大而瞬间崩裂的情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拼接式换撑梁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基础坑
,具体涉及一种拼接式换撑梁。

技术介绍

[0002]施工过程中,地下室外墙与支护桩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称为肥槽,用作施工空间,在地下室施工完成后会回填该区域。最初支撑是作用在基坑各边的桩上,随着地下室主体不断向上浇筑,现有支撑将阻碍地下室的施工,因此需采取换撑措施,拆掉支撑,此时会在肥槽区域内,选用换撑梁。
[0003]换撑梁的一端撑在支护桩,另一端撑在楼板上,支护桩两端承担的力,换成了一端用支护桩,另一端换成用楼板承担及传递荷载。
[0004]现有的换撑梁有混凝土梁及钢支撑梁,但多为刚性支撑梁,在日常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拆掉支撑梁,楼板瞬间崩裂的情况。这是因为支护桩侧承受土压力较大,在采用刚性支撑梁时,支撑梁与支护桩和楼板成为一个固定整体,楼板一侧承受巨大的荷载,当载荷超过楼板极限强度时,瞬间挤裂支撑梁。
[0005]为防止出现上述情况,常用解决的措施是对支护桩进行加固,避免支护桩变形过大,或是加强楼板支撑梁侧的强度,增加了支护成本,且效果有限。<b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接式换撑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1)、滑动座(2)、阻尼环(3)、传动管(4)、阻力弹簧(5)和头部管(6),所述支撑底座(1)用于安装在支护桩上,且所述支撑底座(1)靠近楼板的一侧设有空腔(13),所述滑动座(2)、阻尼环(3)、传动管(4)均设置在所述空腔(13)内,且所述阻尼环(3)与所述支撑底座(1)连接,所述滑动座(2)设置在所述阻尼环(3)靠近支护桩的一侧并与所述支撑底座(1)连接固定,且所述滑动座(2)穿过所述阻尼环(3)并与所述阻尼环(3)接触,所述传动管(4)设置在所述阻尼环(3)靠近楼板的一侧,所述传动管(4)一端与所述阻尼环(3)连接固定,另一端密封,所述头部管(6)的一端伸入所述空腔(13)内并与所述传动管(4)连接,其另一端伸出所述空腔(13)并用于与楼板连接,所述阻力弹簧(5)设置在所述传动管(4)内,所述阻力弹簧(5)的一端与所述滑动座(2)连接固定,其另一端与所述头部管(6)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换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管(4)内填充有液压油(7),所述滑动座(2)上设有流动通道(21),所述流动通道(21)分别与液压油源和所述传动管(4)内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换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管(4)远离所述阻尼环(3)的一端设有第一螺纹头(41),所述头部管(6)伸入所述空腔(13)内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头(41)相匹配的螺纹孔(61),所述头部管(6)旋合在所述第一螺纹头(4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接式换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管(6)旋合在所述第一螺纹头(41)上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钰梁骆顺天余秀玲徐梦妮匡文壮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承远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