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聚光杯光电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6766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光电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聚光杯光电开关。一种复合聚光杯光电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至少一个红外模组,红外模组设置在壳体内且能够向壳体外发射红外光或者接收来自壳体外的红外光;红外模组包括模组框架、红外灯珠和复合聚光杯,红外灯珠设置在模组框架上,复合聚光杯包括若干个同心聚光环,同心聚光环环绕在红外灯珠周围。本申请能够通过对出射或入射的光强度进行汇聚,有效解决因光轴偏移而导致的光电开关灵敏度下降问题。敏度下降问题。敏度下降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聚光杯光电开关


[0001]本技术属于光电传感器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聚光杯光电开关。

技术介绍

[0002]光电开关是一种工业中常用的检测部件。由于光电开关的应用环境不同,光电开关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安装精度或振动等逐渐出现光轴偏斜的现象。一旦光轴出现偏移,红外灯珠发出或接收到的光强度就会减弱,表现为光电开关灵敏度下降或检测结果误差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聚光杯光电开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解决方案为:
[0005]一种复合聚光杯光电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至少一个红外模组,红外模组设置在壳体内且能够向壳体外发射红外光或者接收来自壳体外的红外光;红外模组包括模组框架、红外灯珠和复合聚光杯,红外灯珠设置在模组框架上,复合聚光杯包括若干个同心聚光环,同心聚光环环绕在红外灯珠周围。
[0006]作为优选,壳体上设置有数量和红外模组的数量相一致的若干个模组容置位;红外模组设置在模组容置位内。
[0007]作为优选,壳体上还设置有模组导引柱和模组卡接柱,红外模组上还设置有模组导引槽和模组卡接孔;红外模组通过模组导引柱和模组导引槽之间的配合,以及模组卡接柱和模组卡接孔之间的配合,固定装配在模组容置位内。
[0008]作为优选,模组容置位内还设置有散热结构,散热结构一端和红外模组接触,散热结构的另一端向壳体内部延伸。
[0009]作为优选,复合聚光杯的延伸方向和红外灯珠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介于45
°‑
75
°
之间。
[0010]作为优选,复合聚光杯的延伸方向和红外灯珠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60
°

[0011]作为优选,红外模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红外模组分别为红外发射模组和红外接收模组。
[0012]作为优选,模组容置位的外部设置有透光板。
[0013]作为优选,模组框架和复合聚光杯一体成型。
[0014]作为优选,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装配导线的导线引出孔。
[0015]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6]本申请通过在红外模组上设置由若干个同心聚光环构成的复合聚光杯,能够对出射或入射的光强度进行有效汇聚,对于解决因光轴偏移而导致的光电开关灵敏度下降问题具有技术进步意义。
[0017]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进行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0018]图1:复合聚光杯光电开关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复合聚光杯光电开关红外模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复合聚光杯光电开关红外模组结构透视图;
[0021]标识说明:
[0022]10

壳体,20

红外模组;
[0023]110

模组容置位,120

模组导引柱,130

模组卡接柱,140

散热结构,150

透光板;
[0024]210

模组框架,220

红外灯珠,230

复合聚光杯,240

同心聚光环,250

模组导引槽,260

模组卡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请参阅图1

图3,本申请提供的复合聚光杯光电开关,包括壳体10和两个红外模组20。两个红外模组20分别红外发射模组和红外接收模组。壳体10上设置有两个模组容置位110,每个模组容置位110周围均设置有模组导引柱120和模组卡接柱130并由透光板150进行封装。红外模组20包括模组框架210、红外灯珠220和复合聚光杯230,红外灯珠220设置在模组框架210上,复合聚光杯230包括若干个同心聚光环240,同心聚光环240环绕在红外灯珠220周围。红外模组20上还设置有模组导引槽250和模组卡接孔260,红外模组20通过模组导引柱120和模组导引槽250之间的配合,以及模组卡接柱130和模组卡接孔260之间的配合,固定装配在模组容置位110内。
[0026]请参阅图3,复合聚光杯230的延伸方向和红外灯珠220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介于45
°‑
75
°
之间。本实施例中复合聚光杯230的延伸方向和红外灯珠220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60
°
。复合聚光杯230用于对出射或入射的光强度进行有效汇聚以提高光电开关的灵敏度。模组框架210和复合聚光杯230之间优选采用一体成型结构。
[0027]为加强光电开关的散热能力,在本申请一个变化实施例中,模组容置位110内还设置有散热结构140,散热结构140一端和红外模组20接触,散热结构140的另一端向壳体10内部延伸。
[0028]为方便导线装配,在本申请另一个变化实施例中,壳体10上还设置有用于穿过并容置导线的导线引出孔170。
[0029]以上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进行了详细阐述,应该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而已,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其他的实施例;任何不脱离本技术创新理念的简单变形和等同替换均涵盖于本技术,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聚光杯光电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和至少一个红外模组(20),所述红外模组(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且能够向所述壳体(10)外发射红外光或者接收来自所述壳体(10)外的红外光;所述红外模组(20)包括模组框架(210)、红外灯珠(220)和复合聚光杯(230),所述红外灯珠(220)设置在所述模组框架(210)上,所述复合聚光杯(230)包括若干个同心聚光环(240),所述同心聚光环(240)环绕在所述红外灯珠(220)周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聚光杯光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数量和所述红外模组(20)的数量相一致的若干个模组容置位(110);所述红外模组(20)设置在所述模组容置位(110)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聚光杯光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上还设置有模组导引柱(120)和模组卡接柱(130),所述红外模组(20)上还设置有模组导引槽(250)和模组卡接孔(260);所述红外模组(20)通过所述模组导引柱(120)和所述模组导引槽(250)之间的配合,以及所述模组卡接柱(130)和所述模组卡接孔(260)之间的配合,固定装配在所述模组容置位(110)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聚光杯光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容置位(110)内还设置有散热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庆
申请(专利权)人:英伟通电气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