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裂返排液废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6475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压裂返排液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是一种压裂返排液废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前者包括撬座和由左至右间隔设于撬座上侧的隔油池、催化氧化槽和气浮槽,隔油池后部右侧与催化氧化槽后部左侧之间设有固定安装于撬座上的缓冲水箱,缓冲水箱上部左侧与隔油池上部右侧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解决了页岩油压裂返排液的最后一道回收门槛,解决了压裂返排液废水因处理水无法达到回注水或复配水的回用要求,压裂返排液废水处理装置实现了撬装化、模块化的生产,适用于压裂体系的体积式生产的特点,可随时根据压裂返排液废水的排水量进行增产扩产,可以满足现场实际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裂返排液废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裂返排液废水处理
,是一种压裂返排液废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页岩油作业区的压裂返排液废水属于油田开采过程中的难处理废水,废水成份复杂,来源复杂,采用常规的油田采出水的废水处理工艺(化学混凝+过滤)无法达到要求的处理目的。采用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处理后,处理出水往往呈黄色,水体不透明、不清晣,水中存在着大量的胶体物质。其出水即使检测数据上合格,但整个感观上以及色度上比较难以接受,导致这一现象的产生,实质上是因为水中胶体物质、压裂液中的交朕剂没有被破坏,处理水所呈现的黄色为压裂过程中所使用交联剂本色,交朕剂为黄色液休,低浓度的交联剂溶解在水中的颜色就是淡黄色。同时,压裂过程中所使用的胍尔胶,会致使压裂返排液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胶体物质,这部分胶体物质与返排液中所带出来的油、细微悬浮物、以及交联剂相结合,在废水中形成溶于水的较稳定胶体,常规的混凝过滤或定性滤纸进行过滤,均不能进行拦截,故致使处理水呈现不透明的黄色液体。出水水质无法稳定的达到回注水质指标和复配水质的指标。因此,压裂返排液废水的处理技术提升具有极大的环保和成本的意义,满足降本增效的工作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裂返排液废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压裂返排液废水处理后存在的处理水无法达到回注水或复配水的回用要求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压裂返排液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撬座和由左至右间隔设于撬座上侧的隔油池、催化氧化槽和气浮槽,隔油池后部右侧与催化氧化槽后部左侧之间设有固定安装于撬座上的缓冲水箱,缓冲水箱上部左侧与隔油池上部右侧连通,对应缓冲水箱前侧位置的隔油池与催化氧化槽之间固定安装有破胶反应槽,破胶反应槽内设有反应搅拌器,对应缓冲水箱后方位置的撬座上固定安装有原水泵,原水泵的进口与缓冲水箱的下部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一管道,原水泵的出口与破胶反应槽的上部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二管道,破胶反应槽的上部右侧与催化氧化槽的前部左侧连通,催化氧化槽内有左端与破胶反应槽相对应的蛇形流道,对应催化氧化槽前部右侧与气浮槽之间位置的撬座上固定安装有混凝槽,混凝槽左侧与蛇形流道上部右端连通,蛇形流道底部间隔设有若干个曝气管,每个曝气管上均前后间隔设有若干个曝气装置,混凝槽内设有混凝搅拌器,对应混凝槽后侧位置的催化氧化槽后部右侧与气浮槽之间固定安装有絮凝槽,絮凝槽上部前侧与混凝槽上部后侧连通,絮凝槽内设有絮凝搅拌器,气浮槽下部与絮凝槽底部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三管道,对应气浮槽右方位置的撬座右端前侧固定安装有浮渣槽,气浮槽上部内侧设有内外贯通的第一排渣孔,气浮槽内固定安装有右端穿过第一排渣孔后
位于浮渣槽上部内侧的浮渣排料槽,气浮槽内安装有将气浮槽内形成的浮渣和浮油收集至浮渣排料槽内的刮渣装置,对应浮渣槽后方位置的撬座上侧固定安装有左侧与气浮槽上部右侧连通的循环水槽,对应催化氧化槽后方位置的撬座中部上侧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空压机和溶气罐,对应气浮槽后方位置的撬座右部上侧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气浮产水泵和循环加压泵,循环水槽的下部与气浮产水泵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四管道,气浮产水泵的出口固定连通有第五管道,循环水槽的底部与循环加压泵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六管道,循环加压泵的出口与溶气罐的下部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七管道,溶气罐的底端中央与第三管道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八管道,第七管道与空压机的出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九管道。
[0005]下面是对上述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之一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隔油池可为封闭的箱体结构,隔油池前部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隔油池的内部腔体分割成上部连通、下部封闭的第一分离室和第二分离室,对应第二隔板前方位置的第一分离室内固定安装有下侧位于第一分离室下部的第二隔板,第一分离室下端具有上大下小的锥形第一沉降槽,第二分离室后部内侧固定安装有下侧位于第二分离室下部的第三隔板,对应第三隔板后方位置的第二分离室上部右侧壁与缓冲水箱上部左侧壁连通,第二分离室下端具有两个由前至后依次连接在一起且均呈上大下小的锥形第二沉降槽,对应第二隔板前方位置的第一分离室顶部设有内外连通的废水进口,废水进口固定连通有下端位于第一分离室上部内侧的废水进水管,废水进水管下端固定安装有上小下大的锥形分水盘,对应第一隔板后方位置的第二分离室前部内侧设有上大下小的锥形集油漏斗,对应集油漏斗上方位置的隔油池顶部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通孔内穿设有下端与集油漏斗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的调节丝杆,调节丝杆上部外侧螺接有下侧与隔油池顶部相接触的调节手柄,对应集油漏斗下方位置的第二分离室左侧壁上设有内外连通的集油孔,集油孔内密封安装有收集管,收集管的一端和集油漏斗下端之间固定连通有连接软管,收集管的另一端和固定安装于第二分离室后部左方的收集桶上端固定连通在一起,收集桶底部固定连通有第一排污管道,第一沉降槽底端中央、第二沉降槽底端中央和第三沉降槽底端中央与第一排污管道之间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二排污管道、第三排污管道和第四排污管道。
[0006]上述对应第一隔板后方与第三隔板前方位置的第二分离室内可前后间隔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由前至后从下至上倾斜的斜板,第一分离室顶部和第二分离室顶部均设有第一检查孔,每个第一检查孔内均安装有第一检查盖。
[0007]上述气浮槽可包括气浮箱和设于气浮箱内的气浮筒,气浮筒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在一起的圆形段、导流段和沉淀段,圆形段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沉淀段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壳体,沉淀段上端与圆形段下端之间密封固定连接有上大下小的锥形导流段,气浮箱上端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轴孔,刮渣装置包括扫油臂、内刮渣板、外刮渣板和固定安装于气浮箱上端的搅拌机,搅拌机内有下端穿过轴孔后位于圆形段上部内侧的搅拌轴,圆形段内同轴套装有上侧与气浮箱上端内壁之间设有间距的分离筒,对应搅拌轴位置的沉淀段底壁上转动安装有上端位于导流段内的空心轴,空心轴上端外侧密封固定安装有同轴套装于分离筒内侧且上端与搅拌轴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的引流筒,第一排渣孔设于圆形段上部外侧,对应第一排渣孔位置的分离筒上部外侧设有内外连通的第二排渣孔,浮渣排料槽包括导流管和上端开口的盒状结构的浮渣收集盒,对应第二排渣孔位置的分离筒上部内侧固定安装有浮渣收集盒,浮渣收集盒底端固定连通有由内之外依次穿过第二排渣孔
和第一排渣孔后与浮渣槽上部固定连通在一起的导流管,搅拌轴下端外侧沿圆周间隔均布有若干个扫油臂,每个扫油臂下侧均由内至外依次安装有内刮渣板和与浮渣收集盒相对应的外刮渣板,引流筒下端外侧沿圆周均布有若干个搅拌臂,每个搅拌臂下侧均由内至外间隔固定安装有若干个下侧与导流段内侧面相靠近的刮泥板,每个搅拌臂靠近引流筒的一侧与空心轴上部外侧对应位置之间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第三管道固定连通于气浮箱底部中央与絮凝槽底部之间,沉淀段下部外侧与第一排污管道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五排污管道,浮渣槽底部与第一排污管道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六排污管道。
[0008]上述收集桶底部、第一沉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裂返排液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撬座和由左至右间隔设于撬座上侧的隔油池、催化氧化槽和气浮槽,隔油池后部右侧与催化氧化槽后部左侧之间设有固定安装于撬座上的缓冲水箱,缓冲水箱上部左侧与隔油池上部右侧连通,对应缓冲水箱前侧位置的隔油池与催化氧化槽之间固定安装有破胶反应槽,破胶反应槽内设有反应搅拌器,对应缓冲水箱后方位置的撬座上固定安装有原水泵,原水泵的进口与缓冲水箱的下部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一管道,原水泵的出口与破胶反应槽的上部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二管道,破胶反应槽的上部右侧与催化氧化槽的前部左侧连通,催化氧化槽内有左端与破胶反应槽相对应的蛇形流道,对应催化氧化槽前部右侧与气浮槽之间位置的撬座上固定安装有混凝槽,混凝槽左侧与蛇形流道上部右端连通,蛇形流道底部间隔设有若干个曝气管,每个曝气管上均前后间隔设有若干个曝气装置,混凝槽内设有混凝搅拌器,对应混凝槽后侧位置的催化氧化槽后部右侧与气浮槽之间固定安装有絮凝槽,絮凝槽上部前侧与混凝槽上部后侧连通,絮凝槽内设有絮凝搅拌器,气浮槽下部与絮凝槽底部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三管道,对应气浮槽右方位置的撬座右端前侧固定安装有浮渣槽,气浮槽上部内侧设有内外贯通的第一排渣孔,气浮槽内固定安装有右端穿过第一排渣孔后位于浮渣槽上部内侧的浮渣排料槽,气浮槽内安装有将气浮槽内形成的浮渣和浮油收集至浮渣排料槽内的刮渣装置,对应浮渣槽后方位置的撬座上侧固定安装有左侧与气浮槽上部右侧连通的循环水槽,对应催化氧化槽后方位置的撬座中部上侧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空压机和溶气罐,对应气浮槽后方位置的撬座右部上侧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气浮产水泵和循环加压泵,循环水槽的下部与气浮产水泵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四管道,气浮产水泵的出口固定连通有第五管道,循环水槽的底部与循环加压泵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六管道,循环加压泵的出口与溶气罐的下部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七管道,溶气罐的底端中央与第三管道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八管道,第七管道与空压机的出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九管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裂返排液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隔油池为封闭的箱体结构,隔油池前部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隔油池的内部腔体分割成上部连通、下部封闭的第一分离室和第二分离室,对应第二隔板前方位置的第一分离室内固定安装有下侧位于第一分离室下部的第二隔板,第一分离室下端具有上大下小的锥形第一沉降槽,第二分离室后部内侧固定安装有下侧位于第二分离室下部的第三隔板,对应第三隔板后方位置的第二分离室上部右侧壁与缓冲水箱上部左侧壁连通,第二分离室下端具有两个由前至后依次连接在一起且均呈上大下小的锥形第二沉降槽,对应第二隔板前方位置的第一分离室顶部设有内外连通的废水进口,废水进口固定连通有下端位于第一分离室上部内侧的废水进水管,废水进水管下端固定安装有上小下大的锥形分水盘,对应第一隔板后方位置的第二分离室前部内侧设有上大下小的锥形集油漏斗,对应集油漏斗上方位置的隔油池顶部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通孔内穿设有下端与集油漏斗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的调节丝杆,调节丝杆上部外侧螺接有下侧与隔油池顶部相接触的调节手柄,对应集油漏斗下方位置的第二分离室左侧壁上设有内外连通的集油孔,集油孔内密封安装有收集管,收集管的一端和集油漏斗下端之间固定连通有连接软管,收集管的另一端和固定安装于第二分离室后部左方的收集桶上端固定连通在一起,收集桶底部固定连通有第一排污管道,第一沉降槽底端中央、第二沉降槽底端中央和第三沉降槽底端中央与第一排污管道之间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二排污管道、第三排污管道和第四排污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裂返排液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第一隔板后方与第三隔板前方位置的第二分离室内前后间隔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由前至后从下至上倾斜的斜板,第一分离室顶部和第二分离室顶部均设有第一检查孔,每个第一检查孔内均安装有第一检查盖。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压裂返排液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浮槽包括气浮箱和设于气浮箱内的气浮筒,气浮筒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在一起的圆形段、导流段和沉淀段,圆形段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筒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俊华冯小刚贾玉庭宋多培李建财张志龙黄寰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