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烟探测器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6668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烟探测器检测装置,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所述烟雾发生箱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有烟雾发生器,烟雾发生箱正面滑动连接有推杆,推杆后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推板设置在烟雾发生箱内部,烟雾发生箱正面两侧均开设有换气孔,推杆表面套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前端固定连接在推杆前端,复位弹簧后端固定连接在烟雾发生箱正面,烟雾发生箱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承接管,下承接管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性波纹管,弹性波纹管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承接管,上承接管顶部固定连接有集烟罩,烟雾发生箱固定连接排烟管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上承接管、弹性波纹管、下承接管和烟雾发生器,从而能对设置在高处的感烟探测器进行检测。能对设置在高处的感烟探测器进行检测。能对设置在高处的感烟探测器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烟探测器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检测装置
,具体是涉及一种感烟探测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感烟探测器就是通过监测烟雾的浓度来实现火灾防范的,烟雾探测器内部采用离子式烟雾传感,离子式烟雾传感器是一种技术先进,工作稳定可靠的传感器,被广泛运用到各种消防报警系统中,性能远优于气敏电阻类的火灾报警器。感烟探测器大多安装在写字楼或小区楼道的天花板上,感烟探测器对安装高度有一定的要求,感烟探测器使用年限一般都在几年以上,感烟探测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测维修,防止感烟探测器使用过程出现故障。
[0003]现有的感烟探测器检测装置对置于高处的感烟探测器,需要借助长梯才能到达,很不方便,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感烟探测器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感烟探测器检测装置,本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感烟探测器检测装置对置于高处的感烟探测器,需要借助长梯才能到达,很不方便,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的问题。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感烟探测器检测装置,包括烟雾发生箱,所述烟雾发生箱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有烟雾发生器,烟雾发生箱正面滑动连接有推杆,推杆后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推板设置在烟雾发生箱内部,烟雾发生箱正面两侧均开设有换气孔,推杆表面套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前端固定连接在推杆前端,复位弹簧后端固定连接在烟雾发生箱正面,烟雾发生箱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承接管,下承接管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性波纹管,弹性波纹管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承接管,上承接管顶部固定连接有集烟罩,烟雾发生箱顶部固定连接有排烟管二,排烟管二顶端固定连接有伸缩软管,伸缩软管顶端固定连接有排烟管一,排烟管一顶端固定连接在集烟罩底部,集烟罩底部开设有出气孔,排烟管一顶端与出气孔相连接,上承接管下方部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杆,下承接管上方部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与升降杆滑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推板的形状与烟雾发生箱内腔正面截面一致,推板与烟雾发生箱上下内壁和两侧内壁均无缝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烟雾发生器底部安装有控制按钮,控制按钮向下延伸至烟雾发生箱的外侧。
[0009]优选的,所述排烟管二与烟雾发生箱内腔相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集烟罩的形状为圆台状。
[0011]优选的,两个所述升降杆对称分布在弹性波纹管的两侧。
[0012]优选的,所述排烟管一的高度与上承接管的高度一致,排烟管二与下承接管的高
度一致。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感烟探测器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通过设置上承接管、弹性波纹管、下承接管和烟雾发生器,能将烟雾发生器产生的烟雾传输至高处,从而能对设置在高处的感烟探测器进行检测,无需借助长梯才能到达,检测更为方便,作业员也没有攀高的危险性,通过升降杆、固定杆、支撑杆和弹性波纹管,能提升整个装置的长度,对设置在房顶较高的感烟探测器也能进行检测;
[0015]2、通过设置推杆、复位弹簧和推板,能对烟雾发生箱中的空间进行挤压,使得烟雾发生器产生的烟雾能更快捷的到达排烟管一的顶部,从而能更快的对感烟探测器进行检测,节省检测的时间。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个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为:
[0020]101、集烟罩;102、固定杆;103、升降杆;104、支撑杆;105、换气孔;106、推杆;107、复位弹簧;108、出气孔;109、上承接管;110、弹性波纹管;111、下承接管;112、烟雾发生箱;113、排烟管一;114、伸缩软管;115、排烟管二;116、烟雾发生器;117、推板;118、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0022]参照图1

3所示,一种感烟探测器检测装置,包括烟雾发生箱112,所述烟雾发生箱112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有烟雾发生器116,烟雾发生箱112正面滑动连接有推杆106,推杆106后端固定连接有推板117,推板117设置在烟雾发生箱112内部,烟雾发生箱112正面两侧均开设有换气孔105,推杆106表面套接有复位弹簧107,复位弹簧107前端固定连接在推杆106前端,复位弹簧107后端固定连接在烟雾发生箱112正面,烟雾发生箱112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承接管111,下承接管111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性波纹管110,弹性波纹管110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承接管109,上承接管109顶部固定连接有集烟罩101,烟雾发生箱112顶部固定连接有排烟管二115,排烟管二115与烟雾发生箱112内腔相连通,排烟管二115顶端固定连接有伸缩软管114,伸缩软管114顶端固定连接有排烟管一113,排烟管一113顶端固定连接在集烟罩101底部,集烟罩101的形状为圆台状,集烟罩101底部开设有出气孔108,排烟管一113顶端与出气孔108相连接,上承接管109下方部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2,固定杆102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杆103,两个所述升降杆103对称分布在弹性波纹管110的两侧,下承接管111上方部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04,支撑杆104与升降杆103滑动连接。
[0023]使用时,按下控制按钮118,则烟雾发生器116启动,很快烟雾发生箱112内腔中充斥烟雾,但由于排烟管一113、伸缩软管114和排烟管二115的长度过长,烟雾传播至集烟罩101时,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因而,设置了推杆106,推动推杆106,则推板117对烟雾发生箱
112内腔中的烟雾进行挤压,使得烟雾很快传播至集烟罩101,对感烟探测器进行检测,检测完毕,松开推杆106,推杆106在复位弹簧107的作用下复位反弹,推板117也恢复到原位,而换气孔105的设置是为了平衡推板117与烟雾发生箱112前壁的气压。
[0024]对于设置在高度较高的房间的感烟探测器,需要对本装置进行增高,向上推动升降杆103,使得固定杆102上升,从而上承接管109上升,弹性波纹管110被拉伸,伸缩软管114也随之被拉直,从而整个装置长度变长,而检测结束,装置还能恢复到原先的长度,占用的空间并没有增加。
[0025]具体的,推板117的形状与烟雾发生箱112内腔正面截面一致,推板117与烟雾发生箱112上下内壁和两侧内壁均无缝滑动连接。
[0026]烟雾发生器116底部安装有控制按钮118,控制按钮118向下延伸至烟雾发生箱112的外侧。
[0027]排烟管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烟探测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烟雾发生箱(112),所述烟雾发生箱(112)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有烟雾发生器(116),烟雾发生箱(112)正面滑动连接有推杆(106),推杆(106)后端固定连接有推板(117),推板(117)设置在烟雾发生箱(112)内部,烟雾发生箱(112)正面两侧均开设有换气孔(105),推杆(106)表面套接有复位弹簧(107),复位弹簧(107)前端固定连接在推杆(106)前端,复位弹簧(107)后端固定连接在烟雾发生箱(112)正面,烟雾发生箱(112)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承接管(111),下承接管(111)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性波纹管(110),弹性波纹管(110)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承接管(109),上承接管(109)顶部固定连接有集烟罩(101),烟雾发生箱(112)顶部固定连接有排烟管二(115),排烟管二(115)顶端固定连接有伸缩软管(114),伸缩软管(114)顶端固定连接有排烟管一(113),排烟管一(113)顶端固定连接在集烟罩(101)底部,集烟罩(101)底部开设有出气孔(108),排烟管一(113)顶端与出气孔(108)相连接,上承接管(109)下方部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玲孙跃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奇岩网络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