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立井风量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667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风立井风量调节装置,可拆卸安装在煤矿暗立井的出风口处,包括有支撑框架、多片呈圆周排布的扇形叶片、旋转电机以及信号传感器。其中支撑框架的中心点位置固定设有安装座,安装座的后侧固定安装旋转电机,信号传感器安装在旋转电机的旁侧;旋转电机的转轴穿过安装座并从其前侧伸出,多片扇形叶片的圆心端均套装在转轴上,相互叠压,其中处于最外侧的扇形叶片的圆心端与旋转电机的转轴末端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扇形叶片之间通过限位柱和弧形滑槽进行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根据现场实际需风量的大小,通过打开或闭合扇叶的个数来调节风量大小,安装简单、调节方便、易于维护;提高了风量利用率,优化了通风系统。风系统。风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立井风量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煤矿井下风量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通风立井风量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矿井通风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先决条件,主要任务是供给井下适宜的新鲜空气,稀释各类有毒有害气体及粉尘,提供适宜的气候条件,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从而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矿井采区回风经过矸石充填巷、矸石运输巷、通风暗立井经主井回风,为调节采区风量,需在回风路线上构筑通风设施;由于回风路线上巷道断面大,且巷道压力较大,构筑的通风设施需经常维护。因此,提供一种简单、实用、快速、方便的风量调节装置,实现井下通风暗立井快速调风的作用,实现高效的风量调配,是该领域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通风立井风量调节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风立井风量调节装置,安装在煤矿暗立井的出风口处,包括支撑框架、多片呈圆周排布的扇形叶片、旋转电机以及信号传感器,所述支撑框架由四根边框和多根钢筋棍固定而成,支撑框架的中心点位置设有安装座,安装座的后侧固定安装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转轴穿过安装座从其前侧伸出,多片扇形叶片的圆心端均套装在转轴上,相互叠压,旋转电机的转轴末端与最外侧的扇形叶片的圆心端固定连接;所述扇形叶片的弧形端边沿内侧设有弧形滑槽,且在扇形叶片后侧面的右端部固定设有垂直于叶面的限位柱,限位柱与下一片相邻的扇形叶片上的弧形滑槽相适配并嵌入安装在对应的弧形滑槽内,沿弧形滑槽滑动;所述信号传感器安装在旋转电机的旁侧,连接控制旋转电机。
[000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架的边框截取为30
×
3mm的等边角铁,钢筋棍选用φ12mm的钢筋棍;所述扇形叶片的半径尺寸大于通风暗立井的半径尺寸。
[0006]进一步地,闭合状态时,除最内侧和最外侧的两个扇形叶片之间,相邻的两个扇形叶片,其中远离旋转电机的一个始终叠压在靠近旋转电机的一个上;开启状态时,处于外侧的扇形叶片首先旋转,再通过限位柱与弧形滑槽之间的配合推动处于内侧的下一个扇形叶片转动。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根据现场实际需风量的大小,通过打开或闭合扇叶的个数来调节风量大小,安装简单、调节方便、易于维护;提高了风量利用率,优化了通风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技术的后侧视图;
[0010]图3是本技术开启状态示意图;
[0011]图4是本技术中扇形叶片的后侧视图;
[0012]图中:1、支撑框架,2、安装座,3、旋转电机,4、扇形叶片,11、边框,12、钢筋棍,41、弧形滑槽,42、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3]需要注意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通风立井风量调节装置,通过螺杆可拆卸固定安装在煤矿暗立井的出风口处,包括有支撑框架1、多片以圆周排布的扇形叶片4、旋转电机3以及信号传感器。所述支撑框架1整体呈方形,由四根边框11和多根钢筋棍12焊接固定而成,其中边框11选用30
×
3mm的等边角铁,两两顺次首尾固定;钢筋棍12选用φ12mm的钢筋棍,按照横向、竖向等距交错加以固定,防止整个支撑框架1的变形。所述支撑框架1中心点位置固定焊接有安装座2,安装座2的后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旋转电机3,所述旋转电机3的输出转轴穿过安装座2中心并从其前侧伸出;每片扇形叶片4的圆心端均设有安装孔,多片扇形叶片4从后往前依次同轴套装在旋转电机3的输出转轴上,一片叠压一片,同时旋转电机3的转轴末端与位于最外侧的一片扇形叶片4的圆心端固定连接,保持同步转动。结合图4所示,所述扇形叶片4的弧形端边沿内侧设有弧形滑槽41,且在扇形叶片4后侧面的右端部固定设有垂直于叶面的限位柱42,除处于最内侧和最外侧的两片相邻扇形叶片4之外,相邻的两片扇形叶片4之间,远离旋转电机3的扇形叶片4上的限位柱42嵌入安装在靠近旋转电机3的扇形叶片4上的弧形滑槽41内,并能够沿弧形滑槽41滑动,同时受到弧形滑槽41两端部的阻挡限位,杜绝从其中脱离。所述信号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旋转电机3的旁侧,通过线路连接旋转电机3,根据接收到的所需风量大小信号进而控制旋转电机3运转,实时调节扇形叶片4的开合。
[0016]上述扇形叶片4的弧度大小以及半径的设置根据现场实际需要进行加工制作,所述扇形叶片4的半径尺寸始终大于暗立井通风口的半径尺寸;同时根据扇形叶片4弧度的大小设置从而决定整个风量调节装置上所安装的扇形叶片4个数,以保证全覆盖暗立井通风口。
[0017]参照图1,该风量调节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所有的扇形叶片4相互叠压,覆盖住整个通风暗立井口。如图3所示,根据现场实际需风量的大小开启风量调节装置时,信号传感器接收到信号后控制旋转电机3顺时针运转,其输出转轴首先带动处于最外侧的扇形叶片4进行旋转开启,其上的限位柱42在下一片扇形叶片4的弧形滑槽41内滑动,当滑动至弧形滑槽41的右侧末端时,受到限位作用后紧接着推动第二片扇形叶片4进行转动开启,以此类推,从而开启对应大小的风口。当由开启状态转为闭合时,旋转电机3中输出转轴逆时针运
转,同样首先带动处于最外侧的扇形叶片4开始闭合,其上后侧的限位柱42在其下一片扇形叶片4的弧形滑槽41内滑动,当滑动至弧形滑槽41的左侧末端时,限位柱42受到限制从而带动第二片扇形叶片4闭合,以此类推完成风口的关闭调节。
[0018]上述术语中如“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各部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技术中任一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最后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立井风量调节装置,安装在煤矿暗立井的出风口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多片呈圆周排布的扇形叶片、旋转电机以及信号传感器,所述支撑框架由四根边框和多根钢筋棍固定而成,支撑框架的中心点位置设有安装座,安装座的后侧固定安装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转轴穿过安装座从其前侧伸出,多片扇形叶片的圆心端均套装在转轴上,相互叠压,旋转电机的转轴末端与最外侧的扇形叶片的圆心端固定连接;所述扇形叶片的弧形端边沿内侧设有弧形滑槽,且在扇形叶片后侧面的右端部固定设有垂直于叶面的限位柱,限位柱与下一片相邻的扇形叶片上的弧形滑槽相适配并嵌入安装在对应的弧形滑槽内,沿弧形滑槽滑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鹏徐洪涛刘燕飞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石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