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权珊珊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6822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灌装置,包括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所述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的顶部安装有料斗,所述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的外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滚轮;本装置设置有保护机构,可方便地完成转动配重套对贴合垫外侧的限位,并确保保护套与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之间贴合紧密,提升了对操作钮的保护效果,提升了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运行的稳定性;本装置设置有遮挡机构,当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顶部的散热风扇不使用时,确保遮挡套对散热风扇的网罩外侧遮挡效果良好,避免出现落入杂物和碎石等的问题,同时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内散热风扇需要使用时也可方便地打开遮挡套。用时也可方便地打开遮挡套。用时也可方便地打开遮挡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设备
,具体是一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程是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混凝土浇筑指的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直至塑化的过程,一般需要通过混凝土浇灌装置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泵是常用的混凝土浇灌装置,是一种利用压力,将混凝土沿管道连续输送并浇注的机械;
[0003]但是,现有的混凝土浇灌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外侧的操作钮缺少遮挡,实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因误触操作钮导致影响混凝土浇筑正常进行的问题,同时操作钮直接裸露也容易沾染泥浆和污渍。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灌装置,包括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所述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的顶部安装有料斗,所述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的外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的外侧设置有操作把手,所述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的外侧设置有操作钮,所述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的外侧设置有保护机构,所述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注油口,所述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的顶部安装有遮挡机构;
[0007]所述保护机构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两侧均固定有安装柱,所述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的外侧安装有安装套,对应的所述安装柱与对应的所述安装套转动连接,所述保护套的一侧固定有贴合垫,所述贴合垫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板,所述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的外侧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外侧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转动配重套。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遮挡机构包括遮挡套,所述遮挡套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架,所述遮挡套与所述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之间通过所述安装架铰接,所述遮挡套的外侧固定有金属配重垫,所述金属配重垫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安装有橡胶垫,所述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延伸至外侧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顶部安装有限位套。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的顶部安装有风扇网罩,且所述遮挡套对应设置在风扇网罩的外侧。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套的内部开设有凹槽,且该凹槽的尺寸与所述支撑杆的尺寸适配。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套的内部开设有容纳所述安装柱转动的通孔。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配重套的一侧与所述贴合垫的外侧贴合,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固定有限位垫。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装置设置有保护机构,可方便地完成转动配重套对贴合垫外侧的限位,并确保保护套与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之间贴合紧密,提升了对操作钮的保护效果,避免了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外侧操作钮容易沾染泥浆和污渍的情况,同时避免因误触操作钮导致影响混凝土浇筑正常进行的问题,提升了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运行的稳定性;
[0015]2、本装置设置有遮挡机构,当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顶部的散热风扇不使用时,确保遮挡套对散热风扇的网罩外侧遮挡效果良好,避免出现落入杂物和碎石等的问题,同时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内散热风扇需要使用时也可方便地打开遮挡套,且遮挡套翻转后,支撑杆和橡胶垫能够对遮挡套进行支撑。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灌装置的立体图;
[0017]图2为图1的A区域放大示意图;
[0018]图3为一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灌装置中遮挡机构的立体图。
[0019]图中:1、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2、料斗;3、滚轮;4、操作把手;5、保护机构;51、保护套;52、安装柱;53、安装套;54、贴合垫;55、限位板;56、安装座;57、固定杆;58、转动配重套;6、注油口;7、遮挡机构;71、遮挡套;72、安装架;73、金属配重垫;74、支撑杆;75、橡胶垫;76、导向套;77、活动块;78、限位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灌装置,包括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的顶部安装有料斗2,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的外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滚轮3,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操作把手4,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操作钮,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保护机构5,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注油口6,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的顶部安装有遮挡机构7;
[0022]保护机构5包括保护套51,保护套51的两侧均固定有安装柱52,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的外侧安装有安装套53,对应的安装柱52与对应的安装套53转动连接,安装套53的内部开设有容纳安装柱52转动的通孔,保护套51的一侧固定有贴合垫54,贴合垫54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板55,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的外侧固定有安装座56,安装座56的外侧固定有固定杆
57,固定杆57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转动配重套58,转动配重套58的一侧与贴合垫54的外侧贴合,固定杆57的外侧固定有限位垫,在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外侧的操作钮不需要使用时,保护套51通过安装柱52与安装套53转动连接,保护套51能够自然垂落,此时保护套51一侧的保护套51可以与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的外侧贴合,且保护套51能够套在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外侧对应的操作钮外侧,使用者只需拨动固定杆57外侧的转动配重套58,并使转动配重套58的一侧贴合在贴合垫54的外侧,即可方便地完成转动配重套58对贴合垫54外侧的限位,并确保保护套51与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之间贴合紧密,提升了对操作钮的保护效果。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遮挡机构7包括遮挡套71,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的顶部安装有风扇网罩,且遮挡套71对应设置在风扇网罩的外侧,遮挡套71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架72,遮挡套71与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之间通过安装架72铰接,遮挡套71的外侧固定有金属配重垫73,金属配重垫73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杆74,支撑杆74的顶部安装有橡胶垫75,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的顶部固定有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灌装置,包括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的顶部安装有料斗(2),所述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的外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滚轮(3),所述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操作把手(4),所述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操作钮,所述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保护机构(5),所述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注油口(6),所述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的顶部安装有遮挡机构(7);所述保护机构(5)包括保护套(51),所述保护套(51)的两侧均固定有安装柱(52),所述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的外侧安装有安装套(53),对应的所述安装柱(52)与对应的所述安装套(53)转动连接,所述保护套(51)的一侧固定有贴合垫(54),所述贴合垫(54)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板(55),所述混凝土浇筑装置主体(1)的外侧固定有安装座(56),所述安装座(56)的外侧固定有固定杆(57),所述固定杆(57)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转动配重套(5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机构(7)包括遮挡套(71),所述遮挡套(71)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架(7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珊珊张翼张亚楠
申请(专利权)人:权珊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