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652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设置有充电区域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发射线圈以及驱动装置,还包括控制板和传感器,控制板分别与发射线圈、传感器以及驱动装置电连接,控制板通过传感器检测发射线圈的功率,以判断壳体上是否放置有终端设备,并在壳体上放置有终端设备时,控制板可控制驱动装置带动发射线圈在充电区域的下方移动。改变传统无线充电器通过设置线圈检测板检测是否放入终端设备的方式,能够简化充电器的设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并缩小产品的体积;进一步的,有利于适应不同大小手机和不同放置位置而导致接收线圈位置不一样的问题,有利于保障无线充电效率的最大化或者无线充电的有效化。大化或者无线充电的有效化。大化或者无线充电的有效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

技术介绍

[0002]无线充电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充电的设备,其原理和变压器相似,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端各安置线圈,发送端线圈在电力的作用下向外界发出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收到电磁信号并且将电磁信号转变为电流,从而达到无线充电的目的。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特殊的供电方式,它不需要电源线,依靠电磁波传播,然后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电能,最终实现无线充电。
[0003]传统的无线充电器在检测是否有终端设备放入时的方式,都是通过设置线圈检测板,由线圈检测板检测负载,以判断是否有终端设备放入,这种检测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由于需要设置线圈检测板因而会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也不利于缩小产品的体积。
[0004]另外,传统的无线充电器还存在以下问题:发射线圈都是固定设置,不能根据终端设备的接收线圈的位置而移动,因此传统做法都是通过设置多个发射线圈对充电区域进行全面覆盖,但是,当只有一个发射线圈时,就会无法避免存在充电盲区的问题或者不容易实现充电效率最大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以及缩小产品的体积。
[0006]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设置有充电区域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发射线圈以及驱动装置,还包括控制板和传感器,所述控制板分别与所述发射线圈、所述传感器以及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板通过所述传感器检测所述发射线圈的功率,以判断所述壳体上是否放置有终端设备,并在所述壳体上放置有终端设备时,所述控制板可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发射线圈在充电区域的下方移动。
[0007]由此,本技术通过设置了控制板以及传感器,由此利用传感器检测发射线圈的功率,以让控制板根据功率的变化即可判断壳体上是否放置有终端设备,其检测方法简单有效,改变传统无线充电器通过设置线圈检测板检测是否放入终端设备的方式,能够简化充电器的设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并缩小产品的体积;进一步的,在壳体上放置有终端设备时,控制板控制驱动装置带动发射线圈在充电区域的下方移动,由此利用发射线圈的移动自动寻找与终端设备中接收线圈的最佳对位,从而有利于适应不同大小手机和不同放置位置而导致接收线圈位置不一样的问题,从而避免在无线充电器上充电时导致充电效率不一致的问题,有利于保障无线充电效率的最大化或者无线充电的有效化。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根据沟通协议获取终端设备中接收线圈所接收到的功率值,并与所述发射线圈输出的功率值比对以获得比率值,当比率值在预设范围内,所述
控制板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停止带动所述发射线圈移动。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移动托架以及传动结构,所述移动托架上设置有所述发射线圈,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传动结构带动所述移动托架移动,进而带动发射线圈移动。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结构包括套设在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上的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移动托架的底部的导向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导向齿条相啮合。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移动托架沿着所述导向结构的导向方向移动。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安装支架,其中:
[0013]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的下方;
[0014]所述安装支架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移动托架的底部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上形成有所述导向齿条且所述导轨穿插在所述导向槽内。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中框以及连接在所述中框底部的底板,所述中框以及所述底板相互围合有安装腔,其中:
[0016]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散热风扇;
[0017]所述中框的侧边上对应所述发射线圈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散热风扇引导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安装腔内,并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线圈、所述移动托架、所述安装支架、所述控制板、所述散热风扇以及所述底板上下依次设置;
[0019]所述安装支架以及所述控制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风口以及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散热风扇以及所述出风口在竖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中框顶部且盖合在所述发射线圈上的屏蔽板,所述屏蔽板上形成有所述充电区域。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为PCBA板。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设置了控制板以及传感器,由此利用传感器检测发射线圈的功率,以让控制板根据功率的变化即可判断壳体上是否放置有终端设备,其检测方法简单有效,改变传统无线充电器通过设置线圈检测板检测是否放入终端设备的方式,能够简化充电器的设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并缩小产品的体积;进一步的,在壳体上放置有终端设备时,控制板控制驱动装置带动发射线圈在充电区域的下方移动,由此利用发射线圈的移动自动寻找与终端设备中接收线圈的最佳对位,从而有利于适应不同大小手机和不同放置位置而导致接收线圈位置不一样的问题,从而避免在无线充电器上充电时导致充电效率不一致的问题,有利于保障无线充电效率的最大化或者无线充电的有效化。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无线充电器的第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无线充电器的第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无线充电器隐去托盘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无线充电器隐去托盘和屏蔽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无线充电器隐去托盘和屏蔽板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无线充电器隐去托盘和屏蔽板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技术无线充电器隐去托盘和屏蔽板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技术无线充电器中移动托架、导轨以及导向齿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00、壳体;2、发射线圈;3、驱动装置;4、控制板;41、接电口;6、移动托架;7、齿轮;8、导向齿条;9、安装支架;91、导向槽;61、导轨;10、进风口;11、出风口;12、散热风扇;1001、中框;1002、底板;1003、屏蔽板;14、托盘;92、第一通风口;42、第二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设置有充电区域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发射线圈以及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板和传感器,所述控制板分别与所述发射线圈、所述传感器以及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板通过所述传感器检测所述发射线圈的功率,以判断所述壳体上是否放置有终端设备,并在所述壳体上放置有终端设备时,所述控制板可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发射线圈在充电区域的下方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根据沟通协议获取终端设备中接收线圈所接收到的功率值,并与所述发射线圈输出的功率值比对以获得比率值,当比率值在预设范围内,所述控制板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停止带动所述发射线圈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移动托架以及传动结构,所述移动托架上设置有所述发射线圈,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传动结构带动所述移动托架移动,进而带动发射线圈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套设在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上的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移动托架的底部的导向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导向齿条相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移动托架沿着所述导向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慧峰金东旭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雨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